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千著變化中心在”,說的是心法。

千 著變化中心在,很多人理解成“重心在”,以為是要保持重心,大家知道重心越低越穩定,所以一些人的拳架越打越低,幾乎貼地而走,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中心 在,就是心不散亂,管它對方千招萬變,我方的意圖明確,由心而出。心不散亂,神就不會散亂;神不散亂,形就不會散亂;形自然和諧,勁力就通達所至。打個比 方,就像用筷子夾菜一樣,我們要夾什麼菜,意圖明確,我們根據經驗在瞬間判斷出菜的分量和軟硬,手法配合意圖,筷子夾菜的動作自然和諧,一氣呵成。如果夾 菜時聊天說話分心走神,筷子要麼停在半空,要麼在盤子裡翻江倒海,不知所終。

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全在一接點中求”,說的是手法。

接手是一瞬間的事情,兩人過招,一接手,就應該能分出勝負。所謂接手就是接點,接對方的中心點。如果說中心點是對方勁源,那勁端就是對方肢體的末梢;接勁端是為了點勁源,點勁源是為了走勁端,二者互為依託。

點,又分實點和虛點。實點,顧名思義就是實手相接時,點問對方的勁力,再作判斷和反應。虛點,又稱空點或神點,是一方功夫達到相當境界的時候,還未與對方接手,就用意或神點住對方,一旦得機得勢,直接出手指出勁的方向,或甩手不要,對方身體失中,必然躍出或撲跌。

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當 然,實點也好,虛點也好,指的是內勁的方向,並沒有某種固定的姿勢動作。楊少侯能用二指點人發人,用二指接拳,並不是因為他練過鐵砂掌、二指禪什麼的,而 是用二指點問對方的勁力,聽清之後迅速一斷,這時對方已經失中飄忽,再指出自己內勁本來要去的方向,來者“如球碰壁還”,所謂點斷髮。我們說的斷彈、斷 冷,也是指的這種點斷勁。只不過,這一切發生在極短的時間裡,大家看到的現象就是來人被楊少侯用二指發出,以為有神,於是將太極功夫神秘化,複雜化;殊不 知這是楊少侯經過多年潛心修煉而成,大家懂得了太極拳的一些道理,經過訓練體悟,同樣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

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一接點中求,很多練家子都聽說過。但 是,求什麼,卻各有各的理解。有人求的是密方,有人求的是奇巧,有人求的是勝負,有人求的是功名。我年輕時,有過幾次無心而為的絕唱,揚手將人發出十多米 遠,眾人一喝彩,自己腦子發熱,就總想將人發得更遠更漂亮,執著於形,結果越追反而離目標越遠,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走了很多彎路。後來我才悟到,一接點中 求,求的就是一個靜字。

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那段歌訣中,“手如刀鋸”,求的是靜;“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求的是靜;“千著變化中心在”,求的是靜;“全在一接點中求 ”,求的還是靜。至於發人的遠近、高低、輕重,則完全要看當時的機緣條件,切不可一概而論。

朱春煊回憶往事【紀念太極大先生楊少候】第二篇


兩人過手,動中求靜是萬能。心不散亂,心手合一,彼此之勁不混合,才能靜中生動。生動則靈,靈則巧,巧則近化。楊少侯身材瘦小,神色清秀,似無縛雞之力,卻能將太極修入化境,獨承浩瀚威名,原來就在於內心的靜。

【朱春煊先生,楊式太極拳家汪永泉先生的徒孫,為其大弟子朱懷元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