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到底有多大?晚上要離睡覺的距離多遠安全?

用戶58507668396


睡覺時最好與手機保持一定距離。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雖然沒有絕對的研究證明玩手機會“致癌”,癌症跟腫瘤的成因很多,醫學是很複雜的。現在有研究提出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所以大家為了健康也要注意一下。

手機跟腦瘤到底有沒有關係?其實現在放射線跟致癌之間的關係是已經確定的,放射線會破壞細胞的DNA,導致突變,但能量比較微弱的電磁波,雖然致癌程度比較低,也不能完全說沒有。

人們擔心手機可能會導致癌症最主要還是考慮到手機可能產生的“射頻輻射”。射頻輻射通常沒有足夠的能量通過直接破壞細胞內的DNA來導致癌症,但在高強度下,有可能加熱身體組織。

腦瘤需要10年以上的潛伏期,本來發病就比較晚,而且腦部是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多半要到40、50歲以上比較常見,但隨著手機的使用普及,有年輕化的趨勢。

不過現在手機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上也不是要大家過度恐慌。

使用手機過度的後遺症,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對眼睛的傷害,導致視力惡化,還有因坐姿不正而引起的肩頸痠痛,而嚴重者還可能引發緊張性頭痛、手臂疼痛、手指末梢麻木及頭暈等後遺症。

手機電磁波會破壞DNA導致皮膚老化。

現在有研究發現,愛玩手機的人還會碰上另一個健康的大麻煩,那就是讓你的皮膚老得快。

人們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引發的皮膚老化問題,是因為手機會有藍光,直接照射會造成皮膚細胞變色,導致長斑和其他色素沉澱肌膚的問題,使得加速肌膚老化,身體肌膚暴露在這些光源的時間愈長,對肌膚的傷害就愈大。

此外,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手機的螢幕看,還會讓眼睛周圍的肌肉僵硬,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皺紋。

如果臉部頻繁地暴露在手機的光輻射和電磁輻射下,將會加快皮膚老化。甚至可以從臉部的皮膚狀況,推斷出一個人使電子產品的習慣,因為時常接觸手機的那一側的皮膚,會比另一側更黯淡,還有更多的細紋。

研究指出,手機的電磁波輻射透過破壞DNA使皮膚老化,導致DNA鏈斷裂,阻止皮膚自身修復,也增加了對皮膚細胞的壓力。

很多人喜歡在睡前玩手機,甚至連房間的燈都關了還在黑暗中繼續玩手機。

其實,手機所發出的強光會讓人體的交感神經活躍,讓人繼續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進而讓人睡眠品質降低,而睡眠品質降低正是讓肌膚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會讓皮膚在睡眠時間無法順利完成新陳代謝,相當程度地影響膚質。

雖然現在的實驗只是在動物身上能證明手機輻射會導致癌症及腫瘤,就是說手機的射頻輻射是致癌物。

但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使用手機時,射頻輻射的量十分微小,還遠遠不足以到“有害"的程度。

不過,就算手機不致癌,但它對兒童的影響卻是比較大的,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傷害孩子視力、影響孩子生長髮育等一系列問題。


愛護120


關於手機輻射,網上有各種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雖不知真假,也不免人心惶惶。但是手機輻射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採訪了中國通信學會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的專家,回答如下:

要說手機輻射,我們首先得知道輻射是什麼——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到太陽,小到手機,可以說想要完全遠離輻射的可能性為零。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對輻射加以區分——既然輻射無處不在,那我們還能安然無恙,一是人類福大命大,沒那麼脆弱,二來輻射本身有多種類型,大部分輻射也沒有那麼可怕。

輻射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像原子彈、日本核洩漏、切爾諾貝利產生的輻射,就叫做電離輻射,一般稱為射線,比如: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X光-倫琴射線等,也就是人們平時談之色變的真兇。它會破壞生物體的細胞結構,是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令人恐慌的電離輻射,日常生活中的電風扇、手機、電磁爐等電器,以及通信基站所產生的的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的範圍。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熱效應,人體70%以上的水分子,受到電磁輻射後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體內器官周圍的溫度。

第二是非熱效應,電磁輻射會打亂和干擾人體器官和組織中存在的微弱電磁場,如被X射線過多照射後,雖然身體不會發熱但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三是累計效應,即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久而久之產生的累積性的影響。

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少量電磁輻射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只要我們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使用電器物品適當的方法以及一個正常的心態,便大可不必擔心電磁輻射的問題。且這些輻射的效果實在微乎其微,我們可以通過下表來做一個瞭解:

