《三國演義》小說,賈詡為什麼被人們稱為“毒士”?有例子證實嗎?

騎蝸牛走高速


賈詡,賈文和也!毒不毒先放一邊,咱事兒上見!

1.李傕郭汜知道吧,把搖搖欲墜的東漢又給霍霍了個稀巴爛。董卓死後,西涼軍猶如喪家之犬,李傕郭汜舉棋不定,誰給出謀劃策殺回長安的?是他!

2.曹操招降張繡,張繡臨時反水,出其不意殺的曹操喪子失將,誰的主意?是他!張繡與曹操雖然結下血海深仇但最後還是歸順了,並且還受到重用,誰的點子?是他!

3.官渡之戰期間,曹袁隔河對峙,就這麼耗著,曹操幾近崩潰,是誰給打壓提氣,為曹操注射了一劑強心針?還是他!

4.馬超韓遂聯合起兵給曹操北方統一帶來危害,曹操一封信就離間了韓馬,讓他們狗咬狗,誰的高招?是他,是他,還是他!

東漢末年流行人物點評,閻先生評價他有宰輔之才!

陳壽評價他百出奇謀,算無遺策!這個厲害了,命中率百分之百!

易中天先生評價賈詡三國第一智商,洞察人心洞悉人性。易老師的評價高,真高!

縱觀文和兄一生,除了一句話導致李傕郭汜之亂,損人不利己外,由於革命立場不同,其它均有不得已而為之的理由。也因為他與曹操的磕磕絆絆導致他在曹魏謀士中謹小慎微,低調的不能再低調,幫他換來善終,死於三公之位!

為他用,利刃出鞘

為己用,直達病灶

一個I&EQ雙高的稀有物種,謀不謀我說了算,毒不毒你看著辦!





江山史話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之前寫過多次賈詡的故事了,我個人認為賈詡是三國時期智商最高的人之一。


但是他之所以被稱之為毒士,並不是國人說的,而是來自於日本遊戲。日本遊戲開發者為了給魏朝諸位謀士起一個和“臥龍”、“鳳雛”相當的綽號也是大費腦筋。什麼毒士賈詡、冢虎司馬懿等等,結果流傳到國內後,許多玩家都以為是真的,也是醉了。


不過賈詡之所以能被稱之為毒士,還能被大家所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賈詡眼光毒辣。

在亂世中雖然起步就處於必敗的董卓陣營,但賈詡硬是一步步算計,成功的脫離苦海,又帶著張繡擊敗曹操,投降曹操,最後成為曹操五大謀士之一,還跟對了曹丕。這一系列操作簡直眼花繚亂,如果沒有毒辣的眼光,萬萬沒有可能做到。



另一個毒是計策毒辣。

是因為賈詡一計使得王允喪身、呂布逃命,長安大亂,百姓死亡無數……這一切雖然不是賈詡所想見到的,但是畢竟緣起在他,稱之為毒士並不為過。

我們看看賈詡這個計策到底有多毒辣。

王允自從理由美人計殺了董卓後,就和呂布一文一武壟斷朝廷大權,然後大肆報復性屠殺和董卓有關係的人。



董卓麾下的西涼將士們首當其衝。而且一度傳出謠言稱王允和呂布要殺光西涼人。於是西涼將士們紛紛人心惶惶,李榷郭汜等幾個主要將領也都打算趕緊逃亡。

賈詡一看,跟著董卓女婿的他也算是董卓餘孽,要是這麼亂跑大家全完了。於是趕緊攔住這幾個有勇無謀的西涼將領,對他們說:

現在傳言要殺光西涼人,你們這麼孤身逃跑,隨便路上一個片警就逮起來殺了。莫不如我們先把隊伍集結起來,以替董卓報仇的名義帥軍往西奔長安試試,要是失敗了,我們再逃亡也不遲。

李榷郭汜等幾位一尋思:對啊,是這麼個事,就照你說的辦!

