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守飯童子,早奪狀元須損壽

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

慈溪人袁玉梁扶乩,顯靈了一個姓汪的鬼,嚴州人,秀才,去參加秋試的路上,死在七里瀧。靈魂飄飄蕩蕩,通過扶乩說話:淹死的,剛死的時候馬上有人來收管,到一個像班房的地方,那裡的管事人叫司官,第二天查新死之人的籍貫,派人押解到閻王那裡去。啟程的時候,吹一種叫銅龍的樂器為鬼魂送行。銅龍,顧名思義用銅做的,柄是彎的,像今天馬上吹的小喇叭,聲音有點悽慘。汪秀才的魂魄到了冥府,閻王一查,他生前沒做過什麼大的壞事,就把汪秀才放了,也不安排他投胎,也不派人看管,就任由他在外飄飄蕩蕩,所以才到了這裡。汪秀才說,當鬼沒什麼好的,經常怕冷,必須挨著活人吸活人的生氣,才感到暖和些。如果這時有幾個鬼擠在一起,稍不留神,靠近人體,還有可能被燙著。

鬼還怕大風。颳大風的時候,鬼只能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因為風一大就帶著罡氣,吹在鬼身上,感覺像被山壓著。看到風起的時候,漆黑如墨。大風像木板一樣,擦著鬼的背而過,對鬼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鬼還怕餓,餓的時候就偷人家家裡做飯的氣味吃。大戶人家油水足的,飯氣濃厚,吃了頂餓;窮人家沒什麼油水的,飯氣稀薄,吃了也不管用。偷飯氣的時候,鍋上還經常有灶君手下的童子守衛,童子只要發現鬼來偷飯氣,馬上去追逐驅趕,所以有錢人家的飯氣也不好偷啊。鬼偷飯氣,一定要等到飯熟了開鍋的時候,風一吹,飯氣四處飄散,鬼用手抓一把飯氣,像絲絮一樣,團成球就能吃了。不過,如果沒有風,飯氣筆直的向上漂,上面有灶君的童子守著,那就偷不成了。

慈溪袁玉梁乩上扶出汪姓者,嚴州人,秀才,赴秋試,死於七里瀧,飄蕩無歸,憑乩語人,雲:水死者其初死時輒有人收管,入一處如今之班房,其主之者名司官,次日始查籍貫,遣卒解赴閻王。起行時,吹銅龍送之。銅龍以銅為之,曲其柄,如今之馬上小喇叭狀,聲甚悽切。汪至冥府,王查其生平無大惡,釋之,亦不令託生,亦無人拘管,聽其飄揚,故得至此。並言鬼無樂趣,每苦寒冷,必欲就人身傍,吸其生氣,始得融暢。倘吸氣之時數鬼爭擠,一有不慎,逼近人體,即有焦灼之患。

  又怕大風,風起時,必伏地不能行,因風大即帶有罡氣,風著鬼體,其重如山,每望見風起,色如黑漆。遇大風時,如板片一般,片片擦鬼背而過,能令鬼體消鑠。

  又苦飢,輒入人家竊飯氣為食,凡大家食脂多者,其飯氣濃厚,食之耐飢;貧家飯氣薄,不足供飽食也。竊飯時,鍋上常有童子守之,童子屬灶君所管,每見鬼竊飯氣,必相追逐,故大家之飯亦不易得。其竊飯氣,必俟飯熟開鍋時,有風,則飯氣四散,鬼以手攫之,如絲絮狀,可摶而食。若無風,則飯氣上達,為童子所守,不可竊也。



早奪狀元須損壽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江南的舉人們紛紛趕赴北京城參加會試。某解元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瞧不上一起趕考的舉人們。他常言:“本年之狀元捨我其誰?”同去的人均覺得此言論過狂,過於輕慢。

  到了北京城,看著離考試的日子也不遠了。學子們在同一片民宅租下房舍住下,彼此都是暫時的鄰居,其中一舉人夜裡夢到文昌帝君在殿上唱名公佈考試上榜之人的名單。狀元果然是那解元!

  那舉人心下不平:此人居然真的高中狀元了!此時上來一人,為一披頭散髮的女子!此女子高呼:“某解元舉止行為虧陰德!不可使其名列榜首,必須換一人!”文昌帝君為難了,轉頭問一個紅衣神,那應該如何是好?

  紅衣神答曰:“(明朝)萬曆年間也出現類似的事情,當時把下科狀元移上科。當時使此人早了三年中狀元,減壽了六歲。我們此時可以照例辦事”。於是重新唱名,狀元變成了王式丹。

  次日早晨一群人起床洗漱,某君依然海口滔滔。那舉人告訴他此夢之情況,某君驚恐萬分:“冤孽難逃。看來得不了狀元了! 我不參加此考試了!”他穿衣後立即趕回老家。結果死在半路。

  此年狀元為王式丹。王式丹享年六十。

奪狀元須損壽

  康熙癸未,江南士子赴都會試。某解元負才傲物,陵轢同輩。每曰:“今歲狀元,捨我其誰!”同輩不堪其侮。

  既至京師,試期且近,同舍生夜夢文昌帝君升殿臚傳,及唱名,則某果狀元也,同舍生意竊不平。未幾,有女子披髮呼冤曰:“某行止有虧,不可冠多士,須另換一人。”帝君有難色,顧朱衣神問之。朱衣神曰:“萬曆間亦有此事,以下科狀元移置上科。其人早中三年,減壽六歲,此例今可照也。”遂重唱名,狀元為王式丹。

  旦起,某大言如常,同舍生告之以夢。某失色曰:“此冤孽難逃。”匪特不思作狀元,並不復應試矣。亟束裝歸,半途而卒。是科狀元果王式丹也,壽六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