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帶4塊破“石頭”來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手哆嗦:不敢估價

在一期古董鑑定類的節目中,一位大媽帶著4塊小小的石頭來到了舞臺,介紹說,這些藏品是她公公收藏的,但是都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東西,只是覺得年代應該比較久遠。而大媽接著說,但是自己在網上查詢了一下,應該是叫蜻蜓眼。主持人調侃道:“這麼一說,好像在古玩市場的好多地攤的上面都曾經見過,而且特別便宜,十塊錢三個。”就在這時候,臺下的觀眾都笑了起來,覺得這位嘉賓的東西應該不值什麼錢吧,看起來就是普通的破石頭,還能是什麼古董嗎?

大媽帶4塊破“石頭”來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手哆嗦:不敢估價


大媽解釋:“在我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我掂了一下,感覺很輕,我就在想會不會是陶胎的,就是用土燒的。假如真的是陶胎製作的話,那年代可能就會久遠一點。所以,我猜這是極品中的極品。我還了解到,蜻蜓眼是古人隨身攜帶用來辟邪的。”

大媽帶4塊破“石頭”來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手哆嗦:不敢估價


專家介紹道:“這也可能是非常現代的,陶器從一萬年前大概,一直到現在都在用,比如說,我們現在用的醬菜罈子就是陶製的。珠子的琉璃是埃及發明的,到我們國家來之後,大量的出現在戰國時期,當然更早的時間也有,因為戰國的珠子以琉璃的為好。而女嘉賓你說的蜻蜓眼的用途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這種珠子是不適合帶的,會變得暗淡無色。而這種珠子呢,業界普遍認為是殉葬品。”

大媽帶4塊破“石頭”來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手哆嗦:不敢估價


專家用燈光照這4件藏品,手直哆嗦,繼續介紹說:“嘉賓你帶的4件藏品中,有一件外形像是蜻蜓眼,不過真正的蜻蜓眼是玻璃製品,而嘉賓你帶來的都是陶的,所以並不是蜻蜓眼。通過藏品的釉面被土咬蝕的情況以及氣泡的破裂以及它上面有的地方,出現那種咖喱色的底色,我們認為,其中一個珠子是戰國的遺留,另外三個氧化紅色的珠子年代應該是西漢早期。”這時候,專家情緒比較激動,雙手顫抖著表示:“東西非常珍貴,可以永久保留,但是我們拒絕估價,也不敢估。”

大媽帶4塊破“石頭”來鑑寶,專家用燈光一照手哆嗦:不敢估價


雖然嘉賓帶來的4枚陶製蜻蜓眼,雖為古代陪葬用品,但卻是早年的傳世藏品。不過,由於蜻蜓眼的存世量大,所以同傳統的收藏類型相比,蜻蜓眼的價格還屬於低窪階段,目前單個蜻蜓眼成交價最高的是2014年拍得高拍賣公司拍賣的一顆戰國時期深藍色的玻璃嵌蜻蜓眼網紋珠,成交價也僅僅只有3萬港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