然後這哥幾位帶兵一路打到長安,王允玩陰謀詭計一把好手,呂布單挑厲害。但是比起人數眾多的西涼將士們也是沒辦法。於是呂布一看打不過就逃命去了,王允沒法子跑,就被叛軍殺了全家。


叛軍殺了王允,打跑了呂布,劫持了皇帝百官。沒有了對手的他們,於是開始爭權奪利,互相攻殺。

賈詡這個時候也知道自己這一計太過毒辣,鋒芒畢露,引得眾人忌憚。於是乾脆跳出長安,最後投奔張繡去了。

李榷郭汜等人沒了顧忌,於是雙方放開手腳,往死裡打。結果好好的長安之地,被打成了廢墟。短短几年時間,長安的百姓幾乎都死光了。

這一計雖然是賈詡為了逃命被迫之下獻給西涼將領。但是畢竟此計過於毒辣,因此賈詡被稱為毒士,倒是也算準確。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三國演義》中,賈詡有“毒士”之稱。

他早年在董卓女婿牛輔之下為參謀,董卓死後依李傕郭汜,李傕郭汜滅亡後投靠張繡,他勸張繡投降了曹操。後張繡因曹操佔有其嬸孃而憤怒,突然反叛並突襲曹操,殺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明,大將典韋為掩護曹操逃命也被戰死。後來,賈詡又一次勸張繡投降曹操,並據當時形勢賈詡估計曹操不會計前嫌。果然被其言中,曹操再次接納並重用張繡。賈詡在曹操帳下多建奇功,直到走完一生。他除了"毒士"之名外,又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之美稱。下略舉幾例來佐證。

一、賈詡最毒辣的一計

賈詡原為董卓女婿牛輔手下任職。當時王允設連環美人計,使董卓與呂布結仇,最終董卓被呂布所殺。牛輔隨後來也死了,賈詡已無固定歸屬,涼州集團行將瓦解。王允把持朝政並大赦天下。董卓被殺後其舊將李傕郭汜十分害怕,上表請求赦免其罪,但遭到王允拒絕。王允恨他兩人為董卓作惡多端,所以大赦天下唯獨不給他兩赦免。

李傕郭汜見求生無望便想潛逃,賈詡得知後,對他們說,如果你兩脫離現有的這點軍隊,那就再也沒有勢力了,即便是一個亭長也能抓捕你。既然現在無路可走,不如拼死一搏,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招集人馬殺入長安或許能自救。李傕郭汜依其計散佈謠言,說王允不放過所有涼州兵將,將要血洗涼州,因而引起當地人極大恐慌,很多軍士集於李傕郭汜旗下。李傕郭汜聯合張濟樊稠等董卓舊部,組成十萬人馬攻破長安城,打敗呂布,殺王允並控制漢獻帝和朝廷。賈詡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國家政權。

後李傕郭汜反目,李傕控制皇帝,郭汜控制王公大臣,他兩率軍在長安城廝殺,並互逼對方交出皇帝或大臣。也是因賈詡一計,使皇帝朝臣如同賭博籌碼,為兩軍閥任意爭搶掠奪。賈詡此計堪稱最為毒辣一計。

二、賈詡最料敵如神的一計

因張繡勢力弱,在賈詡的勸說下聯合劉表共同抗曹。這讓曹操十分忌憚。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率大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不得已只能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欲乘機率兵追擊曹操,遭到賈詡制止,認為追則必敗。但張繡不聽勸告率軍追殺曹操,結果曹操親自斷後,殺得張繡大敗而回。張誘對賈詡說,不聽先生之言果有此敗。賈詡卻說,現在再率軍追擊必定全勝。張繡很奇怪,說追擊已經失敗為何還要追,但賈詡堅持說,現情況變化了,追擊必勝。這次張誘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再整兵馬追擊曹操,結果大勝。張繡很不解,向賈詡請教原因。賈詡解釋說,曹操在沒有失敗的情況下突然撤退,肯定是後方出了問題,所以退兵必有章法,曹操會親自斷後。你非曹操對手,追擊難免失敗。曹操打敗了你後必會放鬆警惕,將重點放在前面開路,不會再親自斷後,後方空虛,所以你再次追擊就能勝了。張誘聽後十分佩服。

賈詡計謀老道,對曹操用兵都能揣摩到位,眼光老辣,可見"毒士”之稱不是浪得虛名。

三、賈詡最睿智的一計

曹操晚年開始籌劃培養兒子接班,長子曹丕與三子曹植都很優秀,他們暗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明爭暗鬥,曹操一時難於決斷。



