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凌煙閣”世人心目中“建功立業”的代名詞

男兒何不帯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這是唐代詩人李賀所作《南園十三首》中的四句詩,氣勢磅礴,千古名句,這四句詩體現出李賀的胸懷抱負和他對凌煙圖的敬仰。豈止是李賀,從唐代以後,“凌煙閣”三個字就是世人心目中“建功立業”的代名詞。

凌煙圖是唐代長安城太極宮中的一座建築。顧名思義,閣嘛,就是一座高樓。貞觀十七年二月,李世民下令為二十四位功臣畫像,執筆者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著名大畫家閻立本。題字者是著名書法家褚遂良。這些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供人瞻仰。

凌煙閣是唐太宗建的,但是後世的皇帝也曾把自己那個時代的功臣畫影圖形掛在裡面,這些皇帝包括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最後圖畫凌煙閣的功臣總數多達百位以上。凌煙閣貫穿了初唐、中唐、晚唐,審讀凌煙閣,就是閱讀大唐三百年的歷史。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凌煙閣中二十四位功臣被分為四類

圖畫凌煙閣首要的目的自然是表彰功臣,這也是歷史的共識,但是除此之外,每個皇帝圖畫凌煙閣都有自己的用意。今天就來看下圖畫凌煙閣的第一個皇帝:唐太宗。

太宗是圖畫凌煙閣的第一個皇帝,《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了太宗朝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名單,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叔寶。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了唐太宗發佈的《圖功臣像於凌煙圖詔》,裡面說這二十四位功臣分為四類。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類是“綢繆帷帳,經綸霸圖”。“綢繆”指的是預先做準備,做什麼準備呢?圖謀霸業,也就是太原起兵,建立唐朝。

第二類是“學綜經籍,德範光茂”。意思是學識超凡,徳行高尚。

第三類是“竭力義旗,委質藩邸”。意思是當年在秦王府跟隨著他的那些人。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前是秦王,藩邸一詞指的是秦王府。

第四類是“受脤廟堂,闢土方面”。也就是說在太宗上臺後聽命於太宗開疆拓土的。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為什麼要圖畫凌煙閣呢?

第一個原因,表彰功臣,獎掖後進。

太宗是個非常重視人才的人,當皇帝二十餘年,不斷髮掘人才,表彰老功臣,無疑是為了給年輕人樹立榜樣,正如他在詔書中所說的:“庶念功之懷,無謝於前載;旌賢之義,永貽於後昆。”用意說得很明白了。

第二個原因,英雄遲暮,紀念已逝年華。

選擇此時圖畫凌煙閣與一個人的死有關,誰呢?魏徵。魏徵在這一年的正月去世了,二月李世民就開始搞凌煙閣,那麼就有理由說這是由於李世民感慨自己的這批忠臣逐漸老去,去世者也有不少了,當時二十四人中已經有十人去世了,有的人是積勞成疾,有的人是在戰場上受創成疾,包括太宗本人也已經步入晚年了,想當年叱吒風雲、氣吞萬里如虎的謀臣猛將們現在已經逐漸凋零。人老了就愛回憶過去,太宗估計也未能免俗吧。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三個原因,加強宣傳攻勢,宣揚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剛才提到的詔書裡是把“建國”放在首位的,這是太宗刻意要傳遞給大家的信息,即這些跟隨他的人都是建國的功臣,那麼他成功沒有呢?顯然很成功,比如唐朝天寶年間錢起的《圖畫功臣賦》就曾經這樣說:

“先帝之革隋也,應歸運而大義舉,獲仁人而鴻業集。及乎計伐錄功,日不暇給,寶玉不足以勸賞,故茅土是封;鐘不足以昭宣,故圖贊是緝。傳厥象於繪事,壯崇臺於天邑。”

唐後期劉肅的《大唐新語・褒錫》:“貞觀十七年,太宗圖畫太原倡義及秦府功臣。”

