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太極

在前面的文章裡我們已經為大家交代過,《易經》分《周易》古經和《易傳》兩部分,古經純粹是為了算卦,《易傳》除了進一步告訴你怎麼理解算卦用的斷語之外,還講哲學智慧。

從這篇文章開始,我為大家講解六十四卦,一字一句地剖析。六十四卦分卦辭和爻辭,雖然都跟算卦有關,但卻是不同的時期寫出來的,先有卦辭,再有爻辭。我們先講卦辭,因為卦辭要比爻辭簡單,大家先從簡單的學起,通過對卦辭的學習,對六十四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卦代表的是天。《封神演義》裡面說:“先有鴻鈞後有天。”老子也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神話裡還有盤古開天闢地。在中國古人心目中,天誕生於萬物之前,是萬物的主宰,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周易》就把代表天的《乾》卦放在了第一位,後面會給你解釋《乾》卦為什麼能代表天。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對於六十四卦來說,必備的一定是這幾個部分,卦形、卦名、卦辭、爻辭,到這裡《周易》古經就全了,剩下的彖辭、大象、小象屬於《易傳》部分。我們先果斷地拋開爻辭、小象不講,因為爻辭要比卦辭複雜,我們從簡單的講起,不過聽完我講的,你也許會發現卦辭也不簡單。

卦形就是卦的符號,就是這個卦長啥樣,《乾》卦的卦形是六根連著的橫線;卦名是卦的名字,比如《乾》卦的卦名就是乾;卦辭解釋一卦的大概含義,你讀懂了卦辭只能對一卦有大概的瞭解,想深入必須再讀爻辭,爻辭講每一卦中每一根橫線代表的意義,信息量更大;剩下的彖辭是解釋卦辭的,大象簡明扼要地指出一卦的智慧,小象解釋爻辭。

一般人看到這裡就懵了,但不要緊,我們以後每篇文章都會講,一共會重複63次,你一定能記住。

現在開始說《乾》卦。

一、卦形: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乾卦

《乾》卦的卦形是六根橫線,每一根橫線是一個陽爻,後面還會講到陰爻,陰爻和陽爻是六十四卦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切事物生長消亡的基礎,因為陰爻代表陰氣,陽爻代表陽氣。陽生陰死,陽進陰退,陽升陰降,陽善陰惡,宇宙萬物、世間萬事都難以逃脫這種規律的約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陰陽兩個字把所有的東西都包進去了。

《乾》卦的卦形是六個陽爻,是六十四卦中陽氣最旺盛的一爻,其餘的卦都有陰爻,唯獨這一卦沒有陰爻。《乾》卦是陽氣的聚集處,傳說盤古開天之時,清而輕者上升為天,這就是為什麼《乾》卦可以代表天。

二、卦名:乾

《乾》卦卦名一個字,很簡單,但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挖出來了一批用絲帛寫的書,其中就有《周易》,圈內學者稱呼它“帛書《周易》”,但它的第一卦不叫《乾》卦,而叫《健》卦。帛書《周易》的作者之所以把《乾》卦改為《健》卦,背後有一定深意,我們後面講大象的時候會細說。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馬王堆漢墓出圖帛書周易

三:卦辭

《乾》卦的卦辭只有四個字:元亨,利貞

卦辭是周朝卜官所記載的占卜記錄,下次再占卜時方便查看參考。所以“元亨,利貞”的本義跟占卜有關。

“元”的意思是大,所謂的元首,說白了就是“大人物”。

“亨”是通假字,通“享”,意思是祭祀鬼神時向鬼神進獻禮品。古代祭祀的鬼神有很多,比如最高的天帝,自己的祖先神靈,還有各路山神精怪,例如《山海經》中就經常提到祭祀各種山神,比如什麼時辰,面向哪個方向,在土裡埋什麼東西,買多深,說得很清楚。“享”是祭祀鬼神時候進獻物品的這一個細節,與之相對的,鬼神接受供奉的這一個細節叫作“受”,這就是“享受”這個詞的來源。“享”字本來用於特指進獻物品這個動作,後來用它代指祭祀整件事情,這種用法在古文中很常見。