曹操知賈詡眼光毒辣,私下徵求賈詡意見。象這一類的意見是極難表態的,往往會留下很大隱患,歷史上常有位高權重者參與廢立之事而毀掉前途甚至塔上身家性命,對此賈詡何嘗不知。但曹操一問不能不答。他故作沉思不語,曹操問他在想什麼,他說想劉景升和袁本初之事。惹得曹操大笑,心裡直罵他個老滑頭。

原來劉表和袁紹都是立幼不立長,死後兒子互相殘殺,因內亂而滅亡。賈詡明顯表示了應立長子曹丕為世子,但又什麼都沒說出來,可謂睿智過人,用心良苦。然而他卻押寶押對了,曹操確立了曹丕為世子,妥妥的接班人。

賈詡被稱為“毒士”並非他心底歹毒,而是他經常出一謀而造成一場大變故,或構成一個新的格局,而他在這其中卻安穩於泰山。他一生能平安走下去並長壽而善終,與他精明的謀略和睿智不無關係。


湘水微波


《三國志》把荀彧荀攸賈詡列在同一傳,其實這三人論全才和品格,後兩人根本沒有資格與荀彧比,而賈詡後來更有毒士稱號,未見一言而興邦,卻見一言而誤國,裴松之在作注時就曾大加鞭撻,認為他所獻的計謀特別是勸李傕、郭汜起兵的話,正是大不仁的言語,置國家於險境,以致後來不可收拾,上下相傾“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董卓亂漢,遷都長安,一路燒殺搶掠,流民遍地,關東諸侯無奈他何,在漢朝元老大臣王允士孫瑞的謀劃下,朝臣聯結呂布,設計殺了董卓,王允掌握朝政,至此漢朝有望中興。(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之前,董卓令女婿中郎將牛輔與李傕、郭汜討伐白波賊等處,牛輔連戰不利,董卓死後,王允對是否赦免董卓原部下猶豫不決,呂布派出李肅討伐董卓餘黨,牛輔雖打退李肅,心疑內部有人叛變,半夜收拾珠寶逃走,半路被心腹胡赤兒所殺。李傕、郭汜見事不可為,便與張濟商議,打算解散部隊,各自逃回家鄉。


這時賈詡原在牛輔手下,見李郭等欲逃走,阻止說,聽說長安城中正在殺戮涼州人,現在我們逃走,朝廷只要下命令,一個亭長就可以把我們都抓獲,不如我們帶著大軍到長安,看看情況如何。(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李傕等聽從了,一路散發王允欲殺盡這個地方的人的流言,又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到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兵。呂布帶兵出戰,單挑勝利團戰失敗,逃回長安見王允,要求他一同逃走。王允不願意,寧願與皇帝共生死,被李傕軍逼死,呂布則逃往關東,搞出一連串事故,賈詡之謀,一舉粉碎了漢朝復興最後的機會,置天下於戰火中。

另一件事是張繡,賈詡隨李傕等人入長安後,見到慘狀也有點內疚,盡力彌補而為朝廷周旋,曾幫助獻帝消除險情,張濟的侄兒張繡看出賈詡的猶豫,便勸他離開,賈詡不願意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李郭二人越鬧越不像話,獻帝東逃要往洛陽,賈詡奉還印信出走,先投段煨受到猜忌,已被劉表接納在南陽的張繡得知,派人相請,自此就來到張繡軍中,張繡對他敬重有加,以兒孫的禮節敬待。(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操迎獻帝入許昌,南陽近在咫尺,曹操出兵攻打張繡,張繡投降,進入宛城,曹操色心大起,納了張繡的嬸母為側室,張繡大怒,就此激起宛城之戰,曹操折了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護衛典韋,大敗而回。等到袁曹交惡,袁紹派人來招攬張繡,被賈詡當場拒絕。賈詡勸張繡再投降曹操,說曹操是成大事的人,他必不會記前嫌。張繡聽從了,再降曹操,受到恩遇。但也有記載說張繡被曹丕屢次責難而死,如果真是不得善終,賈詡的毒名更添一分,為自己前途連賞識恩遇他的老闆都出賣。


南方鵬


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謀士賈詡,為何被稱為毒士?