可以看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談輻射色變。至於為了遠離輻射而不玩手機的這種說法,其實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探索手機輻射是否致癌。研究納入13個國家的萬餘名受試者,其中包括2765例腦膠質瘤、2425例腦膜瘤、1121例聽神經瘤、109例腮腺惡性腫瘤和7658例正常對照者。最後的研究結論是:使用手機並未增加罹患上述腫瘤的風險。生活中常見的產生非電離輻射的包括微波爐、無線WiFi、手機、雷達、電視、電腦等。非電離輻射不會殺傷細胞或破壞DNA,而是產生熱效應,這和曬太陽導致體溫升高是同樣的原理。

回答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可以安心地玩手機啦?不過中國科普博覽還是要提醒大家,不知看到這裡,手機輻射雖小,長期低頭和用眼卻會引發其他疾病,大家可不要因小失大哦!


中國科普博覽


現代社會很多人可以少吃一頓飯,少看一場電影,但是不能沒有手機。手機已經嚴重浸入人們每日的生活,大家離不開手機,每天買東西刷單、坐車刷卡、拍照、瀏覽新聞等等,真是時時刻刻離不開手機了。很多人甚至睡覺都抱著手機,手機從買了之後就不關機,這樣到底好不好。坊間一直流傳手機輻射致病的傳說,到底是真的嗎?

2010年左右英國有研究發現:手機的致癌性可能比香菸更強。這也成為迄今為止關於手機最新、最嚴重的研究提示,將人們對手機輻射的關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資深電磁環境專家、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趙教授是這樣說的“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手機輻射部位強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天線部、聽筒部、鍵盤部和話筒部。”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有些小廠家或者山寨手機更成了“輻射大戶”。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負責人曾這樣說:“有些小廠家或者山寨手機原材料質量、結構設計、發射參數都不合格,為了節約成本和追求功率,在輻射方面超過了國家標準,有的甚至超標50多倍,這有可能對人體是有害的。”

其實關於手機輻射是否有害的爭論很多。與以上提到的研究相比還有很多研究提示手機輻射對人體並無害處。那麼,我們到底應該聽誰的呢?我的建議是:對於晚間睡眠時把手機放到床頭的這種不健康行為還是建議改正的,畢竟夜間休息時候儘量清除掉一切可能帶來的電離輻射干擾及汙染是沒有錯的。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


張之瀛大夫


筆者認為手機輻射是絕對存在的,只不過是以一種人眼無法察覺細微方式傳播影響著我們。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隨著時間長度的加長,我們身體各種性能情況多少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我們應該來了解一下手機輻射。(手機通過電磁波進行信息傳遞,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天線、外觀設計等因素,在實際使用中,手機輻射的大小還和手機與基站之間的距離、使用者周圍的地理環境、基站的設置情況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講,手機離基站越近,輻射就會越小,反之就越大。

目前我國規定,手機終端的峰值功率必須滿足國家標準,這個功率是在安全範圍內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山寨機為了追求通話效果、加大手機的發射功率,從而產生較大輻射的情況。

美國研究人員稱手機輻射能改變人類基因,儘管這個報告還不能證明手機輻射能破壞DNA,但部分實驗表明這些輻射可以導致人體血液細胞的基因改變;一名英國專家也曾提出警告,手機可能會釋出有毒的水銀氣體,對腦部造成損害。 輻射專家認為,手機輻射在剛接入或發射的幾秒內最大,這時應距離身體最少10釐米遠,離得越遠越好,轉入正常通話後,輻射量會衰減一半。

另外,男士習慣把手機裝在上衣左邊的口袋裡,緊貼著心臟,同樣也會對心臟有影響。對於戴心臟起搏器的人,電磁輻射還會干擾起搏器的工作。專家提醒手機使用者,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手機輻射對心臟有多大的影響,但手機使用者應該給予重視,手機開啟的瞬間,最好遠離身體,手機不要掛在胸前或者裝在上衣左邊的口袋裡。

建議:

外出時,手機攜帶較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儘量放在包的外層,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男士可將手機放置手機包或公文包裡、女士可放進隨身挎的坤包,既可減少手機輻射,同時也減少被盜的機會。

當休息在家的時候,可以將手機放在客廳,既不需要隨身攜帶,又能在電話響起的時候能夠及時接聽。我們都知道,手機離開人體越遠,其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就越小。尤其是夜晚睡覺的時候,手機放置的位置最好離人體2至3米,讓手機輻射的傷害減低為零。

夜晚睡覺之時,最好遠離手機,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最好關閉手機,實在不行,那就把手機放遠點,別放在靠近大腦的床邊就行了。

