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婦女節剛剛過去,社長刷到一個消息——

一個女性產後用品的商家,希望能在ABC電視臺和奧斯卡頒獎禮上插播自家的廣告,卻被拒絕了。

理由是——

“在展示產品用途和部分裸露上,顯得過於生動具體。”

遭受如此待遇,難道它非常“辣眼睛”?

其實,片中僅僅只有幾個鏡頭:

深夜,一位新手媽媽被嬰兒的哭聲吵醒。

她疲憊地旋開床頭燈,穿著笨重的網眼褲和“尿不溼”,一步步挪去廁所。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可能是產後尚還虛弱,她每走一步,都會累得連連喘息。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此時,嬰兒的啼哭聲愈發洪亮,媽媽不得不加快速度,處理她流血的身體……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全片不到兩分鐘,沒有露點,沒有大尺度。

可偏偏是這些畫面,被認為逾越了播放的限制。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生育的“九九八十一難”

廣告被拒播後,引發了不少爭議。

為何?

或許可從評論區一窺究竟——

“那些產後畫面,已經經過美化。”

“過於生動具體”的理由,恰恰反映了對生育之苦的無知。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這隻展示了產後問題中最輕微的一部分/微博評論

真正的產後生活什麼樣?

美國女星碧昂絲曾用鏡頭,記錄下自己產後100天的日常。

體重飆升至198斤、全身浮腫……

為了儘快恢復身材,她不吃糖、魚肉、乳製品……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忍飢挨餓。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身體的變化超乎想象/紀錄片《歸家:碧昂絲作品》

而這,僅僅是一個“細枝末節”,更多的尷尬不為人見。

比如產後惡露。

它是子宮蛻膜脫落的產物,伴有瘀血黏液等,像大姨媽一樣附帶血腥味。

這就意味著,至少3周,媽媽們得靠“尿不溼”才能正常生活。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沒來大姨媽,身上卻有股血腥味兒/Glamour Videos

再比如,膀胱脫垂。

分娩時的巨大壓力,使膀胱和子宮脫垂,進一步導致漏尿。

稍微打個噴嚏、咳嗽一聲,就得趕緊往廁所跑。

被它困擾的Ella陳嘉燁,有時候整個褲子都會因此溼掉。

怎麼解決的?

她做了懸吊手術,用“兩根線”將膀胱吊起來,尿失禁問題才得以緩解。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產後打個噴嚏就漏尿/《脫口秀大會》

除此之外,陰部疼痛、產後痔瘡……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哪怕把這些都熬過去了,還得面對哺乳那場漫長的“刑期”。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一向堅毅的章子怡,都只能用“痛不欲生”來形容 /章子怡微博

如果說,生理上的麻煩事兒還可以治療,精神上的困擾,則近乎無計可施。

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談及自己產後的狀態,袁詠儀仍心有餘悸:

“看到媽媽拎著兩個菜回來,我就哭了。”

莫名奇妙地想哭、一點小事就會憤怒,是多少新手媽媽的噩夢。

《2018中國產後康復服務白皮書》顯示,上萬名中國育齡女性中,像這樣“鬱悶、煩躁”的人超過4成。

431名住院分娩的女性中,產後抑鬱發生率更是高達34.8%。

當我們以為,哄著孩子入睡的媽媽,正沉浸於育兒的幸福中時,她很可能正與灰色情緒纏鬥。

當然,這些例子不能代表全部,也有一些女性,從未遭受以上劇烈的痛苦。

但,未遭受,不代表不存在。

“你們或許真的幸運,但她們,真的不是矯情。”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一個“惡性循環”

既然生育過程如此痛苦,為何很少有人提及?

仔細想想,它可能來自於一個”惡性循環“。

首先是偏見。

自古以來,我們習慣於把鮮血看作是汙穢之物,與母親“一塵不染”的形象不符。

再加上,新生兒誕生的過程涉及原始慾望,在很多人看來,這並不體面,甚至值得“羞恥”。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網友微博

這份“羞恥感”不僅存在於他人眼中,也根植於不少女性的內心。

北京三甲級醫院醫生、知名博主六層樓曾談起婦產科的“特殊性”。

他說,醫院婦產科的病人和男士泌尿外科的氛圍不太一樣。

前者往往會有一種羞恥感和愧疚感,她們覺得自己得病是不應該的:

“我怎麼能得這種病,我怎麼能給家裡添麻煩?”

