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投融資: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積極力量

氣候投融資: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積極力量

陝西省韓城市某處生態溼地。公欣/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公欣報道 目前,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趨嚴峻,在這一特殊時期如何保證“一帶一路”建設進展順利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而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近幾年,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自身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也積極對外提供氣候援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類活動比較集中,且相當多國家的生態環境脆弱,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較弱,亟需氣候資金投入以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可持續經濟。”近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氣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實驗室負責人崔瑩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氣候環境相對脆弱

中國經濟導報:“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氣候特徵有哪些?

崔瑩:“一帶一路”倡議初期輻射地區廣,涵蓋了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大部分地區。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環境承載能力較差。沿線中亞區域各國多是沙漠、荒漠地區,綠色植被非常少,水資源匱乏,環境承載力十分脆弱;而東南亞地區的環境壓力也在加劇,高速的商業開發和工業化的急速擴張,使熱帶雨林的面積快速縮小,各種工業汙染也日益加劇。

其次,氣候風險高。從氣候變化的物理影響和氣候安全威脅兩個方面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非、中歐等地區進行氣候變化分析,可得到如下結果:氣候變化對這五個地區都有不小的影響。對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影響是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減少,糧食產量下降,進而導致貧困問題加劇,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對南亞地區的主要影響是淡水資源匱乏,糧食產量降低,貧困問題加劇。

再次,排放總量巨大,減排潛力可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位於生態脆弱敏感區,尤其是亞洲國家,已成為了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增長最快的國家。2015~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碳排放整體呈上升趨勢,且“一帶一路”區域涵蓋全球碳排放大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碳排放總量巨大。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碳排放總量約為227.58億噸,佔世界碳排放總量的63%。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較粗放,生產經營活動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巨大負擔,環境問題突出,汙染嚴重,亟須調整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低碳投資。如採取有效措施,沿線國家未來存在較大減排潛力。

“一帶一路”沿線氣候投融資項目體量大、參與機構多

中國經濟導報:目前,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氣候投融資項目情況如何?呈現什麼樣的特點?

崔瑩:“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方企業積極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建設,提升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一帶一路”沿線氣候投融資呈現項目體量大、參與機構多、投資方式可選擇性大的特點。

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氣候風險較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中國對其投資主要集中在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基礎設施上。一方面,這些投資能發揮基礎設施的“乘數效應”,解決沿線國家迫切需求的持續穩定發展問題,改善人民整體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基礎設施的環境效益巨大,例如中國投資建設的巴基斯坦最大的水電站項目尼魯姆-傑盧姆,該項目電站機組全部發電後,年發電量約為51.5億千瓦時,佔巴基斯坦水電發電量的12%,能解決巴基斯坦全國約15%人口的用電緊缺問題,減排效應明顯。

截至2018年10月底,中國投資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清潔交通及清潔能源項目有51個,其中清潔交通類項目20個,清潔能源類項目31個。項目遍佈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歐洲、非洲等主要地區。這些項目不僅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提高整體生活水平,還可改善當地的氣候條件。

中國經濟導報:參與進行“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的主要機構有哪些?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崔瑩: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積極投身項目建設,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據測算,“一帶一路”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每年將超過6000億美元。如果在建設初期就考慮潛在氣候風險,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基礎設施,那其產生的環境效益將巨大且可持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機構包括中資銀行和中國倡議發起的國際金融機構。其中,中資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如,國家開發銀行2017年完成“一帶一路”重大國際規劃22項,在沿線國家新增發放貸款176億美元,融資支持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金融合作和境外產業園區建設等。

此外,中國倡議發起的金融機構也承擔著“一帶一路”沿線氣候投融資重要角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是“一帶一路”建設主要資金來源。兩者在投資方式上有所不同,亞投行著重於債權投資,主要通過發放貸款參與項目;而絲路基金運營模式偏向於股權直接融資,投資期限較長。兩者還可以衍生出更多資金募集方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募集更多項目資金。同時,亞投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國政府出資,是一種政府行為,而絲路基金則主要針對有資金且有投資意願的主體,這意味著絲路基金可以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多管齊下完善“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

中國經濟導報:您對中國“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有何相關政策建議?

崔瑩:一是繼續推進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因此投資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不但能為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增添力量,解決其燃眉之急,而且也有利於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應加大對沿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生態環保服務與支持,推廣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鄉公路運輸等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綠色建築項目,在項目建設中推動水、大氣、土壤、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的環境保護,提升綠色低碳化建設水平。

二是加大清潔能源方面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蘊含體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潮汐能等,開發空間巨大。比如中亞、西亞多國日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大,具有豐富的太陽能開發潛力,而且這些國家地域遼闊,風能充沛,十分有利於風能發電。而東南亞、南亞地區多國擁有大量瀑布、河流等水資源,地勢差明顯,利於開發水電。“一帶一路”沿線可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因地制宜地發揮沿線國家巨大的能源優勢,在環境友好的同時,也可解決沿線國家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三是推動投融資模式創新。現階段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項目普遍為清潔交通類基礎設施建設和清潔能源類項目。這些項目建設週期較長,投資回報週期也較長,如果採用傳統的股權投資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投資收益。因此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在保證投資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得最大化長期和短期收益結合的投資組合,是吸引更多投資者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措施。比如絲路基金創新的“股權+債權”融資模式,在進行項目股份認購的同時也配套發放貸款,兼顧投資的風險與收益,長期收益和短期回報。

四是構建“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統計體系。現階段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已經進行了許多氣候投融資項目建設,這些項目既利於增強當地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又能解決當地能源短缺、交通運輸系統不發達等民生問題,應該大力提倡。中國應構建“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項目統計體系,對此類項目進行專項統計和管理,建設中國自己的氣候投融資專項數據庫,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提供數據支撐,也利於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帶一路”氣候投融資。另外,可對項目庫中具有顯著氣候效應的項目進行宣傳和推廣,形成示範效應。

五是加強氣候合作平臺建設。中國應推動氣候合作平臺建設,提供項目支撐服務。目前已有多個國際合作平臺如上海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等,可充分發揮現有雙邊、多邊環保國際合作機制,構建氣候合作網絡,方便各國分享氣候治理經驗。另外,應加快創新氣候合作模式,建設政府、智庫、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多元合作平臺,發揮各方優勢,完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