賈詡毒士之名,並不見於後世史書,而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由於契合賈詡形象,所以被國人接受。

賈詡之毒,其一在計策毒,損人利己,不慮國家。其二,眼光毒,分辨人事,明哲保身。

賈詡先祖為西漢著名政治家賈誼。到曾祖、祖父、父親時,已經成為累世官宦人家,都是一方大員。既然家學淵源,賈詡受此薰陶,自然通曉軍事、學富五車。

但賈詡年輕時,名聲並不顯赫。蠅營狗苟的衰世並不能一展平生所學。等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來臨時,已經37歲的賈詡,明白了他需等待的契機來了,那便是亂世!

此後賈詡展示了他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的一生!

一、賈詡先是效力涼州軍,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二、李傕等人失敗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三、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四、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賈詡建議曹丕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徵吳無功而返。

獻計李傕時,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籠中的猛虎,本來在籠中待斃。此時董卓已死,王允當政,漢室未必沒有中興的可能。

是賈詡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開了牢籠,使得天下大亂,朝廷百姓毀於兵火。

賈詡雖然並未親手執刀殺人,卻難辭其咎。此謂之毒計也。

建安三年,曹操包圍張繡據點,不料後方傳來袁紹突襲許都的消息,曹操突然撤軍,張繡則乘機追擊。

賈詡攔住張繡,說將軍萬萬不可追曹軍,“追必敗”。張繡不聽勸阻,結果,丟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

張繡帶著悔青了的腸子回來,正要緩口氣、消消氣,賈詡卻說將軍趕快再追,“戰必勝”。

張繡很信任賈詡,收拾殘兵敗將再追,結果大勝而歸,把賈詡奉若天人。

賈詡解釋說:“第一次曹操有備撤退,你必敗。曹操已經勝了,思想放鬆,所以第二次再追就成功了。

投奔曹操的賈詡低調而謹慎,直到曹操問賈詡:我打算立嗣,你看立哪個兒子合適呢?

賈詡沉默好久好久,閉口不答。

曹操有點不高興,說:“問話呢,為何不言?”

賈詡忙說,“啊?我正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事呢”。

結果,曹操大笑。

這段對話,被演講與口才列入必讀課目。其中玄機在於分寸拿捏,摻和太子廢立要慎之又慎,而賈詡借用袁紹和劉表的故事,暗示曹操廢長立幼而導致滅族的慘痛教訓。

看似啥都沒說。具體怎麼辦,曹操你自己看吧!

可見賈詡不僅料事如神,更可以說他是料人如神。其眼光之毒,三國謀士無出其右。更難得輾轉多處,最後成為魏國開國功勳,位列太尉,享年七十七。子孫魏晉兩朝皆為高官顯貴。

賈詡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史海觀瀾


聊聊賈詡這個人。個人認為賈詡不是毒士,有毒士之稱的應該是李儒,咱們今天不聊李儒,只說賈詡,賈詡,字文和,我覺得賈詡是有心向大漢的,並且賈詡是個忠義之士,但是現實不允許,沒有給他發揮的餘地,而且賈詡的每次出計都是自己在劣勢的時候,應該說賈詡是被形式所逼每次在勢力中掙扎。

一、賈詡心向大漢,無奈現實殘酷,無能為力。

賈詡的出場比較急,他是在董卓被呂布所殺後,李傕勢力中出現的,後隨李傕攜天子走過一段時間,其中,賈詡是想幫獻帝的,無奈他身單力薄,無能為力。其演義中一段可看出賈詡的心情。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卻說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于軍中。賈詡屢諫不聽。侍中楊琦密奏帝曰:“臣觀賈詡雖為李傕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正說之間,賈詡來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諭詡曰:“卿能憐漢朝,救朕命乎?”詡拜伏於地曰:“固臣所願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圖之。”帝收淚而謝。

此時背景是,董卓敗亡,呂布在洛陽,這李傕劫天子與郭汜劫大臣相對,此時獻帝求賈詡幫忙脫困,並命皇甫酈遊說郭汜和李催,郭汜說李催放天子我就放大臣,李催不願,皇甫酈揚言李催謀反,李催軍心渙散,這時賈詡抓住時機,勸退李催軍士。

賈詡又密諭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義,久戰勞苦,密詔使汝還郡,後當有重賞。”羌人正怨李傕不與爵賞,遂聽詡言,都引兵去。詡又密奏帝曰:“李傕貪而無謀,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餌之。”帝乃降詔,封傕為大司馬。