說是這麼說,建議同時也給到了,但有多少小夥伴真正能做到呢,實際上應該很少很少!養成良好習慣,現在開始也不遲。


天極網


手機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一般情況下是安全的,只要你使用的是合格產品,睡覺時放在床頭也不用擔心對身體不好。

不過更嚴謹點兒說: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輻射對人體有無害處取決於該產品的SAR測試結果是否滿足相關標準。

SAR值是什麼?SAR即無線產品之電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全稱為Specific Absorption Rate(電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測量手機產品的SAR值,通俗的講就是測量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否符合標準。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為:以6分鐘計時,每公斤腦組織吸收的電磁輻射能量不得超過2瓦。比如我國的SAR相關標準為YD/T1644,進網測試要求SAR限值取10g平均值,限值為2.0W/Kg。

@TÜV萊茵深圳物聯網技術評估中心

SAR值怎麼測?多數廠商會將產品經由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做相關測試,比如我們TÜV萊茵。上圖是國際最先進的DASY 6測試系統,我們的工程師用它為手機和其他無線電子產品進行SAR測試,能實現25%的效率提升、結果也更具可靠性。

TÜV萊茵使用的DASY 6測試系統

測試時,探針在模擬人體血液的面板裡“游來游去”,測試實驗數據同步傳輸到計算機中,通過公式運算得出結論。簡單總結:SAR值越小,說明該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越小。

還有哪些產品要通過SAR測試?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大功率藍牙耳機、路由器……等等等等,任何帶有WWAN或WIFI功能的產品,一旦使用距離和最大功率超過了規定的豁免限值,都需要根據法規測試以保證輻射水平對人體安全。因此建議大家在購買無線產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SAR測試合格的產品。


https://mp.weixin.qq.com/s/A5WhI4N0dd_t44ff8XhFI

“無線”世界,無限輻射?專家告訴你手機電磁輻射的真相!

TUV萊茵


以上答主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啊,不要見風就是雨。談電磁輻射怎麼可以不區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你見過哪家的wifi向外發射核輻射的呢?

電離與非電離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波,但是兩者之間的能量天差地別。

電離輻射的粒子能量可以使得原子的核外電子發生電離(脫離原子核)和激發,可以輕易破壞人體生物組織中的化學鍵,長期被高能電離輻射照射讓會讓你的免疫系統遭受致命打擊,繼而出現各種併發症,差不多就只有回家等死。

在談到基站發出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時,我國通常使用“電磁輻射”一詞。實際上,在用詞上,國外一般都稱為“電磁暴露”或者“電磁照射”。採用“電磁暴露”或者“電磁照射”用語的話,可能會減輕對大眾的心理壓力。目前在有關的行標和國標的起草過程中,都逐漸使用了“電磁暴露”或者“電磁照射”的說法。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基本上的都是電磁照射(非電離輻射),諸如手機網絡、WiFi、藍牙等等這些都屬於非電離輻射。這種非電離輻射對應人體影響有限,而且危害程度較低,但過量的電磁照射對人體一樣有傷害作用,因此目前有許多國際的、國家的文件都規定了電磁暴露的人體安全限值,使用基本限值和導出限值來給出電磁照射限值。

國際上,有兩大主流標準:

ICNIRP標準

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發佈的標準,主要使用範圍在歐洲、澳大利亞、新加坡、巴西、以色列以及我國的香港特區。目前,移動製造商論壇(MMF)正在中國積極進行宣傳活動,希望中國也能夠採用ICNIRP標準。

美國IEEE標準

主要使用範圍在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等。

ICNIRP標準限值:在900MHz時,公眾導出限值是450mW/ cm2,職業照射的導出限值是2250mW/cm2。

IEEE標準限值:在900MHz時,公眾導出限值是600mW/cm2 ),職業照射的導出限值是3000mW/cm2。

我國目前使用的電磁照射標準是GB8702-8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它在30MHz~3GHz之間的公眾導出限值是40mW/cm2。這個標準覆蓋了目前我們常接觸到的手機頻段,具備實際意義。

而這些標準都是手機廠商在製造手機並銷售前必須通過的安全認證,確保不超過標準要求限制

題主很關心手機晚上要離睡覺的距離多遠才安全的問題,目前沒有相關研究可以用數據來告訴你答案,最安全的措施就是你關機睡覺,求個心安理得。

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發文表示,無論家居還是工作,每個人都暴露在以複雜的方式混合的微弱的電場和微弱的磁場之中。

