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有一種力量叫凝聚,有一種服務叫暖心。

在全區供銷系統構建超常規指揮體系,建立消毒、排查、值班值守機制,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為企業籌集防護物資,讓其能全力投身到打通滯銷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工作中;安排專人、專車收購農戶滯銷農產品,開闢銷售專櫃;打通網絡銷售渠道,實現快速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市部分地區出現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對此,鶴城區供銷合作社黨委高度重視,堅持疫情防控和穩產保供兩手抓,及時行動,統籌抓好流通運輸、產銷銜接等各項工作,利用供銷系統現有的網店、門店銷售,積極貢獻供銷合作社的力量。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高度重視 夯實疫情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區供銷社要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工作,首要就是夯實供銷系統的疫情防線基礎。鶴城區供銷合作社黨委於1月26日召開會議,成立疫情防控總指揮部,構建供銷系統超常規體系,建立消毒、排查、值班值守機制,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全體幹部職工下沉供銷系統企業、社區(村)等一線排查疫情,對企業家屬及村(居)民嚴格測體溫、登記,有情況及時報告處理,確保排查不漏人,防控不留白。

為抓深抓實疫情防控,供銷人員嚴格執行社機關及企業辦公、經營場所堅持日常標準化消毒,落實口罩佩戴和體溫監測,確保經營服務場所幹淨整潔,群眾購物安全安心。對標對錶“四個一律”等工作紀律,不斷促進供銷系統防控工作改進和發揮實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調集物資 保障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首先必須做好防疫,保障好投產經營,又要確保口罩、體溫儀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得到應有儲備。在統籌安排防疫物資中,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嚴格落實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及時對接聯繫衛生部門,並運用供銷系統運營的各種渠道等購置防疫物資,統一調配,解決崗位和人員防疫物資使用,做到防控措施不出馬虎,供銷服務不降標準。

經多方努力,已為供銷系統基層合作社和相關企業籌集口罩10000餘隻,消毒水5000餘斤,增強人體病毒免疫力中藥湯劑1000餘瓶等藥品和物資,較好地緩解了供銷各經營主體疫情防護物資需求,有效確保其開足馬力抓生產,積極投身到打通滯銷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工作中。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收購農品 開闢銷售專櫃

“涼亭坳白菜0.88元每斤,蘿蔔0.99元每斤…”近日,在鶴城供銷生鮮超市內,廣播時刻播放著一些蔬菜等滯銷農產品價格,銷售貨櫃旁邊圍滿不少居民正在選購。

根據鶴城區供銷合作社的統一安排,從2月2日起,鶴城供銷超市安排專人,派專車,按照涼亭坳鎮、黃金坳鎮等地村民提供的滯銷農產品信息,前往上門收購。將種植養殖基地的大白菜、蘿蔔、雞、鴨等調進供銷超市賣場,及時緩解了農產品滯銷情況。

供銷超市還開展了一些農產品的助銷的辦法,開闢滯銷農產品銷售專櫃,以品質新鮮、綠色有機、價格實惠等農家產品優勢,贏得了居民良好的口碑,滯銷農產品的銷量一天天的見漲。銷售量由開始的每天2千餘元,到現在1萬餘元,高峰期最多能達2萬餘元。

面對疫情,鶴城區供銷社把為民服務擺在首位,有力組織線下門店供銷超市直接面向市民、服務市民,通過科學防疫、正常經營,抓好糧食、蔬菜、肉蛋奶等商品供應和儲備,做到“不停業、不漲價、不斷檔、不脫銷、保供應”,為疫情防控和市場供應工作發揮供銷力量,極大地方便了市民購物,深受周邊居民的歡迎。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打通渠道加快網上銷售

“運蛋車來了,馬上組織發貨”。日前,鶴城供銷合作社合作電商企業美菜網懷化運營中心經理向校福組織員工根據網上的訂單緊急發貨。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問題,物流運輸受到一定影響,貨物運不出去,懷化美菜網的農產品訂單較少。現在隨著疫情防控好轉及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物流恢復暢通,網上訂單越來越多,網絡銷售的生意也火熱起來。

疫情開始,黃金坳鎮、涼亭坳鄉等供銷惠農服務中心處於停業狀態,其合作電商平臺懷化美菜網的銷售工作也無法全面啟動。面對農產品滯銷的實際情況,鶴城區供銷合作社組織引導各鄉鎮基層社儘快復工復產,並迅速與美菜網聯繫對接,統籌科學安排人力、貨運,儘快解決復工復產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打通網絡銷售通道,以實現快速復工復產。從開始每天網上出售農產品為零到現在每天網上出售雞蛋、雞、鴨等農產品達1萬餘元。

搭建暖心橋 “滯銷”變“暢銷”——鶴城區供銷合作社奮力打通滯銷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側記

針對滯銷農產品的實際情況,將上架到各類網絡銷售平臺的“貨品”進行分類陳列,單條推送,利用鶴城供銷超市、村級電商服務站、“鶴城特農”小程序平臺大力發展居民農戶微信群等形式銷售,實現線上訂貨、線下取貨,既保證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也讓群眾便捷購買到物美價廉和安全的農特產品,僅僅雞、鴨等農產品每天銷售達100餘隻,最多時達300餘隻。

一條條串聯城鄉、愛心接力的“綠色通道”已經開啟,把一顆顆情繫群眾的溫暖愛心串聯在了一起。在這場與“疫魔”的抗爭中,鶴城區供銷合作社搭建暖心橋,加強產銷對接,促進農產品銷售流通,多措並舉保障農戶增收,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確保疫情防控和農產品銷售兩手抓、兩不誤。

記者:陳沖

編髮:張嗣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