後獻帝被楊奉、董承所救,又被李催、郭汜追殺於安邑縣,逃入洛陽,被曹操救出,移往許都,可以看出賈詡是想幫獻帝的,也這麼做了,無奈手中無權無兵,只能以小計助獻帝,護住獻帝。

二、聊聊賈詡出的一些計謀,沒全說,挑幾個我認為重要的聊聊。

  1. 計賺長安

此時是董卓新亡,所屬李傕,董卓霍亂中原的幫兇之一,西涼騎兵統領,因董卓被殺而逃,在不知何去何從時,賈詡獻計佔長安,自保無奈之計。

原文: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然其說,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盪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願從。於是聚眾十餘萬,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可以看出,當時他們是要各自逃跑的,那麼小小一個亭長都能擒住他們,賈詡要他們借為董卓報仇之名殺入長安,殺王允,奉朝廷,此時賈詡沒說挾,而是用的奉,可見沒有爭天下之心,只是為了自保,此時各地君主已呈現亂世之局,不自保必被藉口殺之。

2.計賺典韋

此時背景是曹操欲討伐呂布,聽說張濟身亡,其侄張繡任用賈詡為軍師,結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可以看出,現在的賈詡還是想救出獻帝的。這時曹操想討伐張繡,可是怕呂布偷襲,問計於荀彧,荀彧說可給呂布加官晉爵,呂布一高興就不想著打咱們了。曹操從之,並起兵15萬伐張繡,張繡聽賈詡之言第一次降曹。

原文:賈詡勸張繡曰:“操兵勢大,不可與敵,不如舉眾投降。”張繡從之,使賈詡至操寨通款。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效用為謀士。詡曰:“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乃辭去。次日引繡來見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紮,餘軍分屯城外,寨柵聯絡十餘里。一住數日,繡每日設宴請操。

可以看出賈詡是個念舊並忠義的人才,並沒有再這個時候丟掉張繡而跟曹操,也為後來的曹操失典韋埋下了伏筆。有一日,曹操喝醉了,想要個女館陪她,最後睡了張濟之妻鄒氏,張繡氣之,問計於賈詡,賈詡出計,四面而圍,殺的曹操敗逃,如無典韋,曹操已經命喪宛城。

原文:張繡家人密報繡。繡怒曰:“操賊辱我太甚!”便請賈詡商議。詡曰:“此事不可洩漏。來日等操出帳議事,如此如此。”次日,操坐帳中,張繡入告曰:“新降兵多有逃亡者,乞移屯中軍。”操許之。繡乃移屯其軍。分為四寨,刻期舉事。因畏典韋勇猛,急切難近,乃與偏將胡車兒商議…… 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

賈詡此計本為圍殺曹操之意,不想典韋沒有了武器也這麼猛,只能說計賺典韋了。

3.空城計敗曹操

背景是曹操第二次討伐張繡,張繡通信劉表幫忙,張繡在南陽城閉門不出。曹操圍城攻打,見城壕甚闊,水勢又深,急難近城。乃令軍士運土填壕;又用土布袋並柴薪草把相雜,於城邊作梯凳;又立雲梯窺望城中;曹操自騎馬繞城觀之,如此三日。城中賈詡見如此光景,便謂張繡曰:“某已知曹操之意矣。今可將計就計而行。”此時,賈詡已經看破曹操之計,將計就計,以空城計誘曹操而敗之。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撥矢啖睛……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為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今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蒙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早有探馬報曹操,說張繡盡撤兵在西北角上,吶喊守城,東南卻甚空虛。操曰:“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至二更時分,卻領精兵於東南角上爬過壕去,砍開鹿角。城中全無動靜,眾軍一齊擁入。只聽得一聲炮響,伏兵四起。曹軍急退,背後張繡親驅勇壯殺來。曹軍大敗,退出城外,奔走數十里。張繡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曹操計點敗軍,折兵五萬餘人,失去輜重無數。呂虔、于禁俱各被傷。

其後賈詡離間計破馬騰、韓遂,不參與曹操家裡奪嫡之戰等,都屬於自保而以,我就不說了。縱觀賈詡其一生,所屬勢力均為弱旅,卻沒有背離之,每次出計都是為求自保,形式所逼,並無毒計的情況,毒士之稱名不副實,真正的毒士乃是李儒。


