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帝王權術假借鬼神祥瑞之說施行古已有之。古代帝王熱衷於利用民眾對鬼神的畏懼心理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統治。例如劉媼曾在大澤旁遇蛟龍生下漢高祖劉邦,蜀國後主劉禪的母親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所以劉禪乳名阿斗。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簡而言之,鬼神之說給帝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顯得神秘莫測,加深了民眾君權神授的印象。

一、宋明帝劉彧

我們要了解宋明帝劉彧為何要借“鬼”打天下,必須對他的生平有所瞭解,才能一窺他舉動的奧秘。

1、宋明帝劉彧的三個人生階段

據《宋書》卷八《明帝紀》載:太宗明皇帝諱彧,字休炳,小字榮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戊寅生。二十五年,封淮陽王,食邑二千戶。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

宋明帝劉彧(439—472年),是宋文帝第十一個兒子,他一生活了34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元439—453年,這時是他在父親文帝的庇護下成長以及分封為王出鎮地方;第二階段是公元453—465年,此時是明帝經歷劉劭之亂,其後孝武帝劉駿以及侄子前廢帝劉子業在位,明帝為國之重臣;第三階段是公元465—473年,這段時間明帝登上大位,成為劉宋王朝第六位正統帝王。

2、宋明帝劉彧的性格形成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一提起宋明帝,外界對其印象可能是廢侄登位,好奢體胖,殘忍嗜殺,多諱改字。而性格的形成與往往與命運休慼相關。

劉彧未稱帝前,即人生第二階段其實是比較悽慘的。雖然名義上貴為王爵,但是卻備受當朝皇帝也是他的侄子劉子業的百般戲弄欺凌。劉彧嗜好暴飲暴食,蜜漬魚腸醬和臘肉是他的最愛,因而導致體胖肥壯,曾被前廢帝劉子業稱為“豬王”。

劉子業也為另外兩個叔父取了侮辱性的稱號,並把三位叔父裝進竹籠稱其體重。作為劉宋皇室代表的三位宗王被前廢帝如此侮辱,可見前廢帝德行敗壞到一定境地,這才有後面皇位更迭的腥風血雨。

忍無可忍的劉彧最終廢侄登位。劉彧謀廢事定後,由於皇位繼承不具有合法性,年輕的孝武諸子在各自僚佐的“幫助”下先後起兵反叛。劉彧平叛後,為維護自己統治,翦除諸王與將領勢力勢在必行。劉彧的皇位繼承不具有合法性,權威也無法獲得。那宋明帝在位是如何將權力與權威掌握在手中呢?為封眾人悠悠之口,

劉彧變得殘忍嗜殺,多有忌諱,求助鬼神起來。

二、“鬼”從何來?

南朝劉宋八帝七朝,只有少帝和前、後廢帝三人登位是通過正常的皇位繼承順序,其餘帝王的即位都伴隨著腥風血雨,一路殺戮而來,不合法的皇位繼承使得這些帝王都形成了忌諱好殺、篤信鬼神的性格特點。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1、借“鬼”打天下扭轉戰局

前文說到劉彧廢侄登位,年輕的孝武諸子在各自僚佐的“幫助”下先後起兵反叛。晉安王子勳首謀其功,在鎮軍長史鄧琬的謀劃下起兵反對明帝劉彧,並且在尋陽城(今江西九江)稱帝即位,一時之間狼煙四起,宋明帝的統治岌岌可危。借“鬼”打天下的傳聞正是發生在其時。

據《宋書》中《始安王休仁傳》“初行,與蘇侯神結為兄弟,以求神助。及事平,太宗與休仁書曰:‘此段殊得蘇侯兄弟力。”始安王休仁正是宋明帝劉彧異母弟弟,前廢帝劉子業遇弒後擁立明帝,統兵討平四方反對勢力。劉彧與蘇侯神結為兄弟正是以鬼神為扭轉局勢精神寄託的證明。

“時諸方並舉兵反,國家所保,唯丹陽、淮南數郡,其間諸縣,或已應賊。”正當孝武諸子就要打到城下,宋明帝幾近絕境之時,叛軍卻遇到了一支軍隊的襲擊。這隻隊伍的統帥據稱是宋明帝劉彧的結義兄弟,已經死去一百多年的前東晉大將蘇侯神蘇峻。

鬼將帶領著一支從地府中組建的陰兵隊伍前來襄助宋明帝劉彧。而隊伍中的士兵極為驚悚,披頭散髮,面孔慘白,衝鋒時口中發出嗚嗚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與厲鬼無異。陰兵作戰時刀槍不入,殺敵如麻,士氣如虹,使得叛軍心驚膽戰,鬥志全無,被殺得一潰千里。

