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運動得闌尾炎”這個魔咒,已被全票否決

“剛吃完飯別瞎跑,得了闌尾炎要開刀住院!”——在我們的孩提時代,幾乎都被這句魔咒的恐懼支配過。

甚至時至今日,我們在飯後還是擔心運動幅度太大,導致闌尾炎發生。或者在飯後腹部有痛感,第一反應就是“糟了,會不會是闌尾炎?”

那麼飯後馬上運動,對闌尾真的會造成這種毀滅性打擊嗎?

現在已經被證實了:不會。

---------------------------------------

闌尾在我們腸道中,屬於一個死衚衕的存在,它單邊開口。

“飯後運動得闌尾炎”這個魔咒,已被全票否決

圖裡邊紅色的部分就是闌尾,一般處於我們軀幹的右下腹部。但是也不一定每個人都位置相同。腸道具有不固定性,個別人的闌尾位置會有一些偏差。

這個位置據說是我們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死角,所以他和智齒一樣,被普遍認為除了發炎給人類遭罪,給醫院找事以外沒有什麼別的用處了……

也恰恰是因為闌尾屬於有進無處的一條單向通道,所以我們就會想當然的認為一旦食物掉進去,那一定會發炎的啊!

這就是謬論了,食物從吃下去到進入闌尾之前,其實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呢。

在我們把食物吃進肚子後,胃是第一個接觸食物的器官,它會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單獨和食物相處,不允許腸道分享食物。

而後,即便食物進入了腸道,也必須按部就班的到腸道的各個位置報道,包括什麼十二指腸啊,迴腸啊等等。

這個過程需要起碼4小時以上,消化能力差的人,或者吃了不易吸收的食物,甚至需要經過8小時,食物才最終達到闌尾的位置。

而且食物到達這個位置的時候已經不再是塊狀了,而是變成了糜狀,對闌尾的殺傷力非常小。

因此,在你食物剛剛下肚不久,任何腹部的不適狀態,你可以考慮是不是急性腸胃炎,甚至胃出血胃穿孔,唯獨不要往闌尾炎的方向考慮,這是杞人憂天。

“飯後運動得闌尾炎”這個魔咒,已被全票否決

------------------------------------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在世界上大約有7%的人被闌尾炎困擾過。其中包括8.6%的男性以及6.7%的女性,主要分佈年齡正在10到30歲之間。

但是調查並沒有顯示這個數據和飯後運動有任何的關聯。

那麼,真正導致闌尾炎的原因是什麼呢?

目前醫學得到的關於導致闌尾炎的原因不外乎三點

1.腸道的梗阻

因為闌尾是一個單向道,一邊連著盲腸,一邊是封閉的。因此一旦出現了梗阻無法我疏通,裡邊的分泌物會不斷的擠壓,從而形成炎症。

2.外部入侵

包括糞便,細菌以及腸道寄生蟲這些外來因素一旦走進岔路進入了闌尾,會不斷的摩擦腸粘膜。使粘膜受到機械損傷導致炎症。

3.腸道功能的紊亂

長期的腸胃功能紊亂,或者是長期的便秘和腹瀉情況,都會讓腸道內的環境變得惡劣,內臟的神經反射異常,導致闌尾的肌肉和血管病變產生炎症。

“飯後運動得闌尾炎”這個魔咒,已被全票否決

可見,闌尾雖然在各個重要器官中是個弟弟,但會引發的麻煩一點不少。

----------------------------------------------

那麼既然闌尾炎和運動無關,是不是我們在飯後就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跑步或者健身了?

當然不是。腸胃疾病中有些還是和運動有關聯的啊!

在2015年《運動醫學》雜誌上刊發過相關的調研數據,大約70%的跑步者經歷過無法解釋的腹部劇痛,其中20%的人腹痛頻發備受折磨。

運動中的腹部疼痛可以出現在腹腔任何位置,出現於腹部中間偏左右位置的情況最多,懷疑與神經的分佈有關。

在不同的運動中,腹痛的發生率也大有不同。

其中游泳的發生率最高,達到75%,與水溫的刺激有關。

跑步,騎馬,有氧操的發生概率緊隨其後,分別是69%,62%,52%。

“飯後運動得闌尾炎”這個魔咒,已被全票否決

-------------------------------------------------

想要在運動中避免腹痛的發生,儘量不能在運動前2小時大量進食,也不要在運動前30分鐘大量飲水。

這些飲食會造成胃和腸道的負擔,神經壓迫導致腹痛的幾率很高。

其次,運動過程中避免用嘴巴呼吸也很重要,冷空氣進入腹腔引發各種不適的案例屢見不鮮。

第三點,用一條寬鬆,但彈性優良的腰帶固定住腹腔,是避免運動中腸道劇烈位移的絕招。

------------------------------------

運動中對於腸道的守護,重要性並不低於運動本身,祝大家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