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女子跳河,要在河邊留一雙“繡花鞋”?

我國關於“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氏族社會,現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一雙用皮縫製的鞋。

為什麼古代女子跳河,要在河邊留一雙“繡花鞋”?

春秋戰國時期,入室脫鞋是一種禮儀。

《莊子·雜篇·列禦寇》記載:“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屨,跣而走。”

到了漢代,履取代了屨,成為鞋的通稱。漢代法律還規定:有罪之人沒有穿鞋的資格。

《漢書·匡衡傳》記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

到了漢代末期,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面世,其中那句“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讓人印象深刻。

因為這是劉蘭芝殉情時的表現:只見她挽起裙子,脫下鞋,從容的跳進了清池裡。

為什麼古代女子跳河,要在河邊留一雙“繡花鞋”?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女子跳河,為何要在岸邊留下鞋子?

1、“以死明志”

用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悲劇舉例,劉蘭芝為何殉情?

為什麼古代女子跳河,要在河邊留一雙“繡花鞋”?

先是被婆婆虐待,之後又被“休棄”。回到家後,滿心期待丈夫可以說服婆婆,將自己接回家。結果,在這個長兄為父的時代,被兄長做主嫁給了太守的兒子......

到了大婚那天,還被丈夫一頓編排:

“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真真是應了那句話,“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之後兩人就約定共赴黃泉,以此明志。

把鞋放在河邊,是為了告訴大家自己赴死的決心!

2、希望可以入土為安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一直有著“入土”方“為安”的想法,也認為“橫死”的人不能得到後代供奉,所以即便“自己”是跳河自殺而死,也還是希望家人可以將自己的屍身找到,葬入墓地。

把鞋子放在岸邊,就是為了方便路人發現,之後告訴家人。比如劉蘭芝就是死後被家人打撈上來,和焦仲卿合葬。

為什麼古代女子跳河,要在河邊留一雙“繡花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