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驚為天人之作,你是否因為喜歡而一字不漏地背下呢?

氤氳嫋


滕王高閣臨江渚,珮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篇千古絕唱,每次讀起來都能夠影響人的心靈,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之所以如此喜歡,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二,描寫的景物的場面都很宏大!

摘抄幾句,細品!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有個朋友,小時候取名的時候,家裡人取這句中的俊馳兩字。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積水退幹了池塘,晚煙凝聚在峰巒。目光沿著如鏡面般的湖面看去,目力所能看到的極遠處,疊翠的峰巒已若隱若現的藏在了雲煙之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名句,其中意境自是不用說的。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晚歸的漁舟上傳來了高亢的小調聲,並像遙遠的地方傳去。飛過的大雁啾啾,好似是為這艄公的歌聲伴奏一般。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每次讀到這句,都會讓人有了那麼一絲淡淡的憂傷,使人不知不覺的思鄉!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的身體可以老,但是心不能老。我們的生活可以窮,但是志向卻不能短。

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句子都很喜歡,這裡就先分享到這裡吧,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探討!朋友們如果愛好古文古詩詞的,可以加個關注,我們共同學習。


夜雨滿秋池


那當然了,我初遇此文就佩服的五體投地,豈有不背之理?一篇通讀,掩卷嘆息,此文若能出於我手,擱筆就死又有何足惜。

而這篇奇文背後的故事,千年以來也被人津津樂道。都督閻公給自己女婿露臉的機會,被三尺薄命,一介書生毫不客氣地攪和了,完事之後還能賓主盡歡。實乃五千年來實力裝逼之典範!

這也難怪,一篇773字的駢文,引經據典,獨創30個成語被後人沿用至今,就這一點,閻公就是有100個女婿捆在一起,也做不到啊!

我曾經無數次臆想自己就是王勃,在滕王閣上一言均賦,四韻俱成。夢醒時分不禁又啞然失笑,假如真的是我,估計就被閻公手下扔出來了,關門還不忘罵上一句:你肚子裡一點墨水都沒有,竟敢來洪都府滕王閣吃霸王餐?!

誰言文無第一?請背《滕王閣序》!


詩魔獨孤求踹


王勃不愧為初唐四傑之首,一篇即興之作《滕王閣序》精絕古今,駢文中引經據典,全文僅七百多字,就有四十處用典,幾乎是無句不在用典。特別是千古名句“路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但凡喜愛詩詞歌賦的人,無不奉為聖點。

