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丨三國時期的唯一雄主

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按時間先後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除官渡之戰外,其餘兩次戰役都與孫權有關。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對曹,夷陵之戰是孫曹聯盟對劉,孫權可謂是三國鼎立中,把結盟關係玩得最出神入化的一位。

南宋詩人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詞中有這樣的盛讚: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丨三國時期的唯一雄主

孫權

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曾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以說,曹操、劉備、孫堅是同一輩人,而孫權則是孫堅的兒子。213年,在孫曹濡須口戰役時,曹操面對孫權的惺惺相惜曾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而曹操說此話時,距赤壁之戰僅僅過去了5年,讚歎之情由衷而發。正是這位19歲掌握東吳實權的青年,於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在位24年,終年71歲,後世稱為東吳大帝。

孫權是三國統治者中最長壽的一位皇帝。

200年,面對哥哥孫策被刺留下的江東基業,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逐漸穩定了政治局面。208年,曹操南征,在擊潰劉備後,劍鋒直指東吳。孫權面對張昭為代表的投降派表明決意一戰的以圖,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孫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

赤壁之戰,周公瑾用黃蓋之計謀,一把大火燒得曹操狼狽逃竄,而劉備也趁勢取得了荊州。後來劉備相繼取得川蜀、漢中後,可謂已是天下第一雄主,完成了隆中對中的戰略任務。只待天下有變,便可從荊州和漢中出兵與曹操決戰。而此時的關羽發動了樊城之戰,孫權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南郡治所江陵,最後奪回荊州並斬殺了關羽,孫劉聯盟破裂。

孫權丨三國時期的唯一雄主

曹丕

曹丕於220年建立魏國,劉備於221年稱帝,繼續延續大漢國祚。同年7月,劉備率領七十萬大軍伐吳,為關羽報仇,試圖重新奪回荊州這塊戰略要地。

孫權求和不成,只能向曹丕稱臣,以避免兩線作戰。他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大軍抵禦劉備。陸遜採取主動退卻的戰略,把劉備的大軍留在了長達二三百公里的戰線上,酷暑難耐的劉軍在林中安營紮寨,最後陸遜用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把蜀軍燒回到了白帝城。

孫權丨三國時期的唯一雄主

劉備

九月,曹魏攻吳,孫劉再次結盟。

通過赤壁和夷陵兩把大火,東吳終於打開了安全的局面,而曹操和劉備也相繼離世,229年孫權建立吳國,登基稱帝。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只有孫權,才是三國時期的唯一雄主。曹操死於三國前,劉備死時孫權還未稱帝。三國最先亡國的是曹魏,然後是蜀漢,最後才是東吳。奈何東吳後繼者再無孫權之才,最後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