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衝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豆瓣評分8.4,電影以兒童+喜劇的形式來講二戰和德國人和猶太人的情仇,很令人耳目一新

,電影的色調明亮活潑,對比明顯。用詼諧歡快的方式來講述二戰時期納粹與猶太人的故事。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高喊著“希特勒萬歲”加入納粹訓練營

從小朋友的視角來看世界上的偏見與歧視顯得尤為諷刺,你可能覺得有些情節很可笑,笑過之後卻意識到這就是現實。

很多反戰電影以兒童作為切入點,因為那些更純粹的邪惡,那些對最無辜的人的傷害能夠引起更大的憤慨和共鳴。

這部電影是屬於喬喬的“破”與“立”。電影主線:納粹分子用歪曲事實的假象來誤導孩子,而喬喬一開始就被假象欺騙,猶太少女在逐漸改變喬喬對於猶太人的偏見,而納粹的童話感也在逐漸被殘忍的現實取代,進而演化出一種滑稽的荒謬。喬喬在逐漸看到現實和本質之後,最終明白了真實的世界。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和母親在大街上騎著自行車

電影構造了三對沖突,讓觀眾在衝突中不斷強化喬喬的“破”與“立”改變,進而凸顯“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主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影是怎樣巧妙設計這些衝突的。

01.衝突一:瘋狂血腥的納粹分子和不善戰鬥、內心柔弱的善良男孩

電影的開頭穿插有一段黑白錄像,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德國青少年對於納粹的狂熱,無數的德國兒童從小被灌輸納粹思想,他們學習戰鬥,燒燬關於民族平等的書籍,並在戰爭的最後一刻,被大人們當做人肉炸彈投擲出去,匆匆結束他們歪曲生長的一生。

十多歲左右的孩子,認知是不健全的,底線是搖擺的,天真可以讓他們遵循本能的善良也可以讓他們被誘導成邪惡。因為是孩子,所以一切情緒的表達那樣直白純粹,好的時候笑起來像天使,壞的時候像是另一種不可理喻的生物,沒有隱藏,沒有偽裝,純潔的像一張白紙。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在訓練營中準備殺兔子,卻又不忍心

如電影中喬喬參加了納粹的兒童訓練營,高喊著希特勒萬歲的口號,信誓旦旦地表態,要勇敢、要成長、要戰鬥等,而另一邊又說自己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還不會繫鞋帶,生活還不能夠完全自理。喬喬在訓練營中殺兔子的一個片段,喬喬不忍心殺害兔子,還在夥伴和教練面前趕兔子走,大家誤認為喬喬是害怕,給喬喬起了個外號叫“喬喬兔”。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教練真正培訓納粹少年班的孩子們投擲手榴彈

還有就是喬喬鼓起勇氣,奪過教練手中的手榴彈,學習投彈。扔出去的手榴彈被大樹反彈到腳下,把自己炸傷了。

在我看來,電影中這些看似搞笑的場景都不是讓我們簡單一笑的設計,而是讓我們通過詼諧的方式來了解戰爭的殘酷和納粹的瘋狂。在任何時候,當孩子們拿起武器,都會讓人感到悲痛,就算是納粹分子的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很難去相信,這些孩子是真的擁護納粹,而不是被納粹分子所矇蔽。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的異想世界》宣傳劇照

02.衝突二:鼓吹戰爭的社會氛圍和追求和平、幸福快樂的家庭氣息

狂熱的納粹分子通過教育、書籍、報紙、廣播等一切媒介,進行覆蓋全社會每一角落的宣傳,不斷重複一些煽動感情的口號,以及與納粹思想相配合的視覺形象、文字圖像、聲波等,讓人們每時每刻都置身於這種宣傳氛圍之中,耳濡目染。

大街上的重要位置都擺放著用絞刑處死的猶太人,但這些被處死的猶太人好像沒有存在一樣,人們都很淡然,冷漠,這樣畫面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戰爭的可怕、人性的可怕。

還有一個場景,茫然的喬喬站在一群衝向敵軍的納粹童子軍當中,一樣的年紀,喬喬已經不想打仗,他們卻拿著槍衝向死亡。喬喬的朋友在戰爭中無意炸燬了一個商店,卻表現得彷彿弄壞了一個玩具那樣自然。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已經不想打仗,夥伴卻拿著槍衝向死亡

每個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希特勒萬歲”,每個人都說一遍,看似很滑稽,卻透著納粹的瘋狂, 他們不受感情波動、沒有內心世界, 這就是納粹時期發生了那麼多可怕的事,人們卻可以平靜地接受的原因。