即使在外界沒有電場的情況下,我們人體內也會有作為正常身體功能的一部分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很微弱的電流。比如,神經會以發送電脈衝的形式傳遞信號;大多數的生物化學反應,包括消化和大腦活動,都伴隨著帶電粒子的重新排布。

電磁照射會讓低頻的磁場可以在人體中感應出環流的電流。電流的強度取決於外界磁場的強度。如果電流足夠大,會產生對人體神經和肌肉的刺激,或者影響其它的生理過程。

在有關非電離性輻射的生物效應和醫學應用的領域,在過去30年中大約已經有25000篇論文發表。雖然部分人士認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但是這一領域的科學知識廣度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的化學物質。根據最近一項對科學文獻的深入回顧,世界衛生組織做出結論,目前的證據不足以確認暴露在低強度下的電磁場會造成任何的健康後果。但是,對於生物效應認識上的一些分歧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一些社會公眾把眾多的症狀都歸結於家中低強度電磁場下的暴露。報告的症狀包括頭痛、焦慮、自殺和抑鬱、噁心、疲勞和性慾減退。到目前為止,科學證據並不支持這些症狀與電磁場中的暴露有任何聯繫。至少

這些健康問題中的一部分是由環境中噪音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的,或者由於心理上對新技術的焦慮而產生的。


超能網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輻射:

從穿越星系而來的宇宙射線、核電站的核燃料到家裡的大理石、地板磚,從醫院的X光機、核磁共振、B超、彩超到陽光裡的紫外線,從手機、無線路由器、微波爐、高壓線到電視臺廣播臺的信號塔、機場的雷達,輻射無所不在,到處都是可能成為人們畏懼輻射的對象。

有些人對“輻射”非常恐懼,你甚至可以買到專門用來屏蔽無線電波的“防輻射孕婦裝”、“防輻射床單”。還有各種諸如“木耳防輻射”、“仙人掌防輻射”、“瓶裝礦泉水防輻射”、“喝酸奶防輻射”等等說法可信嗎?。請問各位讀者,你們瞭解輻射嗎?

目前我們所熟知的輻射分為兩大類,那就是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

二者雖然都成為輻射,但是實質上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今天主要介紹電磁輻射。

是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有效的傳遞能量和動量叫電磁輻射,也稱非電離輻射。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陽及其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圍繞在人類身邊的天然磁場、太陽光、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都會發出強度不同的輻射。

電磁輻射根據頻率或波長分為不同類型,按頻率遞增包括:電磁輻射可以按照頻率分類,從低頻率到高頻率,包括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等。從這些大家熟悉的名稱裡就可以看出,大部分電磁輻射對人體沒什麼影響,因為就連無線電波、可見光都屬於電磁輻射,但是X射線、γ射線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電離,故被列為“電離”輻射。

那麼電磁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影響?

電磁輻射對人體產生的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積累效應。電磁輻射,做為一種傳播能量的方式,可以加速物體內分子的運動,從而使物體溫度上升,這就是熱效應。比如曬太陽,感覺到皮膚微微發燙,這其實就是接受了太陽的輻射,令皮膚的溫度升高。至於有害無害,這就要看程度了,短時間曬太陽對身體完全沒有影響,但長時間暴曬就會導致皮膚損傷。如果把熱效應利用好,還可以成為治療腫瘤、關節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認為功率密度大於0.1W/m2才會出現熱效應。

非熱效應是指機體受到電磁波強度干擾後,自身穩定的微弱的電磁場被幹擾和破壞,溫度雖然無明顯升高,但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致機體受到損害。

積累效應是指低強度、低頻率的電磁輻射通過長期的積累誘發疾病。

電磁輻射的生物學效應在國內外進行了許多研究,也出現了很多爭議,目前只能確定生物效應是存在的,具體危害還無定論。

凡是符合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電磁輻射值對環境都是安全的,醫療單位使用的核磁共振、B超、彩超,微波治療儀都是符合相關規定的,對大眾都是安全的。電磁輻射的防護可以通過電磁屏蔽、吸波材料吸收、接地技術、線路濾波等技術改進的方法。另外,樹木對電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電磁場區,大量種植樹木,增加電波在媒介中的傳播衰減,從而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至於長時間的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目前並無權威的結論。

但總體而言,除了打電話,其餘時間少刷手機,至少對你的脖子,手腕和家庭生活是有好處的。


放射科楊大夫


手機輻射是否會致癌,讓我們來看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的報告: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IARC把致癌物分為4類。手機被列為第4類致癌物。


1.確定致癌:

已經有充分的證據證實的致癌物。

比如吸菸、飲酒、黃麴黴素、嚼檳榔都在這一類!