古今仿寫著也不甚奇數。今仿寫了一篇與大家共勉。

~~~~淮南賦~~~~

古國州來,今市淮南。

承東啟西,南北分界。

三山環繞臨一河,

三湖鼎立攜一城。

東極吳越,乘長三角之雄風;

西承中原,沐古華夏之文明。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南陳江南之屏障,

北扼中州之咽喉。

物之豐地蘊寶藏,黑金如土;

水之美泉湧珍珠,豆脂如玉。

名人輩出,稱王稱相;

歷史厚重,成典成故;

拜為楚相,春申黃歇獨鰲;

雞犬升天,淮王劉安得道。

孫公叔敖,治水有方,芍陂為證,今天下第一塘;

謝家寶樹,經國有略,淝水之戰,開戰術之經典。

時逢歲末,恰屬隆冬。

淮水清而流勢緩,岸柳枯而坡草黃。

百鳥盡於南飛,蛇蟲眠於地土;

臨長虹之臥波,觀水天之幻彩。

蜿蜒曲折,直通蒼穹;

遠山紅黃,紫氣氤氳。

落日不捨,留紅圓於天際;

漁歌唱晚,搖木舟於霞光。

入名山,尋勝蹟,

目睹流閣飛丹,耳聞晨鐘暮鼓。

淮南王宮,重溫淮南鴻烈;

古蟲化石,再現生命起源。

白塔古寺,梵音繞樑。

昇仙臺上八公聚,元君廟裡香火濃。

紫金寶硯,書寫楚漢文化

青琅館中,走出孫家狀元。

風光無限,人文甫多。

呂蒙正寒窯渡劫,廉將軍老驥伏櫪。

壽唐關隘,金定梳妝救駕;

清天觀內,茅氏修道成仙。

硤山口,閱晴嵐。

兩山隔水對峙,靈龜河中聽禪。

天際歸舟,俯淮水之蒼茫;

蒼峰林立,嘆山勢之雄峻。

望鳳城於日下,目壽州於雲端。

氣候佳而魚米香,水土潤而美女眾。

文風鼎盛,自古多出才俊;

四時分明,江南不可企及。

商賈雲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嗟乎!時運不佳,命運多舛。

經濟失速,結構單一。

屈皖省於末微,非無能者;

墜四線之行伍,不乏良機。

所賴前局者迷,後觀者清。

曾經直誤,錯失京九大鐵;

幾任貪腐,失去二十餘載。

並駕重慶青島,擁有地方立法。

納入壽州,文化大同;

開拓山南,合淮同城。

五彩淮南,金鵬振翅再飛;

火電三峽,宏偉藍圖再展。

然,大廈將成,各方鼎力。

引江濟淮,媲京杭之偉業;

淮河能源,譜煤礦之新篇。

淮上再起虹橋,南北天塹即逝;

高鐵穿城而過,不覺一日萬里。

華隧穿山,連接南北;

綵帶繞城,橫貫東西。

牛肉湯濃,香遍大江南北;

花鼓燈美,舞遍淮河兩岸。

嗚呼!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取長補短,方成大事。

當務之急,招攬四海優商;

恪盡職守,重塑淮南形象。

淮南興衰,匹夫有責;

竭盡所能,搜腸刮肚。

今送拙詩,請君一賞淮景!

《山水湖城》

八公山下桃花豔,

上窯山頭日夕佳。

舜耕山頂覽曉月,

淮水滔滔江海達。

高塘湖上鐵龍飛,

焦崗湖裡賞荷花。

壽陽城中煙雨醉,

瓦埠湖畔盛魚蝦。









唐僧ts


滕王閣序作為中學最難背古文排行榜第四名一直以來飽受詬病。文章之所以難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古文難懂,而且有些生僻字我們不認識,所以很多時候即使背下來也只是短暫的記憶。不過隨著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古詩詞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古詩詞還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很好的背下這些文章,其實方法還是很多的,例如利用文中關鍵字詞、結合句子特點背誦、課文畫面聯想背誦,按照課文翻譯背誦等等,總的來說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夠更好更快的背誦文章。





四方匯評


很多人都說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神作,寫得相當的好,當然我也這樣覺得,因為我沒有資格去評價他寫得好不好。

總之在第1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了他不同的風格以及那種暢快淋漓氣勢磅礴的氣勢。

也就是說,我的感官是對這篇文章相當的喜歡的,但是我也發自內心的去背誦這篇文章,當然當初在讀高中的時候是老師要求的,儘管如此,我還是沒有把這篇文章背下來,可能是我太愚鈍了吧。可是太喜歡這篇文章了怎麼辦?我就把其中寫得相當經典的句子給背誦了下來,我想這是我唯一能夠回憶起這篇文章的唯一方法。



晚日熱點


這篇古文是真的非常喜歡,主要有幾點,

一:對仗工整,韻律感強,郎朗上口(中國古文一大特點,也是喜歡朗誦的主要原樣);二:通俗易懂,沒有特別生僻的字句和典故(也許是學過的原樣);

三:意境優美,畫面感強,感情和氣勢跌但起伏,猶如身臨其境(古文小白一枚不多加品評)

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喜歡它在哪裡,也許理由很多,但有此三點足矣!大美~大愛~





安之159454416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攀閱


初讀王勃《滕王閣序》確實有驚為天人之概,它也確實出自天才之手。在科舉考試時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五十歲能考中進士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事了。而初唐四傑的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個個都是神童,王勃六歲能文,駱賓王七歲寫《詠鵝》,且都在二十幾歲就考中了,其中王勃還不到二十歲。

之所以會深受大家的喜愛,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句式結構。這是一篇優秀的胼體文,文章中大量運四六句,四七句式。給人以張馳有度,舒緊結合的感覺,讀起來很有音樂般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就句式結構而言,我認為在《古文觀止》裡,只有李密的《陳情表》、李陵的《答蘇武書》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可差強比擬。當然,李白也是天才。

