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老是任性,該怎麼去教育?

真真育兒


我們家也有2個寶寶,二寶剛好三歲,大寶七歲多,分享下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1.大寶其實是二寶的榜樣,平時多注意培養大寶的情商。

2.告訴大寶他是小大人,要照顧好弟弟或妹妹,讓大寶有責任感。

3.發生衝突時,不要一味地責怪大寶。誰有問題就向對方道歉。道歉後倆人好得跟事沒發生一樣(我們家的就是)

4.我從寶寶會說話走路以後就一直說,我是他們的媽媽,也是他們的朋友,大寶有什麼心事都願意跟我分享,但是不願意跟粑粑說。


清風柳絮321


我覺得孩子的任性是慣出來的,或者遺傳基因!如何改掉這個毛病,這就需要寶媽的耐心了,為啥不說寶爸,因為寶爸沒有寶媽有耐心,同時最好遠離爺爺奶奶等長輩。無論他怎麼任性,把他丟在一個房間內不管他,等他哭夠了,沒那麼大的氣性了再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同時也要向孩子道歉,因為我們不管他,也要讓他學會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說白了就是將心比心!

我家女兒會老家住了幾天,有一段時間也很任性,鬧的時候哭的時候我就說她,你越哭越鬧越不管你,有什麼事好好說,鬧也沒用!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5次左右,後來她就再也不鬧了,心眼也多了點,比如買東西,對她不好的我不會買,想吃糖了,我會說要不買水果吧,又甜又美容,她就會同意,慢慢的她就找她爸買東西吃不告訴我。[捂臉][捂臉]

去超市買玩具,我會說家裡玩具有很多,媽媽在你生日的時候送給你,這樣你每年都會收到玩具,你表現好了媽媽還會給你買好吃的等等,實在想買了,我就說媽媽在網上給你買,又便宜花樣也很多。現在我家孩子喜歡什麼都會說媽媽給我在網上買這個那個,其實她就是一頭熱想買,買了也許就玩一次,再也不碰,真的喜歡了才會買!



彈琴笑人生


爸爸媽媽可以用以下幾個小辦法: 1.轉移注意力:在孩子任性發脾氣時,家長也可以說:“你聽,那邊是什麼聲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以擺脫眼前的困境。 2.暫時迴避:有時讓孩子先哭鬧一會也好,就當做呼吸操和運動體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環,還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孩子的生長和發育。其實,大哭大鬧往往是3歲左右孩子逼迫大人“就範”的主要手段。如果孩子一哭,就無條件地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就會使孩子認為只要自己一發脾氣,一切都會如願以償。因此,家長切不能因為孩子一哭鬧就輕易遷就,要耐心等待他冷靜下來,然後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來解決。 3.正確引導:在孩子任性時,家長要引導孩子的個性向著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於不好的行為家長要明確表示禁止。


此用戶很可愛


三歲的孩子正處於執拗期,是生理性因素,孩子對自我有一定認知,自我主見處於萌芽期,大腦可以支配自己的身體和意識,護東西是孩子自主意識原因造成的,孩子的認知最早是從我的,你的,他的,我們的你們的,她們的,至於出現傷害他人的行為,家長要告訴後果,再告訴方法,比如這樣哥哥會疼,喜歡哥哥可以摸哥哥等方法


用戶587003373187


首先我和您一樣同為寶媽,我是一位3歲孩子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種觀點僅供參考:觀點和

1、身為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大多數寶寶長到了這個年齡階段或多或少都會有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不必太過煩惱!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一生接觸最多就是父母,我們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為人父母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管外界人和事如何讓你生氣,你都要學會自我調節和解壓,我們是成年人,你的每一個想法和做法都會影響著孩子!

2、父母平下心來調整好心態,同時也要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成為一個樂觀健康向上的人.

父母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給孩子分析事態,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得懂父母的言語表達,學會讓孩子自己選擇事情的利弊!

3、父母要教育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並且要關心和理解別人!

通過平等的溝通可以讓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任性會對自己不好,更重要的是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給身邊關心和愛護他的人帶來傷害,告訴孩子要與人友好相處會給他帶來益處;

以上三點就是我的育孩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幫到你!