戰爭中士氣極為關鍵。宋明帝的通靈之術竟然能夠招來蘇侯神及其統率的陰兵為其助戰,給叛軍造成極大的士氣打擊。接二連三的連續潰敗更坐實了借“鬼”打天下無人能擋的傳言。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在鬼神的震懾下,叛軍主力很快瓦解,紛紛倒戈。深信不疑的部分叛軍表示認為鬼神的支持代表劉彧才是天命所歸的皇帝,是正統的繼承。宋明帝將領趁機重整士兵配合陰兵逐步平定各叛亂州郡,誅殺叛軍。平叛結束後,立下大功的蘇侯神陰兵隊伍也神秘地從世間消失了。

明帝祭祀蘇侯神的時間在平定了四方叛亂之時。宋明帝平叛後,在詔書中強調說正由於自己繼承帝位是天命所歸,是正統的繼承,因此破例得到蘇侯神及陰兵相助擊敗了叛軍取得勝利。《通典·淫祀興廢》記載,宋明帝不僅親自祭祀進行悼念蘇侯神,封蘇侯神為“驃騎大將軍”,明帝還立九州島廟於雞籠山,以答謝蘇侯神及其統率的陰兵助戰功勞。

2、借“鬼”打天下到底真相為何?

從南朝劉宋開始,在正史當中頻頻出現,在當地信者甚眾,甚至不斷有帝王對其祭祀的“蘇侯神”

,原型為東晉叛將蘇峻。獨有的地域流行和年代與使之披上了南朝保護神的色彩。根據史料《宋書》對蘇侯神的記載,出現在《二兇傳》中。宋文帝的長子劉劭,本應是皇位的繼承人,但是因為劉劭生性頑劣,不僅信奉鬼神之事,而且大搞巫蠱活動,失去文帝的信任,最終發生了殺父篡位的悲劇。

在義軍討伐劉劭的過程中,劉劭處處失利,不得已“以葷迎蔣侯神像於宮內,啟顙乞恩,拜為大司馬封鐘山郡王食邑萬戶加節鉞,蘇侯為騾騎將軍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擊敗義軍,保佑他度過難關。這時他的願望顯然與宋明帝劉彧一樣,企望蘇峻百戰百勝的神勇從天而降,來護佑他的生命以及皇權。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南朝的統治上層在危急時刻往往以蘇侯神為寄託,可知蘇侯神在南朝時期地位頗高。宋明帝劉彧若能借蘇侯神之赫赫威名,平定反叛,顯然對鞏固自己的統治大有裨益。正所謂君權神授,連神明都幫我了,你們還敢反叛嗎?

三、宋明帝信仰的多元化

宋明帝劉彧承接了文帝、孝武帝一直以來的崇佛政策,並進一步發展了佛教信仰,使得佛教在明帝朝進一步傳播,為後世佛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針對道教,也未偏廢,亦施行措施以善待,利用佛教和道教兩者為自己的政權保駕護航,表現出明帝信仰系統的多元化。

1、宋明帝與佛教的淵源

宋明帝生母去世後由路太后撫養,年幼的明帝受路太后崇佛行為感染,也會受其影響崇佛。宋明帝不僅禮遇僧尼,設立僧官更修建佛寺,鑄造佛像,以致於全國興起造寺之風。

這源於明帝心中一直有個陰影,那就是自己屠戮孝武諸子,大殺宗王功臣,如此沉重的罪業通過自己之前的崇佛表現是否已相抵消,如未抵消,那剩下的報應又什麼時候來到,在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中,末年更是暴虐好殺,“左右失旨忤意,往往有斮刳斷截者,夜夢豫章太守劉愔反,遣就郡殺之。”

宋明帝忌諱之心非常之深,對於佛教的因果報應說也有所畏懼,所以在其末年時期,有忤逆聖意之人,全部被赦免死罪。宋明帝崇佛本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通過延請高僧,廣加施捨,造寺譯經,以求更多的福報。

劉彧廢侄登位:借“鬼”打下江山,卻用宗教“洗白”自己

2、宋明帝與道教的淵源

和佛教一樣,宋明帝與道教即天師道也有著諸多關聯。宋明帝徵引道士陸修靜居住於後堂整理道家典籍。因為陸修靜名望頗深,與延請高僧大德有相似的地方,用宗教來使朝野歸心,達到教化的目的。另外一方面是鑑於之前叛軍均利用天師道起事,這不得不讓宋明帝有所防範,而將宗教首領招引至京都納入朝廷監管的範圍內,有利於政權穩固。

歷史上是如何評價晚年宋明帝劉彧的呢?《南史·宋明帝紀》:“太祖明皇帝諱彧,末年好鬼神,多忌諱……宋氏之業,自此衰矣。”

四、結語

翻閱史書,不難發現愈是開國帝王或稱“太祖”的皇帝,祥瑞鬼神之說愈多。如果我們剝去帝王傳說中鬼神志怪的外皮,可能看到統治者對於鬼神的執著往往來源於對自己繼位不正統的自卑感。

但鬼神之說真正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僅僅能從浩瀚如煙海的史料中得以窺見帝王之術的小小一角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