類似的例子非常多,看來後來的唐人已經普遍認可了這種說法,很多人都說是用來表彰建國功臣的,這就是太宗要的效果。這其中的確有很多人參與了隋末唐初的建國戰爭。可是這裡面其實另有玄機,除了剛才提到的魏徵之死的刺激之外,李世民選擇貞觀十七年二月搞這個凌煙閣,是因為這一年他特別需要標榜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為就在這一年前後,唐朝宮廷有再次爆發爭位之亂的可能一一太宗的兒子們互相攻擊,拉攏朝臣,大有當年玄武門事變前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陣勢。而唐太宗也正要著手解決這個事情。都說李世民是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明君,這一點沒問題,可是李世民在世時自信心沒那麼強,他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人們會不會質疑他的政權合法性,畢竟十八年前玄武門那一幕說白了就是一場殺兄逼父的叛亂,自己為了取皇位殺死了親兄弟建成和元吉,逼迫父親立自己為太子,然後又傳位給自己。現在的朝廷形勢又有點當年的感覺了,太子承乾是一個不堪大任的人,他主要有三方面的缺點:

第一方缺點,痴迷突厥文化

他對突厥文化的愛好達到了痴迷的地步,衣食住行都在模仿突厥,他還曾學死去的突厥可汗,躺在那裡挺屍,讓部下模仿突厥風俗哀悼他。據《新唐書・常山王承乾傳》記載:

“使我有天下,將數萬騎到會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當一設,顧不快?”

第二方面缺點,拒諫

太子要有穩重的言行,太宗給承乾找了好幾位大臣當老師,但是承乾逆反心理很強,誰的勸諫也聽不進去,甚至還想殺掉勸自己的人。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三方面缺點,有足疾

被立為太子時承乾腿腳還沒問題,後來得病落下殘疾,行動不方便,上朝都困難。古人迷信,身有殘疾者當皇帝被視為不祥之兆,這也使他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與此同時,太宗的另一個兒子在虎視眈眈看著太子的寶座,他就是魏王李泰。李泰是太宗和長孫皇后生的第四個兒子,此人心眼特別多,他走的是文藝路線,一身的文藝範兒,喜愛讀書編書,好結交文人,太宗很喜歡他,給了他很多優待。

李泰現在的角色就是當年李世民的角色,他聰明,又編書有功,舉止行為都很有範兒。而承乾則是李建成的角色,功勞遜於自己的弟弟,又一身的毛病,這樣李泰就難免有想法了。《舊唐書》記載說李泰“潛有存嫡之意”,而且在麾下招募了一批人,在朝臣中大做手腳。

太子承乾也不是傻子,他看出來了,李泰是自己的對頭,所以他也暗中結交朝臣,積蓄力量,要跟李泰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甚至於他還使出了政治鬥爭中最無奈的招數一一刺殺,但是沒有成功。滿朝文武都看出來了,太子和魏王之間早晚要爆發衝突,在凌煙閣繪製功臣像的半年前,也就是貞觀十六年八月,褚遂良就勸過唐太宗。他說:“今四方無虞,唯太子、諸王宜有定分最急。”,太宗聽了以後反應很特別,《資治通鑑》記載說“上聞而惡之”,也就是非常厭惡大家議論此事,因為觸動了他內心的隱憂,他怕人們把這個事和他當年玄武門事變聯繫在一起。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玄武門事變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了,但是太宗始終擔心人們質疑他的合法性,唐朝民間不是沒有這樣的聲音。所以在太上皇李淵去世之後、太宗底下有一系列動作,其中包括輿論宣傳攻勢,用來宣揚他的繼位是合法的,誅殺建成、元吉是正義之舉,而圖畫凌煙圖,也是這一系列舉措中的一環咱們排個時間表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貞觀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淵去世。

在李淵去世前,太宗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來宣揚自己玄武門事變的合法性,畢意投鼠忌器啊,不能不給自己的父皇留個面子。