喬喬的母親是一個追求和平、幸福的人,他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充滿著愛與包容,喬喬的母親表面上是順從納粹分子的,也對孩子參加訓練營表示支持。她知道喬喬是一個忠誠的納粹分子,對猶太人有著強烈的仇恨,但她認為喬喬是被納粹矇蔽,不知道事情真相,她希望慢慢地改變喬喬的想法。

其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母子對話場景。喬喬對母親說,你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金屬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其次是炸藥,然後是肌肉。喬喬的母親卻說,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特別的人,生命是一個禮物,你的享受它。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母子河邊對話的經典場景

母子間的對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暗示的本意則是喬喬缺少愛與同情、包容,十幾歲的孩子腦海裡只有戰爭,沒有生活,沒有感情,這也納粹分子恰恰缺少的東西。家庭的追求是和平、幸福,充滿愛與包容,而社會卻在鼓吹著戰爭與屠殺,這樣的衝突就在向我們表達喬喬早晚會被感化,而戰爭也終將會失敗。

03.衝突三:深刻仇恨猶太人的固執思想和理解、尊重不同的種族的觀念

喬喬的母親偷偷收留了一位猶太女孩,固執而無知的喬喬在和猶太少女相處的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一種殘忍的天真。喬喬認為,猶太人都是魔鬼,應當把他們全都找出來殺死。

他愚蠢到相信猶太人長著角,睡覺時倒掛著,他偽造信件來傷害猶太女孩。喬喬的天真和邪惡是一體的,那個在他耳邊低語的希特勒就是魔鬼的化身。他的無知也許不該被過多責備,但他和無數的納粹少年向猶太人投擲出的卻是巨大的傷害。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根據自己的想法畫的猶太人像

喬喬想寫一本關於猶太人的書。關於如何辨別區分他們,如何殺死這些他並不瞭解的猶太人。這個想法是如此荒謬,註定無法完成,因為猶太人和自己完全沒有任何不一樣。

這個情節的設計與“現實主義童話”這一主題互為表裡。一方面,喬喬關於猶太人的認知很模糊、荒謬,但另一方面又折射出童話可貴的一面。其實童話的珍貴之處不在於一層完美落下的帷幕,而在於它能把美和愛包裹其中。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和母親收留的猶太女孩

從前的喬喬茫然地將成為希特勒的私人保鏢作為自己的夢想,是因為在母親的保護下,他有愚蠢的資本,去做那些荒唐的夢,而在戰爭把這一切都毀掉之後,在最後一個保護喬喬的人也犧牲在槍聲下之後,喬喬剝開了外殼,在這痛苦的一課之後蛻變成大人。

這對沖突聚焦在喬喬思想的轉變上,喬喬的思想觀念的“破”與“立”被整個的表現出來。喬喬之前的認知被完全推翻,這對於喬喬有些殘酷,但總算解決了困擾喬喬許久的問題。喬喬見識了真正的猶太人,並明白了戰爭是錯誤的,應該愛護和包容不同的種族。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兩個小孩在戰爭中的對話

04.三對沖突被喬喬“破”與“立”的改變這條主線所串聯,表達的主題就是“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

三對沖突都在助推著喬喬的改變,更讓喬喬明白了母親的話,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

在故事的最後,喬喬拋棄了幻想中的元首朋友。生活不斷被輪番煎烤,糖衣融化,終於流出可口的夾心,原來還有返回善良的方法,還有獲得快樂的可能。“立”的豐碩果實立馬錶現出來,而這一切,都是硝煙散盡後的美好。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電影的畫龍點睛之筆。一波三折之後回到最初的快樂,才顯得那些愛和包容、成長和失去,都彌足珍貴。就像喬喬母親所說的一樣,“生命是一份禮物,我們應該享受它,應該為活下來而感恩”。

《喬喬的異想世界》:巧用三對沖突助推“愛與包容治癒世界”主題

喬喬和猶太少女站在戰後的街道上跳起了舞

在電影最後,喬喬和猶太少女站在戰後的街道上跳起了舞,就像他們曾經憧憬的那樣。戰爭會過去,天會放晴,再大的波折也會變為腳邊細卷的浪花隨時間而去。

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導演給觀眾留下了最後一點燭光般的溫柔,在最後,他引用了猶太詩人里爾克的詩:

那些美麗的,可憎的,易碎的,深沉的,

讓星塵和海水都向你湧來吧,

它們終將逝去。

然後留下的你,璀璨無比

瘋狂的年代,不要說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手上不沾血的人,都那麼難。只有愛與包容才能治癒殘酷世界,現在的我們更要珍愛和平,絕不能輕啟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