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宋希濂,為何不敢面對黃維的一首古詩?

這首詩就是花蕊夫人的《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舊史新解|大家好,我是話史煙雲。這件事是發生在解放戰爭後,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內,黃維對宋希濂的諷刺。

北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花蕊夫人。”

抗日名將宋希濂,為何不敢面對黃維的一首古詩?

後蜀是後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建立的五代割據小政權。花蕊夫人就是孟知祥之子孟昶的妃子。宋太祖趙匡胤於十一月兵伐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後主雖非無能昏君,但舉城投降、淪為亡國之君。這種事情就是古代深居閨中的女子,也是不恥的。

然而,有一件事情已經將亡國之君與後宮嬪妃荒淫生活想當然的聯繫在一起。

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作有《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壯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是亡國之君陳後主描寫的後宮生活場景, 與陳朝已經危在旦夕,形成鮮明對比。

抗日名將宋希濂,為何不敢面對黃維的一首古詩?

(陳叔寶妃子)

但是,花蕊夫人不想擔負這個歷史責任,要自證清白:後蜀政權崩潰之速,君王舉城投降,成都城內14萬大軍放棄抵抗。“更無一個是男兒”,凸顯了對這些男人們的蔑視。

北宋末年,李清照可能有相同的感受吧!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也表現了兩宋時期女性對強加他們身上的誤讀的反抗與覺醒吧!

為什麼 黃維會拿這首詩來諷刺宋希濂?

1948年調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阻止人民解放軍西進四川及湘西的重任,駐防鄂西北。

1949年初,又被任命湘鄂邊區綏清公署主任,兵力達十四萬之眾。

第一,宋希濂作為戰區司令,率領番號為14的主力兵團沒有保衛好四川;第二,次年又率領14萬部隊被解放軍殲滅。這些和後蜀亡國之君孟昶的經歷有很多重合和相似之處。

舊題新說: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14兵團14萬人,灰飛煙滅,化作黃粱一夢。歷史是相似的,但是表達的初衷是不一樣的。

抗日名將宋希濂,為何不敢面對黃維的一首古詩?

文|話史煙雲 【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上)

歡迎大家批評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