貞觀九年十月,提出觀看史書。太上皇去世後五個月,太宗就提出要看自己的《起居注》,此時他已經沒顧忌了。皇帝觀史是前無古人的舉動,史書,那和“天人感應”一樣是約束皇權的一把利器,沒有當世皇帝看過的,可是太宗要看,他最想看的就是裡面怎麼寫玄武門事變,而且不但要看,他還想改,群臣沒有答應。

貞觀十三年,再次提出看史書。這一年太宗又向主管《起居注》的褚遂良提出要求,這次褚遂良又力勸他,沒答應。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貞觀十四年,修改史書成功。前兩次都沒看成,而第三次太宗終於得償所願了,貞觀十四年,他直接向宰相房玄齡提出要看史書,房玄齡不敢拗著他,所以匆忙修改刪減史書,編成《實錄》進呈給他,太宗看了後不是很滿意,直接就自己給玄武門事變定性了:“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以安社稷、利萬人耳。”也就是說他自比周公,將建成、元吉比作管叔、蔡叔。

貞觀十七年二月,圖畫凌煙閣。現在大家對太子之爭議論紛紛所有人都會聯想起十八年前的那一幕,所以唐太宗才要通過大肆宣傳“建國功臣”的方式再次標榜自己的正統性。

稍一分析就知道了,他所確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與其說是建國功臣,不如說是玄武門事變功臣,這裡面,直接參與玄武門事變者有十二人,包括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諡、程咬金、秦叔寶。在玄武門事變前就通過氣,至少不反對李世民的有三人,包括李靖、蕭瑀、李勣。配合玄武門事變,在洛陽執行收買豪傑任務者一人——張亮。雖未直接參與玄武門事變,但是屬於秦王府重要成員的有五人,即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原屬太子李建成集團,事變後被太宗收服的一人一一魏徵。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此看來與玄武門事變無直接關係者只有兩人,即駙馬柴紹和宗室李孝恭。而在詔書裡他可是說這些人首先是建國有功。比如凌煙閣第一功臣是長孫無忌,但是長孫無忌在建國戰爭中基本就是個路過打油的,玄武門事變才是他的主要功勳。而真正的建國功臣宇文土及、裴寂、劉文靜等人卻沒有被列人凌煙閣中。他在故意混淆建國功臣和自己的親信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咱們看看宇文士及。宇文土及在隋朝是駙馬,和李淵共事時關係特別好,當時隋煬帝已經把國家折騰得差不多了,宇文士及與李淵之間就有過一番秘密的商議,舉兵推翻隋煬帝。後來李淵果然在太原舉兵,宇文士及投奔李淵,李淵對建國功臣裴寂、劉文靜說:“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也就是說宇文士及是鼓動李淵奪取天下的第一人。可他不是太宗的人,所以沒進入凌煙閣。

再來看看裴寂和劉文靜。這兩個人應該算得上是太原起兵最主要的謀劃者,從勸說李淵到最後的組織、指揮這兩個人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建國後,裴寂成了李淵的左膀右臂,群臣第一。而劉文靜與李世民關係更親近一些,但是因為嫉妒裴寂的地位,最終獲罪,被李淵殺了。而此事也被看作是唐高祖與李世民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

唐太宗建立凌煙閣表彰功臣,非同尋常,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兩個功臣沒有進人凌煙閣,各有各的原因,裴寂是高祖李淵的紅人,李世民不願意把他列入,列人他不就沖淡了李世民集團在建國中的作用了。那麼劉文靜為何沒列入呢?那是因為劉文靜是高祖李淵殺的,李世民雖然惋惜,但是高祖去世不到十年,你就把劉文靜列人凌煙圖,這不等於在天下人面前駁高祖的面子嗎?這也是太宗不願意做的。太宗就是這樣成功地用圖畫凌煙閣的方式向天下宜揚了自己的合法性,所以說,高聳的凌煙閣不僅標誌著唐朝開國叱吒風雲的歷史,也標誌著帝王的心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