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周天爵,字敬修,今陽穀人,清朝大臣,逝後追贈兵部尚書銜,特賜諡號文忠(清代追此號者僅九人)。這樣一位位高權重之人,究竟與“三和樓”曹家有何歷史淵源,那就讓思緒穿越到大清朝。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康 熙 帝

康乾盛世年間,在梁寶寺鎮曹家莊(清屬汶上縣),有一大戶人家的莊園,巍峨壯觀,名揚四方。莊園主人為曹國泰,潛研武藝,一條白楝杆練得那叫爐火純青,無人能及,聲噪百里。他膝下有六子,長子曹相清,次子曹萬清,三子曹柱清,四子曹永清,五子曹恆清,六子曹振清。六子皆得家父真傳,武藝高強,鹹以武庠生馳聘疆場,報效國家,取得功名。其中第四子曹永清,為乾隆乙酉科舉人,丙戌科進士,授職江南建陽衛守備,誥封武德騎尉。乾隆及嘉慶皇帝曾四下聖旨,旌表其門,這四道聖旨碑至今仍收藏在本族“文獻家祠”內(此四道聖旨碑分由兩廣總督周天爵和閩浙總督劉韻珂書寫)。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曹公國泰治家有方,樂善好施,六個兒子又各有成就,於是便廣置田產。據說土地蓄積達二十餘萬畝,官方為其懸掛“雙千頃”牌匾,以示重視。同時興建土木,莊園仿孔府樣式,佔地四百餘畝,房舍達一千餘間,青磚碧瓦,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其規模與棲霞牟氏莊園齊肩。六個兒子各居一院,人稱“六股院”,又稱“六大門”。中心建築為“三和樓”,取天地人和之意。時有民謠“崑山趙,紫樓劉,大河以西三和樓”,足以說明“三和樓”曹家當時在魯西南名顯當地,富甲一方。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嘉 慶 帝

斗轉星移,時光邁入了嘉慶朝,清廷國勢漸衰,“三和樓”第四代莊園主人也已成曹方彤。他為人明事達理,豪爽任俠,仗義疏財,廣交友朋。其雖沒有踏入仕途,卻結交了一批文人名士,且有的在後來成為朝廷的重臣,使的他與官府豪門的淵源頗深。有一首民謠道出了他與官家的枝纏根繞:“周天爵(湖廣總督),劉毓珂(閩浙總督),曾漫波(翰林院學士),還有曲阜的孔二哥(衍聖公之女嫁入曹家,故為姻親)”。特別是周天爵與曹仿彤的故事,更是在當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流傳至今。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話說嘉慶十年(1805年),曹方彤的莊園私塾內請來了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天爵,乃陽穀縣張秋鎮竇營村人。此人幼聰早慧,天稟向學,嗜書如飴,十六歲便入選鄉邑貢生,聲名鵲起。怎奈家境貧寒,雖有滿腹經綸,但無力再取功名,只得先以教書為生,意在得遇伯樂,徐圖再起。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年近三十的周天爵來到曹家,因曹方彤早聞大名,於是極盡師生之禮相待,衣食住行關懷備至。周天爵看到曹家尊師敬賢、崇文尚德、家風淳厚,故而也情願施展身手,竭盡所能。轉眼半年已過,曹方彤深入瞭解到周先生學識不凡,將來前程定不可估量,因此對先生照顧愈加周到細緻,唯恐稍有紕漏。但仔細觀察,發現周先生在吃飯時有一個異常舉動,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原來曹家對先生招待每餐必是四菜一湯。周天爵在就餐前,必先選出一道自認為最好的菜,端放在居室的正堂條几上,沐手頂拜三次,方才就餐。飯後,他讓放在條几上的菜原樣撤回,一筷不沾。曹方彤原以為菜做得不合先生口味,安排廚師悉心調製,總是不能如願,只得抱歉地去問周先生。周天爵見主人曲解了本意,只得如實相告:“自來貴府,待如上賓,實乃有辱厚恩。卑人雖然衣食無憂,只是棲身貴府,與家中老母分隔,無法與老母親分享天福,深感惶恐,故留一菜,以表對母親的愧疚之情。”聽得先生如此一說,曹方彤恍然大悟,對周先生的孝母之心深表敬佩,責怪自己慮事不周,當即表示:“請先生在此安心教書,我將派人專門侍奉老母,絕不會再讓老母受衣食之苦。”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從此以後,周天爵沒有了後顧之憂,更加敬重曹家慷慨仗義,與曹仿彤的感情日益加深。二人食則同桌,息則同床,家事國事無話不談,親如兄弟。白天曹仿彤跟周天爵學文,夜間周天爵跟曹仿彤習武,成了師傅的徒弟,徒弟的師傅。每至年節,周天爵提出回家探母,曹仿彤都將自己如何安排老母之事詳細備述,百般安慰,千方百計慰留周天爵。