豆媽日常小記


三歲的小孩,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很多事情無法獨自完成,自身很焦慮,又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對於三歲的小孩來說,也挺難的。我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1.父母多關心孩子,關心孩子的情緒。

2.孩子哭鬧,等孩子哭完再講道理。

3.尊重孩子,包括吃飯穿衣玩具。

4.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

總之,讓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哭完鬧完,問他為什麼哭,把孩子抱在懷裡,讓孩子知道媽媽愛他,在幫他解決問題。孩子不想讓哥哥玩他的玩具,要尊重他。我小孩一歲多就咬人,我當時就在跟前,是什麼原因:孩子和一個比他大三個月的小寶貝在一塊玩,我問他喝水不,他說喝,同時,他把自己的水壺給另外一個小寶貝喝了一口,結果,那個小寶貝抱著水壺不撒手,我小孩搶不過來,就直接下嘴,結果是水壺搶過來了,但是,把小朋友手咬了。

孩子太小,很多語言不會表達,但是,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東西,他不願意給別人,他只是想把自己的東西拿回來,他那麼小,哪裡會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他只是想拿回自己的東西。

做父母的就是要告訴孩子,那些是該做的,那些是會傷害別人的。多聽多觀察,孩子是一顆小樹苗,長成什麼樣,主要在於父母。


情感美食與美景


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孩子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和要求。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孩子的不良個性品質。同時,孩子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憤怒的情緒,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那麼,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對策究竟有哪些呢?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想怎樣就怎樣,缺乏行為規範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知識方面的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孩子的消極創造性行為。與同伴交往機會缺乏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出現了不少“高樓兒童”,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與同伴交往機會的缺乏,導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來替代,這就會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瞭解了孩子任性的原因,我們就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來進行教育:明確要求,預防在先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家長教育孩子時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家長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的任性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採用“負強化”的方法當孩子任性時,有的家長大聲訓斥、恐嚇,甚至打罵,這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進一步用任性的行為來與家長抗爭。家長可以用“負強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並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並表示出高興、滿意和關心,跟孩子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


ST婷婷ST


我是一個暢遊於教育的男人~

這個方法不單單用於這個時候,也可以用去解決你的其他事情~

第一步:情感反映,小寶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是不?把孩子的真實情感說出來,只要你說得越多孩子的心理反應,那他的情緒下去的越快,大寶也要和他說,是不是弟弟剛剛咬你,你手痛,不開心…兩個都要說;

第二步: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些,好些的時候,和他們討論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小寶開心,大寶也開心的?這個時候可以拿筆拿紙來記錄下寶寶們的每一個想法~記住這裡很關鍵,不要去評判,不要去說不好,都記下來,孩子就會覺得好玩;

第三步:這個時候媽媽也可以把自己的處理方式寫進去,最後讓他們兩個都選出個他們都認為最好的方法去做就好了,只要這個是他們做的選擇,那就是最好最開心的~

這個方法對處理孩子問題,甚至很多其他問題都能較好的處理,大家可以借鑑,謝謝大家多多關注多多點贊~


大白爸爸


孩子的一切都源自於家庭,想讓孩子改任性,首先父母要給他打造一個環境,讓孩子感到安全,舒適。再讓還孩子感到爸爸媽媽彼此之間的愛,如,溫聲細語的交談,與相親相愛的謙讓……3歲的孩子學習模仿記憶力,是最好的時候,讓他們去感受溫馨的環境比任何的語言教育都能更多的影響他們的性格。當然對於體力充沛的他們來說,也要陪他們去釋放,鍛鍊,玩耍,學習……培養專注力。當家長做到這些再有了合理的時間規劃,孩子自然就不會任性了。


拍娃狂爹


分析原因:

3歲孩子情緒很容易受外界和情緒的支配,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長牙階段,受到刺激容易牙癢,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出現咬人的情況,也可能是孩子情緒不穩定,用來發洩情緒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強,屬於自己的東西,很難願意分享給別人,遇到如上問題,我們不妨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嘗試解決:

1.首先家長要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要盲目給孩子下定論,認為都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應瞭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2.轉移注意力,用其他的遊戲或故事書吸引孩子

3.和弟弟耐心溝通“你是不是還沒有準備好和哥哥一起玩?”“你的玩具確實挺好玩的,所以哥哥特別想參與進來和你一起玩耍,你要是這次還沒有做好準備,那下次等你準備好了,叫上哥哥一起玩耍可以嗎?“那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玩具可以分享給哥哥玩呢”,同時和哥哥商量一下,“弟弟還沒有準備好和你玩,等他準備好了下次你們再一起玩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