“利”是“有利”。

“貞”指占卜,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貞”的意思是向巫師詢問未來的禍福吉凶,而“貞”下面的“貝”字指付給巫師的報酬。

所以放在一塊看,“元亨,利貞”說的是這樣一件事情:古代舉行大型祭祀(不是小的祭祀)的時候,需要算一算這一次祭祀對部落的未來到底有沒有利,恰好算到了這一卦,結果祭祀之後部落變得非常順利,證明這次的祭祀是對的,所以負責算卦的人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了,留下了“元亨,利貞”四個字,如果下次有事情占卜的時候再算到這一卦,就用這四個字作參考。

所以“元亨,利貞”的本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舉行大型祭祀的時候算了一卦,結果顯示有利。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四、彖辭

剛才說的是卦辭的本義,但《易傳》作者在解釋卦辭的時候卻拋開了祭祀算卦這件事情,自成一家。對於“元亨,利貞”四個字,彖辭這樣解釋: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我們一句一句地來看: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大哉”跟我們高中文言文學過的“嗚呼哀哉”一個用法,都是感嘆句,意思是“哎呀!太大了!太厲害了!”

“乾元”指天所包含的元氣,乾可以象徵天,中國古人認為宇宙的本源是元氣,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元氣化生出來的,人與動物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元氣的聚集狀態不一樣而已,生命的產生和消亡都是元氣在不同狀態中的變化,生命始於元氣,又迴歸於元氣,中國古代中醫和氣功的根也在這兒。

“資”的意思是憑藉。萬物以元氣為生長根基,元氣既包括乾元也包括坤元(坤元我下篇文章再寫),我們常說“獨陰不生,孤陽不長”,萬物的生長需要陰陽之間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乾元為陽,為動,為無形,乾元賦予萬物內在的功能和特性;坤元為陰,為靜,為有形,坤元賦予萬物外在的形體。我們知道功能在形體之前,靈魂在肉體之前,所以最開始的的時候是乾元先賦予萬物生命力,使萬物得以開始。

“乃統天”該怎麼理解呢?其實這句話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應該是“乃統於天”。因為乾元是萬物開始的憑藉,所以萬物必定含有天所賦予的陽氣,所以必定帶有陽的屬性,即上升、運動、炎熱、剛硬等等,那麼從萬物的某一方面一定能看到乾元的影子,所以說萬物統屬於乾元,統屬於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品物”是萬物的意思。

“流”本義指水的流動,這裡引申為運動,“流形”就是萬物在形體層面的遷移、變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雲彩在天空飄揚,雨水落到地面滋潤萬物,萬物的形體運動變化,背後的原動力都是乾元,因為乾元為陽,陽主動。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大明”顧明思議是大大的明亮,它說的就是太陽,因為在古人那裡,太陽是最明亮的星體。

“終始”兩個字代表兩件事,分別指太陽的落山和升起。

太陽運行在天空中,人行走在大地上,對人來說,上為天,下為地,面南,背北,左東右西,於是就有了“六位”。

“時成”中的“時”和時間沒有關係,古代有些字到了現代意義變化非常大,古代的字典《爾雅》認為“時”=“是”,所以“六位時成”=“於是六個方位確定了”。

這一句其實說的是古人根據太陽確立方位的事情,這種操作在今天的人看來很小兒科,但是在古人那裡確實是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甚至需要幾代人的不斷積累,所以《周易》作者把這種革命性的成果寫進了《周易》裡面。

時乘六龍以御天。

跟上面那句話不同的是,這裡的“時”又可以理解為時間了,在古文中同一個字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中國古代神話中提到羲和駕著一輛由六條龍拉的車,車上載著太陽,掐著時辰在天上跑一圈,“時乘六龍以御天”說的就是這件事情。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乾道”指的是天道,指乾元所規定的客觀規律。

“變化”指的是四時、寒暖、陰晴、雨雪、風霜等氣候的變化。

性指屬性,命指壽命長短,“各正性命”指的是萬物只有尊重天道才能存在,比如人類的晝伏夜出,植物的春生夏長,都是為了順應天道,正所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保合大和,乃利貞。

