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家財萬貫,不值汝瓷一片”,宋朝汝瓷為何如此稀缺?

瓷器的英文單詞與中國的英文單詞一樣,都是“China”。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而瓷器的發明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外國同胞甚至將製作精良、美輪美奐的瓷器作為中國的代表,這足以證明了瓷器的重要地位。

“瓷器”這一詞最早來源於許慎的《說文解字》。文章解釋“瓷”為:“瓦器,從瓦次”。而《隋書·何稠傳》記載的“匠人無取清意,稠以綠瓷為之”更是證明了瓷器色彩多樣的特點。

亂世藏金,盛世藏瓷,中國人對於瓷器的喜愛著實堅持。直到現在,瓷器仍然能夠成為文人的靈感。“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一些人認為周杰倫的這首《青花瓷》靈感源於青瓷,但實際上這首歌的靈感,源於北宋汝窯所製造的汝瓷。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因產於汝州市而聞名天下。

本文即將介紹的汝瓷,則產生於位居“北宋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也被稱為宋朝“五大名瓷”之首。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宋朝的汝瓷!

“縱有家財萬貫,不值汝瓷一片”,宋朝汝瓷為何如此稀缺?

一、宋朝汝瓷的歷史淵源

最初的瓷器由陶器發展而來,發展至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此時製作的瓷器多為青瓷,這些青瓷胎質堅硬,表面有一層青色的玻璃質釉,此時已經標誌著中國古代的瓷器生產逐漸成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還萌發了白釉瓷器,發展到隋朝,白釉瓷器的製造工藝已經逐漸成熟。直到宋朝,以文人治國,經濟文化發達、社會生活富足奢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再加上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藝術與審美水平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最高峰時期,就連瓷器的發展,也不例外。尤其在宋朝統治者的薰陶、倡導之下,汝瓷的發展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於是產生了後來北宋五大名窯。而汝窯所產出的汝瓷,以造型設計古樸文雅、端莊秀麗,線條流暢、器形優美,溫潤如玉的釉面,位居宋朝五大名瓷之首。

宋朝《坦齋筆衡》中曾有描述:本朝一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

也就是說,在宋朝的時候,汝窯瓷器的名聲早已傳揚天下,名列前茅。宋朝商品經濟發展迅速,手工製造業興起,此時瓷器的製造達到了頂峰。汝窯又與同期的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名揚在外。在中國古代的瓷器發展史上,汝瓷更是成為了具有標誌性的象徵。

“縱有家財萬貫,不值汝瓷一片”,宋朝汝瓷為何如此稀缺?

二、宋朝汝瓷的藝術特色及功能

汝窯所燒製的汝瓷一般較小,口徑超過30釐米的幾乎沒有,因此有“汝窯無大器”的說法。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原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等窯難度大得多,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

因此,即便是中國從明宣德年間便開始仿造汝窯,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對汝瓷的仿造更是達到了巔峰,但仿品仍舊是仿品。宋朝時期汝瓷的造型、釉質以及製作工藝,都是千古一絕。現如今僅存於世的汝瓷,基本上沒有複雜的花紋,但表面卻光亮潤澤,隨著光線而變化,青藍色彷彿如明鏡一般。曾經有詩人作詩“千峰碧波翠色來”。用來形容汝瓷,恰好不過。常言道:“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瓷的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據史料介紹,如詞的類型有盆、碗、盤、碟、杯、盞、盞拖、洗、缽、盒、套盒、壺、瓶、罐、薰爐、樽、枕、三足筒形器和器蓋等,釉色以天藍色,青綠色為主,並且在製造的過程中,釉中含有瑪瑙,色澤十分光潤瑩亮,輕敲則發出彷彿玉佩相撞的聲響,質感極佳。

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對汝瓷的介紹更為詳細:汝窯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