我又來聊歷史了


賈詡,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的開國功臣、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重要人物。陳壽在《三國志》對其評價極高,稱他“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賈詡憑藉智謀與戰略眼光,使得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亂世中縱橫捭闔。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設計助董卓進京;董卓死後,鼓動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賈詡投靠曹操,到達許都之後,發現此地藏龍臥虎,荀彧、荀攸叔侄,郭嘉,程昱等人無不是治國整軍之大才,於是便自甘退隱到官場一角,收斂起所有的才氣,非因曹操親問而不敢輕示於人。官渡之戰時,賈詡力勸曹操與袁紹決戰,並獻計於曹操助其統一北方;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賈詡能夠在董卓入京時風光無限,又能在李傕郭汜之亂中獨善其身;起初他作為曹魏政權的敵人,能夠數次擊敗曹操;又在投降曹操後,得到曹魏政權的重用,官拜太尉,位列三公,高壽而終。這使人不禁折服於賈詡的智謀。可見,賈詡具有非凡的洞穿人心與通曉權變的能力,計謀過人,料敵決勝。他作為一個處於政治、軍事鬥爭旋渦之中的謀士,自身的存在價值首先在於為主人謀劃時,能正確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和態勢,揚長避短,運用出神入化的謀略克敵制勝。賈詡明悉事理,韜略出眾。在小說中首次出場,便挽狂瀾於既倒,隻手扶輪,扭轉了歷史的進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的政治秩序幾乎被顛倒了過來,士人階層對以皇帝為象徵的中央集權統治的向心力大大減弱,傳統的倫理道德也喪失了以往那種引導人們思想行為的統治地位。在群雄割據、弱肉強食的社會背景下,“君君臣臣”等原本極為牢靠緊密的人身依附關係也發生一定程度的削弱和鬆動。從權達變,擇主而事;見機行事,不拘一端,取代“士為知己者死”一類傳統信條,成為士人階層。把握住人的思想情感是一切行動的關鍵,認清人的性格特點無疑是提前把握住其發展與戰略走向,這保證了戰略的前瞻性,也保證自身能在事態變化之前就提前做出正確的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案,保證“算無遺策”。道德仁義已經無法維繫人心,要想在亂世中立足,就必須通曉時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在戰火不斷、道德淪喪的時期,稍有差池便身首異處,那一時期的道義思想在生命面前蒼白無力。

在群雄割據、禮崩樂壞的時代,這一決定人與人關係的準則表現得尤為明顯。謀士階層中以賈詡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拋棄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政治倫理規範,而信奉“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的新觀念,正是將個人切身利益的考慮置於抽象的傳統倫理道德之上,“利則行之,害則舍之”(《戰國策·秦策三》)。他們遊離趨赴於各個地方軍事割據勢力之間,見機而行,擇主而事。“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又於我言聽計從者,便可依附託身(《鬼谷子·忤合》)。《孫子·計》裡提到,“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賈詡正是憑藉著這戰略思想和核心精神,才能保證其在亂世之中獨善其身,並以高壽善終。

賈詡因為三條毒計入選三國演義目錄三次,分別是

第九回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第五十九回 賈詡抹書問韓遂

除去諸葛周瑜等儒將,方面軍司令,作為純謀士才出現在目錄三次

第三十二回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賈詡佔一半,毫無疑問在民間是三國毒士



乖哦絮Airport


賈詡,三國時期著名謀士,涼州姑臧人,是有名的三國“毒士”。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一生謀劃的計策並不多,但是每一件都影響重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賈詡”勸張繡降曹操,從而影響官渡之戰結果。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賈詡”獻計曹操,離間馬超,韓遂,助曹操平定關中。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賈詡勸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助曹丕成為世子,後“曹氏”正式稱帝。

當然,這些只是他的主要事蹟,不管怎麼說,“賈詡”活到七十七歲高壽(三國時人均壽命26歲),笑傲其他眾謀士,被羅貫中冠以“毒龜”的稱號也算實至名歸


回望歷史的青年


賈詡,字文和,他曾經投奔過多個勢為,最終投曹,成曹操著名的謀士。《三國志》把賈詡與荀彧、荀攸併為一傳,認為他們都是謀則必中的人。與曹操其他謀士相比,賈詡的名聲並不好。連孫權聽說賈詡進入三公的行列,都予以嘲笑。