2.很可能致癌:

具體點說就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比如氯仿、DDT、敵敵畏、萘衛生球、鎳金屬、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


3:可能致癌:

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比如:蘇丹紅、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安定、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三聚氰胺。

可以注意到,很多3類的致癌物我們已經很小心了,比如臭名昭著的蘇丹紅和三聚氰胺。但是有些3類,我們還使用,比如咖啡因、糖精、安定等。


第四類:未知

現有的證據不能對人類致癌性進行分類。

手機輻射就屬於這一類!同屬於這一類的還有咖啡、泡菜等。

歐美人每天喝咖啡、韓國人每天吃泡菜,而中國人每天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最長!


老人可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手機輻射”雖然被定義為第四類,但是上了榜就說明他並非完全清白,只是暫時沒有證據!

或許手機依賴的年輕人會說,你看吧,沒找到任何證據說手機會致癌,不要再危言聳聽!


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DrX健康科普


不久前,美國加州政府發佈了一套指南,教大家如何防範手機輻射。沒想到吧,這可是政府行為哦。我們先來看看裡面主要寫了啥:

  1. 把手機放在包裡,別放在衣服兜兒裡;

  2. 少打電話,儘量發信息;


  3. 打電話時,別把手機放在耳邊,用耳機或免提;

  4. 手機看視頻時,儘量放遠點兒;

  5. 睡覺時,手機放遠點兒;

  6. 電量不足或信號不好時,手機輻射增強,要少用;

  7. 給手機套上“防輻射保護套”沒啥用,可能使其釋放更多輻射。

發這種指南是在變相承認手機輻射對身體有害嗎?還讓不讓人愉快地玩手機了?嘿嘿,別太當回事。美國加州政府一向很有性格,在各方面都很特立獨行,他們發佈的指南不代表國際科學共識。

近年來,手機輻射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但目前科學研究並沒證據顯示手機輻射有害,還需繼續研究。

有人會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把手機信號歸為“可能致癌物”了。是啊,因為一項來自瑞典的研究發現,每天用手機通話半小時以上,堅持 10 年,比不用手機的人更容易患上神經膠質瘤,概率從 0.005% 增高到 0.016%。

由於這個研究有很多槽點,所以科學家們似乎不太認可。給手機扣上“可能致癌物”的帽子,主要是為了保險起見,等以後有了更多研究再說吧。說個題外話,咖啡也是“可能致癌物”呢,大家還喝不喝了呢?

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很多事兒變得更便利,但也不得不說,依賴或沉迷手機帶來很多問題。每天早上上班時,我看到地鐵裡幾乎所有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又以打遊戲和看影視劇居多。手機社交越發便利,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卻越發疏遠,明明可以當面溝通的事,卻偏要隔著屏幕來說。有些人似乎已經喪失了直接交流的能力。最可怕的是,人們走在路上或開車時玩手機,造成很多意外事故,掉井裡、撞在電線杆上、發生車禍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點需要格外引起我們的警惕和反思。

我認為,擔心手機輻射或許不是一件完全的壞事,起碼可以讓人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去集中精力做自己真正感興趣且有意義的事,比如去戶外運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答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


健康行者




中國是一個手機大國,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親密伴侶,如果就好沒有手機恐怕會成為一件可怕的無法想象的事情,我們來看看手機對我們的危害吧:

  1. 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髮等症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激感。
  2. 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即使在輻射較小的待機狀態下,手機周圍的電磁波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內分泌功能,導致女性月經失調。另外,電磁波輻射還會影響正常的細胞代謝,造成體內鉀、鈣、鈉等金屬離子紊亂。

  3. 經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精子數量數目可減少多達30%。有醫學專家指出,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機能。
  4. 歐洲防癌雜誌發表了專家對1617名腦癌症患者的研究報告,長期使用手機的人患眼癌的機會比不用的人患腦癌的幾率高出80%。

如果睡覺之前玩手機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免疫系統功能是手機輻射人體的重要危害、循環系統功能和生命發育功能也會嘗試不小的影響。睡前如果是充電的手機應該遠離2米以上距離,如果不是充電保持1米距離就可以,最好手機不要放在臥室,這樣更有利於健康。

還有藍光的危害,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藍光大量存在於電腦顯示器、

熒光燈

、手機、數碼產品、顯示屏、LED等光線中,該波長內的藍光會使眼睛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嚴重威脅我們的眼睛健康。波長400-48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每天是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的用眼健康問題開始困擾每一個手機依賴者,為了自己的健康,請適度是用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