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這樣的CBA“休賽期”,是聯盟所有球隊都不想的,沒有比賽意味著狀態就沒法保持,贏家更是不存在,但有不少球隊……

無奈,又無助,後半程CBA賽季還未開啟,甚至連明確的開始時間都沒有。

2019-2020賽季還未結束,2020年CBA總冠軍還未決出,全聯盟各隊都在加緊備戰當中。

這個突如其來的CBA假期,卻變成“休賽期”,漫長得遙遙無期。

誰都不想擁有這樣的調整期,可現實還是要好好面對,把其當作一個機會。

距離預期的後半程CBA賽季開賽時間2月1日,已過去33天左右,而這個時長還在延續。

那麼當下CBA球隊能做些什麼呢?

面對漫長的“休賽期”,訓練始終是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項球隊工作。

除此之外傷員養傷,外援更換,磨合陣容,都是球隊要做的事。

提到這個無奈的CBA“休賽期”,有沒有贏家?

贏家肯定是沒有的,所有球隊的運作節奏都被打斷。

可有不少球隊從中“受益”,根本上是樂觀之說。

這個“益”雖未得到證明,但很有可能在未來賽場上展現。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針對那些被動失去外援的球隊。

從消極的角度,那些CBA球隊需要更換外援,找尋是首要工作,其次球隊的化學反應又要重新磨合。

外援的作用在CBA還是非常巨大的,他們的角色暫時沒法完全被替代。

不過積極方面,球隊能更換外援,未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

這種看似積極應對外援出走的樂觀想法,不太被看好,但那些球隊必須要有。

按照有外援離隊的球隊戰績排名來看,分別是哈里斯的山東隊,韋伯斯特的浙江廣廈隊。

前面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後面還有拜克斯的深圳隊,亞布塞萊和哈達迪的江蘇同曦隊,詹金斯的江蘇隊和託羅多維奇的天津隊。

除了天津隊基本無緣本賽季的季後賽,前面幾支球隊都有望爭奪季後賽門票。

重點說一說浙江廣廈隊,這支球隊此前已用完常規賽更換外援的所有次數,這次算是額外增加的。

不管用雙小外援是被迫的,還是球隊受限於無法更換外援,未來又有新的嘗試。

深圳隊目前排在聯盟第13位,離隊的外援於球隊非常熟悉,更換外援算是無奈之舉,但大膽試一試也是契機。

江蘇德比的兩支兄弟球隊,嘗試新外援,或許能讓季後賽希望有所提升。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前面提到的“益”是針對部分球隊,但養傷是所有球隊都要做的一塊工作。

球隊陣容齊全,不代表就沒有傷病,而休賽期養傷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無奈的“休賽期”雖然不可控,但距離真正開啟的時間還有很長一段,養傷依然有必要。

基本上擺在明面上的傷病球員每支球隊都有,包括全聯盟戰績第一的衛冕冠軍。

廣東隊周鵬還在進行康復訓練,而核心鋒線球員易建聯也去特地治療過。

聯盟第二的新疆隊克拉克前面打得傷傷停停,傷病也可以進一步治癒。

還有周琦此前的腰傷,西熱力江的手指骨折傷,都有在進行治療。

後面的遼寧隊,郭艾倫就以養傷結束前半程的賽季,還有CBA揭幕戰上的叢明晨也在養傷。

這些強隊的傷號備受關注,而他們只不過是聯盟球隊的代表。

特別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後半程的賽程會比較緊促,到時候競爭勢必會加劇。

養傷能讓CBA球隊好好喘息,保證有更好的狀態決戰後面的比賽。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磨合陣容需要通過球場比賽才能實現,但休賽期同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這個“休賽期”的時間算是額外給所有球隊的一個磨合時間福利,也算是樂觀看待的心態。

磨合這個話題說起來,只怕太空洞,也太難說得清。

在這裡還是需要結合球員養傷這個話題,畢竟球隊陣容的主體是球員。

一旦球隊陣容趨於完成,那麼就能提早磨合球隊陣容。

期待周鵬迴歸的廣東隊是,陣容大變的新疆隊也是,還在融入史蒂芬森的遼寧隊同樣如此。

此外擁有林書豪的北京隊,以及那些新星球隊,多點時間磨合,就意味著球隊有可能變得更好。

這項“益”同樣看似聯盟各隊都在受益,但主要還是衝刺季後賽以及更優排名的球隊。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後半程CBA聯賽一旦開啟,勢必會有一個新的適應期,自然會增加許多不確定因素。

說白了經過“休賽期”,聯盟各隊到底會打成什麼樣?

誰都沒法預知,就像平常賽季結束後的休賽期,新賽季開啟都會有不少驚與喜。

這點於磨合得較好的球隊而言可能會有點吃虧,但也可以利用起來,讓球隊磨合得更好。

起碼給到許多球隊一個新的機會,後半程賽季的不確定性如同一個“新”賽季。

這種不確定基於前面的賽季排名,也可能是性微乎其微。

可對於那些差距不大的球隊,或者夠夠能打進季後賽的球隊,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休賽期”球隊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久疏球場,新的“黑馬”球隊,新星球隊,都是可能會有的。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前面提到過這段時間球隊可以利用起來養傷,但同時也能降低受傷的可能性。

這個調整期,最直接的就是降低球員疲勞度。

就算保持比賽強度的訓練,至少不用再主客場奔波,受傷風險就會降低。

這點對於大部分球隊都是非常利好的,就是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有緊密賽程。

由於後半程賽季開啟時間還未確定,而真正休賽期的時間會因為世界性大賽的時間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接下去的CBA賽程極有可能變得緊密,也可能縮短賽程,那將是一個節省消耗的安排。

於有老將、新人、陣容優勢的球隊而言,那就是快速征戰聯賽,把優勢擴大化。

其實同前面的養傷差不多,就是球員們的狀態有可能會受到聯賽的影響,好壞因球隊而不同。

無奈的CBA“休賽期”,不存在贏家,但有不少球隊“受益”

這樣無奈的CBA“休賽期”,贏家自然沒有,而“受益”球隊有不少。

回到聯賽上來,後半程16場常規賽和季後賽角逐CBA總冠軍,時間上非常緊迫。

“休賽期”只不過是一個外力,對於大部分球隊都是公平的。

要說不公平,也就那些外援離隊的球隊,但這個時候就是體現球隊本土球員和化學反應的時候。

漫長賽季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阻礙球隊前行,傷病是其中之一,而這次的“休賽期”,大家都是公平的。

說到最後能奪冠的球隊雖只有一支,但保持強隊該有的姿態,這才是關鍵。

在成為強隊的過程中,就是把主動權儘可能掌握到球隊自身手上。

做到這點的強隊有不少,學習則是大部分球隊該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