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下)

  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是舉世聞名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沿用至今。素有“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那吉安市

紅色教育基地到底有哪些呢?下面紅色傳承小編為您列舉一些主要的,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分為上、中、下三篇,此部分為下篇,僅供大家參考。

江西省吉安市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下)

  1. 吉安天祥景區

  天祥景區位於江西省吉安縣城東當緬山(105國道和吉井公路交匯處),佔地面積1000餘畝,景區內蘊含著紅、綠、古三色資源,由文天祥紀念館、天祥公園和將軍公園三個景點組成。天祥景區是為紀念偉大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受文天祥愛國主義精神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的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而專門興建的一處景區;距中心城區吉安市10公里、距吉安火車站13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吉安縣出入口7.5公里、距井岡山機場29.5公里,距吉安航運碼頭12公里;交通便捷,可進入性強。2012年獲批全國4A級景區。

  2. 吉安縣將軍公園

  吉安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區,在這塊紅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餘秋裡等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開國將軍數量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2007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之際,吉安縣在縣城東部廬陵大道與吉安大道交匯處興建了一座集紅色旅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城景觀於一體的主題公園--將軍公園。

  3. 茅坪八角樓

  井岡山斗爭時期,茅坪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和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鬥爭的指揮中心。同時,紅軍的後方留守處、醫院、被服廠、修械所等後勤機構也設立於此。在這裡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毛澤東、朱德、陳毅、譚震林等經常在這裡辦公和居住。在江西寧岡縣城東南16公里處的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後面,有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屋樓房,樓上有一個八角形天窗,當地群眾稱之為八角樓。

  4. 龍江書院

  龍江書院,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龍市鎮,始建於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是由原寧岡、酃縣、茶陵三縣的客籍紳民捐款集資修建的,是當年三縣客籍人的最高學府。書院始建於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春,完工於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秋,位於江西省寧岡縣城龍市西北的龍江河下游,背依五虎嶺,面臨龍江河。書院因龍江而得名。整座書院,分中、前、後三進,面積2000餘平方米,大小合計100多間,現存42間,系磚木結構。建國後,政府多次撥款按原貌維修。

江西省吉安市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下)

  5. 黃洋界

  黃洋界位於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景區。黃洋界山頂海拔1343米,這裡峰巒疊嶂,地勢險峻,氣象萬千,時常瀰漫著茫茫的雲霧,好像汪洋大海一望無際,故又名:汪洋界。黃洋界景區包括:黃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至今保留著當年的哨口工事、紅軍營房以及毛澤東、朱德和紅軍戰士從寧岡挑糧走過的小路及路邊的荷樹。

  6. 黃洋界哨口

  黃洋界是茨坪北面的要隘,坡陡路狹,地勢險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後,把黃洋界作為重要設防五大哨口(硃砂衝、黃洋界、雙馬石、八面山、桐木嶺)之一,興修了工事。1928年8月30日,紅軍在廣大群眾的支援下,依託黃洋界哨口工事,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四個團的進犯之敵,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1977年10月,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50週年之際,修建了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鐫刻了毛澤東詞《西江月·井岡山》。

  7. 會師橋

  會師橋位於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小金縣達維鄉政府以東300米處,又稱達維會師橋,位於小金縣達維鄉政府以東300米處,東南至西北走向橫臥在沃日河上,建於民國。橋全長13.80米,寬2.80米,伸臂式結構。1935年6月12日,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四團與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在達維橋上勝利會師。1964年由當年的木板橋改建成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大橋。2006年6月25日,達維會師橋作為阿壩紅軍長征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柏露會議

  1929年1月4日,中共井岡山前委在這裡召開了紅四軍、紅五軍軍委、邊界黨、團特委及寧岡、永新、遂川、蓮花縣委、茶陵特別區委負責同志參加的聯席會議。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袁文才、王佐、何長工、譚震林、陳正人等六十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毛澤東同志主持。這次會議是在面臨國民黨反動派大兵壓境,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召開的,湘贛敵軍的第二次“會剿”被紅軍打破之後,不甘心失敗,接著又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敵人調動了湘贛兩省十八個團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攻。

江西省吉安市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下)

  9. 渼陂二七會議舊址

  渼陂二七會議舊址:這是1930年2月7日至9日在陂頭村召開的紅四軍前委、紅五、六軍軍委和贛西、贛南、湘贛邊特委聯席會議。會議確定了贛西南黨和革命武裝的工作方針和主要任務,選舉產生了毛澤東為書記的共同前委,指名了贛西南革命鬥爭方向。

  

10. 東固敖上紅軍和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舊址

  東固敖上紅軍和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舊址位於東固鎮敖上村。1931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駐於此。在這裡造就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批無線電通訊兵。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是吉安市主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學習培訓為主。河南紅色傳承教育培訓中心是一種集專題教學、現場教學、互動教學、情景教學、體驗教學、音像教學為一體的紅色教育培訓模式,意在提升學員們的黨性修養,增強思想開拓,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更多信息請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