“保”是保持。

“合”是適應、相合。

“大和”又稱為太和,故宮有太和殿,“太和”是非常高的一種境界,類似於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得道,佛家的中觀。太和不是說萬物之間沒有鬥爭,沒有矛盾,沒有區別,而是說在鬥爭、矛盾、區別的基礎上達到了最高等級的和諧,最終都能夠各得其所。

“利貞”的意思仍然是占卜的結果有利,在這裡指的是萬物之間達到了最高等級的和諧,所以有利。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首”是開始。“庶物”是萬物。“首出庶物”仍然說的是乾元創生萬物的事情。

“萬國咸寧”比較好理解,意思是各個國家都平安無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乾元創生了萬物,以供人們取用,人們的生活得以保障,不僅如此,乾元也制定了人們應該遵守的客觀法則,這就保證了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和諧,萬物各得其所,萬國自然咸寧。

看完彖辭的解釋你會發現,它把卦辭的本義改得面目全非,所以我前面提到《周易》古經和《易傳》有很大的差別,古經始終圍繞著算卦這件事做文章,而《易傳》更多地把《周易》往哲學的道路上引導。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陰陽圖

五、大象

彖辭是解釋卦辭的,而大象是解釋卦形的,也就是符號。大象的一般套路是這樣:先說這個卦為什麼這樣畫,再說從中感悟出了什麼智慧金句。不過《乾》《坤》兩卦特殊,這兩卦沒有解釋卦形,只把金句拋了出來。

乾卦的大象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意思是天的運行是剛健的,古代的悟道者們感悟天道,從而鑄就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般人只能理解到這一層,但背後卻另有深意:《乾》卦代表天,天雖然廣大無邊,但畢竟是可以看得見的形體,屬於物質世界的東西,既然是物質世界的東西,必定免不了消亡,所以終究還是有限,悟道者們感悟出一個“健”字,並將這個字化為一股精神力量,這股精神力量雖出於有形的天,但已經存在於悟道者的精神世界,不再隨著天的消亡而消亡,所以就超脫了有限,進入了一個無限的世界。

我們都讀過金庸的《神鵰俠侶》,楊過修習獨孤求敗的劍法,起初用玄鐵重劍,後來用木劍,再後來一花一草皆可為劍,實現了從“手中有劍,心中無劍”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跨越,這種做法其實和悟道者們捨棄有限的天,追求無限的精神力量的做法如出一轍。

因指望月,若執著於手指則不能見月之光明;因舟渡河,若不捨棄舟則永遠無法上岸。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神鵰俠侶95版

所以說大象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實際描述的是古代悟道者們對有限世界的超脫,這就是大象背後的深意。

讀到這裡你就能明白帛書《周易》的作者為什麼要把《乾》卦改為《健》卦了吧?因為追求永恆。

六、總結

通過我對《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的解釋,相信你會對《乾》卦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同時我們也發現,古經講的是算命占卜的事情,而《易傳》卻革命性地拋棄了占卜。

彖辭作者抑制不住內心的崇拜之情,對乾元創生萬物的壯舉連連讚歎,同時表達對天道的敬畏。算命占卜是敬畏鬼神,敬畏天道是敬畏規律,同樣是敬畏,但後一種敬畏卻是人類藉助天道奪回對命運的掌控權。

而大象作者的境界比彖辭作者更高一籌,乾元創始生命固然是可嘆的,但生命終究會消亡,只有精神可以長存,與其執著於有限的世界,不如追求永恆的精神,所以悟道者們選擇得“健”棄“天”

總之,《周易》古經屬於上古巫術文化的產物,從中可以隱約看到人類匍匐在鬼神面前的模樣,而《易傳》使人類站了起來!孔子說自己讀《周易》和那些從事占卜的巫官們不一樣,巫官們求其“術”,而孔子求其“德”,孔子所謂的德就是通過自我的奮鬥改變命運,而不是求於鬼神。

《易傳》出自戰國儒生之手,猶悟道者觀天得一“健”字,讀《易傳》可得孔子精神!

《易經·乾卦》卦形、卦名、卦辭、彖辭、大象通俗解讀

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