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忘感黨恩 貧困戶捐款抗疫被“婉拒”

人民網成都3月11日電 3月5日上午,在大竹縣烏木鎮烏木村,一位穿著樸素的中年男子見來到村辦公室,當著正在值班的該村第一書記劉博的面,小心翼翼從包裡拿出一疊現金放在桌子上。

劉博抬起頭,發現放錢的男子是該村12組村民廖宇見,連忙問道:“老廖,這是怎麼回事?”“劉書記,疫情來了之後,幹部們為了我們老百姓忙上忙下、操碎了心。我要為抗疫捐2000元錢,請你們一定要收下!”廖宇見語氣堅定,不容推辭。

今年56歲的廖宇見是烏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2年,廖宇見的兒子遭遇了一場車禍,高昂的醫療費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使得全家人負債累累。遭此打擊的廖宇見從此垂頭喪氣,一蹶不振。

2015年,為了幫助廖宇見一家重拾脫貧奔康的信心和動力,鎮村幹部、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專程來到他家裡,幫助他制定了脫貧規劃,因地制宜的引導他發展“生態羊”養殖產業。在養殖之初,廖宇見信心不足,幫扶責任人又多方聯繫為他提供技術指導,開闢學習渠道,採取“一對一”幫扶的模式,發動同村的養殖戶王召富帶動廖宇見合作養殖20只羊。首批羊羔順利出欄後,幫扶單位縣住建局又積極幫助廖宇見開拓市場、打開銷路。是年,廖宇見的養殖收入成功突破1萬元。

隨著烏木鎮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村道硬化、組道聯網、產業發展金……各類扶貧項目、優惠政策接踵而至。幫扶單位縣規劃編制中心在該村規劃建設了“小農水”飲水項目,有效解決了牲畜飲水難題,當地發展脫貧產業的“靠山”越來越硬。看到希望、嚐到甜頭的廖宇見信心越來越足,逐步擴大了養殖規模。2019年,廖宇見家的山羊存欄量達126只。

通過幾年的奮鬥,如今的廖宇見已成為村裡有名的養殖大戶。全家人一掃當年陰霾,不僅還清了外債,家庭經濟狀況、精神面貌也持續好轉。“村裡的路修通了,政府把我家的房子也改造好了,幫扶人還幫助我兒子聯繫到了去學習電子維修的機會。”廖宇見對劉博說,“是黨和政府幫助我們貧困戶戰勝了貧困;現在疫情來了,我們也應該站出來為戰勝疫情出點力!”

聽完廖宇見的話,劉博站起來,把錢放回到他手中:“老廖,感謝你對抗疫一線的愛心。貧困戶掙錢不容易,我們不能收。希望你再接再厲,把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就是對黨和政府最大的感謝!”

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在烏木鎮這樣的“脫貧感不忘黨恩”的動人故事比比皆是:廣子村貧困戶廖加軍主動捐款2000元被“婉拒”;此外還有堡子村劉尚銀、廣子村廖兵、鳳山村鄭明陽……昔年“人窮志短”的貧困戶紛紛主動加入疫情阻擊戰,成為抗疫一線的“志願軍”。

“基層黨員幹部堅守抗疫一線,不僅錘鍊了幹部隊伍,也給普通群眾樹立了好榜樣,進一步密切了幹群聯繫。”該鎮黨委書記王海燕說。“貧困戶在‘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形成好習慣’後,脫貧不忘感黨恩,自發為抗疫捐款的事蹟讓我們很感動,也對接下來‘形成好風氣’助力鄉村振興更有信心!”(程一凡 邱椿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