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從小我們在課本上學到袁隆平爺爺的故事,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偉大科學家,雜交水稻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數千萬人的吃飯問題。都知道袁隆平的偉大貢獻,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實中國古代也有一位功勞不輸給袁隆平的人物。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他就是明朝人陳振龍,本是福建長樂一位落魄秀才,鄉試落選後選擇隨父親一起下海經商。陳振龍在呂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賓,發現那裡的人們食用的食物不僅很容易種植存活,還擁有十足的飽腹感。想到國內老百姓總為糧食而發愁,陳振龍就想把這種農作物帶回國內種植推廣。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然而當時呂宋島上的西方殖民者看管很嚴,不讓人把它帶到國外。陳振龍靈機一動,將其藤蔓纏繞在纜繩裡,成功躲過檢查人員的眼睛。萬一被發現,陳振龍會被殖民者處決以儆效尤,所以說當年陳振龍為了造福祖國和家鄉百姓,完全是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這株彌足珍貴的藤蔓被帶回來後,經過推廣種植,名聲逐漸傳開,很快被中國多地人百姓進行種植食用,中國人為其取名為紅薯、甘薯、番薯、山芋。甘薯不怕乾旱,很容易存活,再加上產量高,容易果腹,使得它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養活了上億中國人,後來康乾時期的中國人口大爆發,其實也是甘薯的功勞。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蔓,養活上億中國人,名氣卻不如袁隆平

​時至今日,甘薯都是中國人喜愛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季,街頭的烤紅薯暖了人心,飽了肚子。只不過今天除了陳振龍的老家人,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和貢獻。現代有袁隆平,古代有陳振龍,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銘記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