就因為賈詡有“毒士"之名。何為毒士?肯定不是誣陷賈詡,有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他獻了一條是非不分,善惡不辯,荼毒天下之計。

公元192年,董卓意外被他信任的呂布刺殺,之後王允聯合呂布控制了長安。王允和呂布推翻董卓的舉動是得人心符民望的,因為董卓專權兩三年間罪惡滔天,世人都恨不得他滅亡,卻無奈他何。

董卓雖然死了,但他的餘部李傕郭氾等仍有很大力量。王允拒絕給董卓部將發敕令。正當李傕郭氾等人準備遣散軍隊逃亡時,賈詡站岀來,建議他們反攻長安,等失敗了再逃亡不遲。李傕郭氾接受建議反撲長安成功。

賈詡的計策等於世人好不容易擺脫了董卓的禍害,又遭遇了董卓部將李催郭汜的禍害。後來關中地區在他們禍害下幾無人煙,長安被毀,皇帝流離失所。

故而成就賈詡毒士之名。當然賈詡認識到自己的錯,他拒絕了李郭給自己加官進爵。後來又尋找機會跳岀他們的陣營,與很多助紂為虐的謀士又有很大區別。但汙點終歸是汙點,洗也洗不脫。


羽書遲


所謂的“毒士”,歹毒之士也。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賈詡賈文和,之所以被人稱為毒士,是因為他出的三條計策,都給國家及相關人帶來了很大毒害。

賈詡原本是董卓部將,王允呂布設計殺了董卓奪得朝權後,在如何對待董卓西涼軍問題上出了一個重大失誤。王允不知董卓西涼軍的歷害,不懂大變後的安撫,就與呂布設定了一個解散西涼軍,並追罪西涼軍將領的決定。該決定讓西涼軍人人自危,惶恐不安,西涼軍將領李傕郭汜等人也準備離軍逃跑。這時賈詡也是西涼軍一員,為了自保,他就勸李傕郭汜等要放棄逃跑,如果離軍逃跑了,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他們,要及時利用西涼軍心不危之情,鼓動將西涼軍召集起來,攻打長安。李傕郭汜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這一建議,集西涼軍攻打長安。誰知長安守軍不經打,西涼軍馬上就攻破長安。王允被逼死,呂布逃走。後來西涼軍佔據長安,李傕郭汜控制了皇帝。在沒有了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二人發生了內鬥,最終漢獻帝逃出長安,漢朝控制地方的能力大弱,從此天下陷入混亂紛爭,進入三國形成時期。李傕郭汜內亂,賈詡離開二人,跟了南陽張繡。因曹操勢大,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聽從賈詡,就投靠了曹操。曹操接受張繡投降,住在宛城。因曹操醉酒夜裡讓人招來張繡的嫂子相陪,張繡大怒,發誓報仇,問計於賈詡。賈詡就給張繡獻了條計策。由於事出突然,曹操絲毫沒有防備。張繡軍畏懼曹操手下護衛歷害,事先盜走了典韋的雙戟。然而典韋英勇,在沒稱手兵器的情況下,以犧牲自己,掩護曹操逃走了。張繡也趁機向曹軍發動進攻,大敗曹軍,曹操的侄子也因此喪命。接著在賈詡的謀劃下,張繡第二大敗曹操,讓曹軍死傷無數。因曹操日益壯大,賈詡還是勸張繡投降了曹操,賈詡從此也成了曹操的謀士,並助曹丕爭得了世子之位。曹操統一北方後,西北馬超、韓遂反,曹操親往平叛,卻被馬超殺得割須斷袍,十分狼狽。在平叛局勢非常不利之際,賈詡為曹操出了一個離間馬超、韓遂之計,讓曹操製造親韓遂的假象,成功讓馬超對韓遂起了疑心,最終二人反目成仇,曹操率軍乘勢進攻,大敗了馬超,順利平定了馬超韓遂之亂,馬超也從此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先投張魯,後投劉備,雖名義上得到劉備的重視,給予高官厚祿,但終究寄人籬下,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了,死年僅四十多歲。

賈詡的毒計雖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自己,給自己掙來了榮光,卻也因此亂了天下,害了別人,當不愧三國“毒士”之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