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男子不戴口罩引擔憂 語言志願者化解’危機’

外國男子不戴口罩引擔憂 語言志願者化解’危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蔓延,外國來滬人員成為重點防疫對象。3月13日上午,不少家住楊浦區江浦路街道寶鋼又一村的居民,紛紛給居委會打來電話,說他們在小區裡看到一名沒戴口罩的外國人,從外貌上看應該是歐洲人,擔心是歐洲疫情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大家甚是擔憂。接到電話後,又一村居委會和屬地江浦路街道立即展開調查。

外国男子不戴口罩引担忧 语言志愿者化解’危机’

根據小區居民提供的線索,居委會工作人員很快就找到了這名未戴口罩還在小區裡行走的外國人,他是小區裡的租戶,名叫丹尼斯、俄羅斯人。為了問清楚他為什麼沒戴口罩,居委會工作人員必須當面跟他交流,但雙方語言卻不通,工作人員不會俄語,而丹尼斯又不會英語,更不會中文,江浦路街道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通過街道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則招募俄語志願者的通知,很快,復旦大學兩名會俄語的志願者張子彤、魏昕玥報名了,併成功通過視頻,問清楚了丹尼斯的情況,原來,丹尼斯是不習慣一直戴著口罩。

復旦大學學生張子彤說:“他說他下次知道了。”

外国男子不戴口罩引担忧 语言志愿者化解’危机’

原來,丹尼斯是3月2號,從泰國曼谷飛來上海的,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檢查時,他已經如實填報了相關信息,現場確認身體健康後,才回到租住的小區,目前還在居家隔離。可能由於不懂中文和英文的關係,他好像沒有看到相關防疫通知,還沒有感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重性,所以在居家隔離期間,有時會不戴口罩下樓倒垃圾。

復旦大學學生魏昕玥翻譯了丹尼斯的話:“他近14天沒有去過任何(重點)國家。”

考慮到江浦路街道轄區內還有常住的外國人口111名,涉及世界多個國家,街道在招募俄語志願者的同時,也在線招募了多位其他語種的志願者,輔助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

外国男子不戴口罩引担忧 语言志愿者化解’危机’

江浦路街道工作人員邱軼菁表示:“信息的公開和準確是最好的防疫手段,這個時候,我們街道就要把翻譯的工作做好。第一批我們已經招募了英語、日語、韓語、意大利語共16名志願者,第二批我們將繼續招募西班牙語、德語、法語共10名志願者。”

外語志願者招來後,街道第一時間請志願者們,翻譯了多個語言版本的疫情防控告知書,關照所有外國居民注意疫情防控相關要求。而這些外語志願者萬萬沒想到,自己苦學的第二語言,竟然能為疫情防控出把力。

英語、日語志願者張餘韻說:“像我們寶地東花園小區裡面,外國人還是挺多的,我覺得我的二外還是用得上的,如果機器翻譯的話,可能會翻譯得不準確,還是需要一些會語言的志願者。”

外国男子不戴口罩引担忧 语言志愿者化解’危机’

韓語志願者(韓國人)尹鉉旭表示:“幫忙是互相的,所以我是很願意的,但是還沒有機會幫上。”

藉此機會,尹鉉旭還用韓語,向所有在中國的韓國人發出倡議,一定要遵守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我來上海也是過了14天的隔離期,我家裡人也過了14天的隔離期,我們是外國人,不管怎麼樣,我們在國外,按照對方國家的要求去做,這是最重要的。”

據統計,江浦路街道目前共接收13位境外返滬人員,根據楊浦區有關工作要求,街道制定了工作方案,細化了工作流程,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精準防控和精細服務雙推進,硬核溫情兩不誤,堅守社區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