光陰如梭,一晃四年,恰逢朝廷大考,周天爵提出辭行。曹方彤這次卻出奇的爽快,當即吩咐家人備好車轎,與先生一塊同行“。分別前,二人依依不捨,含淚相勉,千叮萬囑,互道珍重。最後,曹方彤從腰間拿出二兩紋銀,放在先生手上:“此距竇營尚有二百餘里,望先生權做路上之資。”周天爵登程北去,手裡掂著曹方彤交付的二兩碎銀,心裡卻犯了嘀咕。心說我在曹家四年未曾探家,與曹方彤又有這等的交情,按常理一定不會虧待周某,會給予豐厚的報酬,回家奉與老母,在老人面前炫耀一番兒子在曹家四年的作為,以此證明我的價值。可現在只給了這點盤纏,叫我如何向分別四年的老母交待?不知他曹方彤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讓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一路走,一路想,周天爵不覺已來到了闊別四年的竇營村。村邊下車遠眺,不覺嚇出一身冷汗,差點驚倒。原來,在自家過去破舊的宅院上,聳立著一座青瓦入雲、廣廈連片的大府院。周天爵心說不好,俺四年未曾回家,難道家中的老宅子都賣了?老母親身安何處?曹方彤呀!這四年你可把俺周天爵騙得好苦!周天爵站在府院前呆愣了半晌,回過神來,便飛步前去探問。守門人告曰:“這是周天爵老爺的府邸。”啊!周天爵此時心裡似有所明,趕緊入堂拜見老母,母親含淚訴曰:“你走四年,曹家顧了傭僕,專侍老身,又日奉米,月供面,送銀送料,為咱周家建了這座大府院。”周天爵如夢方醒,深責自己不該胡思亂想,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暗下決心,周某如有出頭之日,定當重報曹家。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嘉慶十六年,周天爵一舉高中進士,初放濮陽知縣、盧州知府,再遷江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其間,他雖然經常派人前往曹家送禮補情,但曹家卻總是加倍答禮相還,致使周天爵一腔報恩的心願遲遲未能實現。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9月,周天爵因抗英有功,賞二品頂戴,署漕運總督,執掌大清帝國“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水利漕運大權。上任之日,他忽想一策,決定借這次巡視京杭大運河之機,順便再報答一次曹家的舊日之恩。

古代有“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長官每到一地,地方官員都要到自轄地邊界親自迎接,再護送至另一地邊境,長官恩准,官員才能告辭返任。可這位周大人卻很奇怪,只讓接不讓回。地方官員無奈,只得緊緊跟隨總督大人的大船前行。從北京到杭州,又從杭州到濟寧,一路浩浩蕩蕩,漸漸積聚沿途省、府、州、縣百餘官員組成的龐大護送船隊。到達濟寧後,周大人住進漕運總督衙門,百官也只能停船靠岸,靜候周大人的差遣。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道 光 帝

一天、兩天、三天……總督衙門內沒有任何動靜。時間一長,有的官員就坐不住了。他們分別到衙門打聽消息,守門人一律的回答:“無可奉告!”再遞帖求見,只是一個“不準”!請託濟寧城內名紳宿儒說情,還是一個“不準”!

