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加快復工保障百姓生活

生活服務類企業是滿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保障市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重要載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段時間除了保障市民重要生活必需品企業復工營業之外,賓館、餐廳、理髮店等便民服務企業大多處於暫停營業狀態。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生活服務類企業開啟加速復工模式。

服務業正逐步回暖

“從上到下的政策扶持以及相關措施的出臺,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業正逐漸恢復。”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由於疫情還未完全散去,服務業全面回暖還為時尚早,目前也只是處於恢復期間。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博士梁威向國際商報記者分析,疫情防控期間,線上與線下服務消費呈現“冰火兩重天”,旅遊、住宿、家政等線下服務的生產與消費過程中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和人員流動難以避免,在疫情防控期間受到較大沖擊。“當前疫情仍未結束,大部分居民對於到店堂食、外出購物、外出旅遊等線下服務消費仍然心存疑慮,線下服務消費回暖仍需時日,點外賣、網購等方式仍是當前居民滿足就餐與購物等消費需求的主要方式。”

對於社區服務類企業在復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梁威提示,一是可以利用小程序、APP等線上平臺推廣預約制服務模式,合理限制人流,降低店內人員密度;二是以提供基本服務為主,縮短消費者的店內停留時間;三是增加一次性毛巾等使用,避免物品交叉使用;四是加強通風,定時進行店內消毒,包括公用空間與公用物品的消毒;五是做好員工與消費者的健康詢問和個人防護。

當前,多地政府根據各自疫情風險等級科學有序推進生活服務類企業復工營業,同時對容易引起市民集聚和防控措施落實難度大的行業進行嚴格控制。

瀋陽市商務局局長趙戈此前透露,自疫情發生以來,瀋陽市商務部門圍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要生活必需品保供“兩條主線”積極開展工作。針對商業企業易出現人員集聚的特點,瀋陽市商務局向全市商業經營場所下發“一企一碼”二維碼貼紙,推動落實市民掃碼實名登記進場購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登記掃碼購物商業經營場所2058家,監測登記287.8萬人次。全市大型百貨店營業率在75%以上,綜合超市營業率99%,超市便利店營業率97%,菜市場營業率73%以上。

此外,瀋陽市還積極鼓勵企業藉助互聯網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鼓勵便民服務中小微企業通過網絡平臺更多地參與到分享經濟當中,倡導“網定店取”“網上預約服務”“店內有序體驗”等營銷模式。組織生鮮連鎖企業與電商企業對接,推出網上購菜模式,日下單量6萬,交易額510萬元;組織餐飲企業與電商企業相互合作,配合復工復產開展團餐配送服務。

疫情過後將加速恢復

此次疫情結束後,服務業發展趨勢走向將如何?梁威認為,一方面,基於消費者在疫情防控期間消費習慣的養成和消費觀念的改變,疫情結束後線上服務消費的滲透率有望提升,併成為線下服務消費的有益補充。另一方面,疫情的發生加速了線上線下服務質量的提升進程,外賣、家政等服務標準化與規範化發展得到落實。疫情結束後,高質量的服務供給能夠更好滿足居民服務消費需求,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疫情過後,服務業加速恢復的概率比較大,行業整合也將加速。不過和非典時期相比,反彈空間會大有不同。” 在郭一鳴看來,非典時期服務業僅是部分關門停業,影響輻射範圍不大,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消費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旅遊、影視等行業幾乎癱瘓,其反彈可能不如非典時期那麼充分和快速。

據瞭解,為積極推進便民服務商業企業、門店開復工,瀋陽市商務局印發了《關於組織引導便民服務企業復市營業的通知》和《瀋陽市便民服務場所疫情防控“六必須、六到位”》,發佈了商品交易市場、加油站、商超配送、美髮業、洗染、家政服務、快遞、送餐、樓宇、餐飲等十個領域疫情防控指引,引導餐館、美髮、維修、家政、洗染、生鮮配送、外賣、快遞、便利店等便民企業門店有序復市營業。

這只是全國加快復工復產的一個例子。目前,各地都在為保障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而積極採取各項措施,推動生活服務類企業儘快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