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冬天的寒意還未褪盡,春天帶著綠色的氣息向我們走來。今天,2020年的3月12日,第42個植樹節如約而至。植樹節是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春風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我們的熱情。

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

遠古時期,有逐日夸父在倒下前擲杖化林、造福後世的傳說。

先秦先賢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植樹彰顯有德。

甚至在西周已有“林衡”“山虞”等專事種植、護林的機構。

而在秦朝,已開始提倡“道廣五十步,樹於青松”的城市綠化。

隋煬帝為使運河“夾岸綠陰千里”,親栽楊柳,並厚賞栽種者。

唐詩亦有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城鄉植樹盛行。

到了宋代,規勸百姓植樹成績卓著的官吏還可晉升一級。

馬可·波羅遊元大都見“滿植樹木,樹葉不落,四季常青”亦讚歎不已。

明清更為重視,乃至有頒發強制性法令、立碑銘記的做法。

近代植樹節源自曾是黃沙漫天的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1872年,農學家莫頓提議設立植樹節以動員群眾植樹。這一提議被採納後,16年裡荒野漸變密林。1885年,為表彰莫頓功績,特以其生日4月22日為州定植樹節。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而在中國,植樹節則與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密不可分。孫中山先生非常重視中國林業的建設,並呼籲大家一起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79年我國把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去世的日子定為植樹節。1981年,《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通過。自此,全民義務植樹在中國大地轟轟轟烈烈開展。

“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種樹”。有了樹,才有了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了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有了生機勃勃的綠水青山。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我們家園的忠實衛士,它為祖國大地披上了綠色的新裝,使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眼下,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不能像往常一樣大規模的組織在戶外植樹造林,但為美麗家園添一抹新綠的行動並未缺席。今天,全國各地開展了“雲植樹”活動:廣東“網友植樹節”可線上領養、澆灌樹苗;上海“愛的供養”可網絡認養樹木;南京“雲直播”教植樹種花、河南“線上直播”綠植領養等等,讓我們在心中撒下了一把希望的種子。

你知道嗎?製作4000張賀卡,就要砍掉一棵大樹;我國每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約450億雙,需砍伐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約200萬平方米;一顆大樹僅能製作3000張白紙……沒有樹的世界,難以想象。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紙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積極宣傳環保理念,做一名“綠色傳播者”。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植樹造林的好處

保持水土

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

抵擋風沙

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要抵禦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 ~80%。

經濟建設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不少水果、藥材都是林產品;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

清除空氣

汙染據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

自動的調溫器

夏日樹蔭下氣溫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塵器

樹葉上長著許多細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煙塵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還有病菌、 病毒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大量減少和降低空氣中的塵埃,一公頃草坪每年可吸收煙塵30噸以上。

氧氣製造廠

樹葉在陽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並製造人體所需的氧氣。

細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樹能分泌殺菌素,殺滅結核桿菌、白喉桿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綠化還能吸收聲波,減低噪聲。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一棵樹的生態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

  • 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
  •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播種希望  一切“植”得等待


一畝樹林的作用

  • 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49千克氧氣,足夠65個人呼吸之用。
  • 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二氧化硫4千克,相當於一臺殺菌劑製造機。
  • 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灰塵22噸至60噸,它是一臺天然的吸塵器。
  • 一畝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出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 一畝闊葉林,一年可蒸發300多噸水。因此,森林多的地區,常常是風調雨順。
  • 一畝樹林比一畝無林地多蓄水20噸,等於一座地下水池。
  • 一畝防風林,可以保護100多畝農田免受風災。
  • 一畝樹林除每年提供1立方米木材外,還可提供許多工業原料,燃料,飼料,油料等等。
  • 如果世界上沒有樹林,地球上7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許多地區的風速將增強60%~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