當這種感覺層層疊加,”對生育過程諱莫如深“便成了人們約定俗成的事。

造成的結果是什麼呢?

無知。

前不久,一位微博博主震驚地分享“新發現”。

原來,女性坐月子時,要流將近一個月的經血(其實是產後惡露)。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微博博主@你扯到我腿毛了

評論區中,也滿滿驚訝。

“驚呆了!”

“我24了,這是第一次知道惡露。”

一個正常的生理知識,成為了“冷知識”。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微博評論

當大家都對這些痛苦一無所知,也就很難對孕婦感同身受。

一位網友向老公傾訴對生產的恐懼,希望能得到一絲安慰。

不想,回應風輕雲淡:

“哪個女人不生孩子?”

“男人的辛苦你怎麼看不見?”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微博網友

無獨有偶,某訪談節目中,當妻子們哭訴產後抑鬱的痛苦時,丈夫們的反應驚人地一致。

“我感覺這個不是抑鬱。”

“你就是太矯情了!”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熬得過苦,成為正常現象。

發自本能的恐懼、委屈,反而成了矯情、脆弱。

無怪乎新手媽媽們遭遇頹喪時,先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李艾在節目《新生日記》中,分享了一位朋友的故事。

有一次,那個朋友推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去公園。

突然,她打算就此走開,把孩子留在那兒。

“如果我就這樣回家,是不是人生就能重新開始了?”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她馬上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創傷協會主席Maureen Treadwell的話,恰好可以解釋這種心理。

“這個體系,還有主流文化,灌輸給了女性一些錯誤的期待。

誤導女性以為分娩是個絕妙的,充滿能量的體驗。而如果感覺不是這樣,那這個女人就該為自己感到羞恥。”

當“母親”這個詞被捧上神壇,退縮和猶疑,似乎成了“罪惡”的想法。

新手媽媽們一面忐忑地接受不絕於耳的稱頌,一邊又把痛苦深埋心底。

一個接一個女性,就這樣趟過“生育”的鬼門關,同時對其中的艱辛閉口不言。

只剩那些心懷憧憬的後來者,尚不知道在選擇這條道路時,所面臨的風險和代價。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那些痛苦,也有被看見的權利

其實,我們從不吝於對“孕育新生命”的稱頌。

每逢婦女節、母親節、感恩節……朋友圈總會被歌頌母親的話語刷屏。

然而,近些年來,恐婚恐育的年輕人似乎越來越多。

原因出在哪裡?

如果說,以前我們心懷憧憬,是源於對生育痛苦的無知。

那麼,現在的恐懼,可能同樣出自對它的不完全瞭解。

一位網友坦言,自己恐育的心理,源於一幅產婦生子的科普條漫。

條漫中,產婦劇烈的疼痛感嚇到了她。

從此,長輩一催生,她便連連拒絕。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微博網友

Ella在《脫口秀大會》上聊完自己產後漏尿的經歷後,特意補充了一段話。

“其實大家也不用害怕,現在的醫療科技是非常發達的,這些狀況都是可以康復的。

而且,當你看到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時,聽到他喊你‘媽媽’的時候,這一切都值得了。”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說到底,應不應該走生育這條路?

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你需要的,是權衡——

那份孩子帶來的幸福,能否壓得過即將面對的痛苦?

重要的,除了做出選擇。

還有完整地“看見”,這份選擇背後的代價。

正如《82年生的金智英》裡,面對長輩的“催生”,女主所說的:

“生孩子這個決定,並不像在市場上決定買哪條魚,或者哪種肉那樣輕鬆。”

奧斯卡不敢播的禁片,我偏要推薦

懷孕後身體的變化、事業家庭的取捨……

多次重申這些,不是為了歌頌女性的偉大,也不是渲染生育的苦難。

只是,當生育這件事情被完全地、客觀地看見的時候,我們才能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與此同時,女性才能獲得真正的幫助與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