時間轉瞬月餘,百官被困得暈暈懵懵,急得團團轉轉,想不出用何法瞭解周大人的真實意圖,只得豁出去聯名遞上名帖,集體求見周大人。周大人讓衙吏傳話說:“別說你們集體求見,就是'三和樓'的曹方彤來了,我也不準!”眾官聽了,認為周大人這話說得蹊蹺,趕忙打聽曹方彤是何方人士,家居何處,有何來歷。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濟寧城西北百里有個曹家莊,莊上有一大戶人家稱作“三和樓”,主人叫曹仿彤,周大人未第時曾在此教書,與曹家感情深厚。至此,眾官員心頭好像落下了千斤之石,認為終於找到了解鈴之人,驚喜地說:“莫非周大人的本意是想讓咱認識認識曹方彤。”眾官員趕緊備下厚禮,金銀珠寶裝了兩大車,急驅百里來到曹家莊,在“三和樓”門前投帖拜見了主人曹仿彤。當曹方彤瞭解了大家的來意後,連忙作揖賠禮:“原來周大人駕臨濟寧,由於卑人深居窮鄉僻壤,未曾得到消息,煩勞各位大人通報來請,實在罪煞曹某。卑人自當即刻前往濟寧,答謝周大人及諸位大人。”然後他指著車上裝著的禮物說:“卑人家產足可養活子孫,如若各位大人瞧得起曹某,請將其帶回佈施百姓。”眾官員見他辭意堅決,心中讚歎之餘也不好再次強求,只得與曹方彤上車,齊奔濟寧而來。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車到衙前,曹方彤遞上拜帖,守門人報入不到一個時辰,只見衙門正中紅漆大門四開,周大人身著便裝,頭扎儒巾,笑容滿面,如沐春風,旁若無人的闊步走到曹方彤面前,連呼“恩公”,並張開雙臂,深情相擁,在寒喧數語之後,便手扯手肩並肩步入衙門正堂之內。眾官員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心說我們奔波月餘,想見周大人一面都無功而返,曹方彤一到,周大人竟這般盛情,誰人能比?話不多時,只見衙吏高聲傳出周大人的鈞旨:“周大人此舉,意在諸位大人前來濟寧領略一下‘小蘇州’的風情,從今日起連唱三天大戲,三天後諸位可自便回程。”眾官員欣喜異常,翹起大拇指連連稱讚:“在周大人面前能如此體面者,唯曹方彤是也!”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夜幕降臨,穿濟寧城而過的大運河內燭光搖曳,兩岸彩旗招展。城內華燈初放,蔚為壯觀,總督衙門外搭起的戲臺巍然高築,紫幕低垂。眾官員皆在小心議論今夜演出是何時,忽聽鑼鼓喧天,管絃齊鳴,紫幕徐啟。只見周大人一身武士打扮,與曹方彤攜手登臺,先向臺下抱拳施禮,答謝各地諸位大人光臨濟寧,煩勞月餘之苦,然後二人各操起一條白楝杆,分站舞臺兩角。說時遲,那時快,二人“唰”的一個鷂子翻身,躍立舞臺中央,擺出亮相架式,隨著鑼鼓急敲,“啪”的一聲,雙杆擊臺,震得臺柱四顫,眾皆驚心。不由得喘息,只見雙杆齊舞,似兩條蛟龍,風馳電掣,上下竄飛,隨著“呼呼”的風聲驟緊,霎時化為兩隻飛輪,只見輪旋,人匿其蹤。待高潮剛罷,二人對壘,猶如二虎撲食,各施攻防。左邊杆掃八荒,右邊杆走一線;上取泰山壓頂,下著力挺千鈞;你若直搗黃龍,我則輕撥拂塵,如同槍挑劍劈,咔嚓聲聲,似濺火花,肉跳心驚。真個是招招真實,式式見功,一來一往,精彩紛呈,臺下掌聲雷動,喝彩聲不絕於耳。

三天後,由周天爵親自導演的“謝曹”大劇完美落幕,百官返程就任。他們在品味周大人良苦用心的同時,也更加稱頌“三和樓”曹家慧眼識英才、慷慨為人梯的義舉。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舊事重提:兩廣總督周天爵與“三和樓”曹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