(二)寫景議論抒情結合巧妙,過渡自然。開篇就以恢宏的氣勢寫出滕王閣的地理位置,“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這種氣勢在文章中是很少見的,柳永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蘇軾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堪比。接下來很自然地過渡到滕王閣的高大雄偉以及登樓所看到的景色“雲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然後筆鋒一轉,“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馬上過渡到議論抒情。

(三)用典多而不堆砌。用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孟嘗君、阮藉等幾個事例,借古喻今,來強化自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慨。

(四)心生感慨,但態度積極。他能正視人生,以退為進,準備先到父親那裡去盡孝。但內心是以終軍,宗愨為榜樣的,“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他是在等待建功立業機會的。

總之,《滕王閣序》確實是值得反覆誦讀、品味的好文。





騎馬的牧羊人


王勃僅用一頓飯工夫就寫出了《滕王閣序》這種文學史上登峰造極的作品,我嚴重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直接背出來的!

別人嘔心瀝血,窮盡一生可能才有幾句的絕世佳句,他只用了幾個小時,就在在短短一篇文章中,就信手拈來了這麼多: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在煉字上做到了渾然天成,幾近鬼斧神工。

這幾個詞看似尋常,卻如同天生就應該放到一起一般,無一字不和諧、無一字可更改!單句看,既完成了景色的描繪:上方的晚霞在墜落,下方的孤鶩在高飛,恰好在同一水平線上平齊;上方的天空和下方的秋水顏色一致,宛如一體。營造出極致的空間感和美感。

又同時完成了句內對偶與句外對偶: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落霞孤鶩齊飛,再對秋水長天一色!

更厲害的是,它描繪的是一個天地平分,萬物均衡的畫面,而此句恰恰出現在全篇中間的位置,以上文為鋪墊,以下文為餘韻,文章讀到這一句,正正是一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如此精巧、如此意境、如此璀璨的名句,你說就算是一個百年一遇的文豪,他該想多久算妥當?這麼一句想十天半個月絕不誇張,就算文思盛時,也該反覆推敲大半天吧?

可王勃偏偏隨手就寫出來了,無一字生澀、無一處瑕疵(孟郊、賈島、姚合已哭暈在廁所),若說是妙手偶得,這區區七百多字的文章裡“妙手”出現的次數也太多了吧!這句還只是一個開始!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此句之絕,絕就絕在“漁舟唱晚”四個字,前溯五百年,後推一千年,所有寫漁家畫面的詞句竟無出其右者!意境上能與之對等的唯有“漁歌互答”一句,但若論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此句已經無敵。不信你看輸入法,輸入漁舟,聯想出來的是唱晚,輸入漁歌,聯想到的還是唱晚(范仲淹哭暈在廁所)!

說說這四個字做到了哪些高明之處:在煉字上,字字珠璣,字字有用意,筆墨精簡而意蘊悠遠。能唱的自然是歌,故而不寫“漁歌唱晚”,只以舟字勾勒形體。“漁歌互答”是虛的,只有意境而無載體,“漁舟唱晚”卻前實後虛,以漁舟之實行唱晚之虛。

在意境上,為什麼要唱晚?因為打漁到深夜。在何地唱晚?在舟中。廣闊天地裡漁夫駕一葉孤舟在江上飄蕩,夜色沉沉,而他的歌聲在夜色中悠揚。不說孤獨已孤獨,不說寂寞已寂寞。無需互答,人已煢煢。

而這麼犀利的四個字,只是他一揮而就的七百餘字文章中極小極小的一部分,整篇文章都用時很短!

如果說別人為了一句佳句要苦等靈感,待天時地利人和皆全,王勃這就是“信口吟成盡佳句,一山還有一山高。”你以為已窺盡全貌,卻不知道他的才華像重巒疊嶂,遮天蔽日。

你站在山外看,影影綽綽捕捉到一點都覺得驚為天人,其實走進去你就會發現他沒展露出來的東西比展露出來的還要更精彩!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此句貫通了全篇氣脈,極合初唐氣象。

那是一種變天擊地、無所畏懼的氣象,初唐上承亂世,下啟盛唐,當時的國家氣質是一種歷經磨難後對未來充滿激情的極樂觀的氣質,而事實上這個國家的人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

接下來的盛唐,中國達到了古代世界歷史地位的頂峰,萬國衣冠拜冕旒,世界文明仰中華,近到交趾、新羅、百濟、高句麗、倭島,遠至南洋、大食、歐洲,無不慕大唐衣冠。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初唐時全體國人的勵精圖治艱苦奮鬥之上的。

唐前的胡人亂華南北對峙,給了漢民族最幽暗的時光,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這股“窮且益堅”的精神,也正是在“青雲之志”的鼓舞下,唐人才完成了從個人到國家的昇華,得以浴火重生!


韋氏天星風水


以前就知道王勃《滕王閣序》是驚人之作了。我曾經想過把整篇文章都背下來,但都沒有堅持下去,一直到現在也只記得其中的幾句經典: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首詩雖然是經典,但是讀起來一點都不上口,要背下來真的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