不光如此,宋朝汝瓷之美,是內斂的美,也是單純的美,它不以繁雜的紋飾來美化器物,單純從器形和釉色上去表現美。

《格古要論》裡也有記載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

北宋時期,汝窯作為官窯,所燒製的汝瓷十分珍貴,因此可想而知,普通人甚至連擁有觀賞汝瓷的機會都沒有,畢竟汝瓷本身是供給皇室使用的。因此,汝瓷具有觀賞、供人把玩以及收藏的功能。

除此之外,汝瓷還被皇帝用於賞賜皇親貴族以及有功之臣,在皇家所舉辦的各大重要場合上,汝瓷作為賞賜之物的熱門,擁有它是一件極高的榮耀。因為汝瓷本身的收藏價值極高,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它都是讓人趨之若鶩的。

“縱有家財萬貫,不值汝瓷一片”,宋朝汝瓷為何如此稀缺?

三、宋朝汝瓷稀少的原因

汝瓷聞名遐邇,但是真品卻少之甚少,迄今為止,歷代墓葬中從未出土過一件汝瓷。而汝窯的舊址,出土的也幾乎都是汝瓷的殘片,可查證的汝瓷完品甚至不超過79件。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曾說:“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得盡善美也”。

這足以驗證了汝瓷的價值極高,而數量雖少也是汝瓷天價的原因之首。那麼為什麼,宋朝時期的汝瓷生產數量如此稀少呢?

(1)汝窯的燒造時間短

汝瓷的稀少與其燒造時間短有很大的原因,據史學家研究,汝窯僅僅有十五至二十年的燒製歷史,並且在這期間,由於宋徽宗時而“廢汝用鈞”,時而“廢鈞用汝”,因此汝瓷的燒製是斷斷續續的,直到靖康之變,汝窯幾乎已經滅絕了。南宋時期,由於汝窯的毀滅,汝瓷已經成為了十分珍貴的瓷器。

(2)朝廷限制汝窯的生產

“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作為官窯,是專門用於給皇室上供的御器,並且燒製材料是當時十分貴重的瑪瑙。因此在燒製汝窯的時候,材料十分稀少,數量以及規模更為珍稀。

不但如此,北宋朝廷對汝窯生產的管理十分嚴格,尤其是天青釉乳窯,更是專門供給皇宮使用。經官員挑選,合格的天青釉汝瓷被選入宮中,而不合格的汝瓷,為了避免在場人私藏,這些有質量瑕疵的汝瓷被當場砸碎,深埋於地下。

(3)燒製汝瓷技藝失傳

燒製汝瓷的工藝手法十分複雜,並且成本率十分低,汝窯本身更是有著“十窯九不成”的說法。因此在汝窯燒製的近二十年裡,總共所出產的汝瓷數量極低,尤其經過歷史的磨練與戰爭的洗禮,能夠完整保留下來的汝瓷更為稀少。

更何況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氏南遷,長時間的兵荒馬亂導致汝窯被毀滅,而曾經燒製汝瓷的工匠不知所蹤,技藝失傳。就這樣在多種因素之下,燒製汝瓷技藝的失傳,成為了後世極大的遺憾。

“縱有家財萬貫,不值汝瓷一片”,宋朝汝瓷為何如此稀缺?

四、結語

宋朝汝瓷以其精湛的工藝,秀美的造型,蘊潤的釉面,高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除此之外,汝瓷的價值極高。在古代,它受到了歷朝統治者的青睞與喜愛,宋徽宗自夢醒來對其魂牽夢縈,而乾隆也曾為汝瓷親筆題詩;而在現代,汝瓷在古瓷收藏界的地位極高,甚至達到了千金難買一碎片的程度。

汝瓷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說法,“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美輪美奐的天青色汝瓷,讓其成為了收藏家的終極夢想,不得不承認,縱有家財萬貫,也不如汝瓷一片。

參考資料:《格古要論》《燕閒清賞箋》《宋朝汝瓷研究概論》《中國古代瓷器發展歷史》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