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一個2000年的未解之謎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童鞋們是否還記得,《周易》算卦的方法在孔子寫的《繫辭》中有詳細教程。(注:其實《繫辭》是不是孔老二寫的也有爭論,以後單獨嘮嘮這事)


周易中一個2000年的未解之謎


很多佔卜算卦的人都在用《繫辭》裡的方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方法的第一步就有很多未解之謎,或者說孔子寫的語焉不詳,也沒解釋,搞的2000年來很多國學大師查遍古籍爭論不休。


事情發生在《繫辭》開篇第一句話。


《繫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看不懂吧?憋怕,我來解釋一下。


話說算卦怎麼算呢,你要找50根蓍草。舉手問蓍草是神馬的同學請看我之前的文章《揭秘是如何誕生的》。


哪裡去找?某寶上就有賣的,很多,很多。(由此看來是不是愛算卦的人很多呢?)


好了,你有50根蓍草了,焚香沐浴更衣洗乾淨,哈哈,回來!把褲子穿上!逗你的,不用洗乾淨也行,至少孔子寫的教程裡面沒說要要乾淨。


然後去掉其中一根蓍草不用。


為啥?因為教程裡說了,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啥是大衍之數?為啥只要用四十有九根?就這第一步,就是2000年的未解之謎!


先說大衍之數是什麼。


大衍之數基本沒有爭議,意思是天地相加的數字。只有咬文嚼字的人對"衍"這個字的爭來爭去,這些都是窮經皓首鑽研考證之學的書呆子,不要理他們(這句話是不是得罪了很多人,敢說這句話是不是很牛筆?)


關鍵在五十這個數字是什麼相加出來的,爭議了2000年了,我看都是很無聊的,也怪孔老二,你說你寫書就寫書吧,非要寫的留個疑問,真懷疑孔老二是不是故意的。


既然是天地相加等於五十,那就看看主流的觀點都有哪些。我帶大家用排除法驗證一下,這些方法都是根據孔子的書逆向倒推的,排除的標準特別簡單,哪種觀點找不到漏洞,哪種就是對的,反之就是一派胡言。


觀點一:

1、2、3、4、5、6、7、8、9、10。十個數字,奇數是陽,代表天;偶數是陰,代表地。

第一步,奇數加一起是天的數字,1+3+5+7+9=25;偶數加一起是地的數字,2+4+6+8+10=30;

第二步,再把天地數字加一起,25+30=55。這就是大衍之數。


童鞋們看出問題了嗎?

漏洞1:加起來不等於50,而是55啊。

漏洞2:乾脆直接把十個數字相加,非要搞成兩步,顯得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漏洞3:既然只用49根蓍草,那就要減去6根,為神馬要減去6根呢?說不通啊,有人說一個卦是6根爻,所以減去6,那你出來給我解釋一下,既然算卦的結果第一步就減掉了,那你還算個毛啊?

漏洞4:《周易》爻辭裡面都寫初九、二九、上九之類的,說9就是陽的極限了,上面就沒有了,你怎麼冒出來一個10呢?和《周易》核心觀點不符啊!還有,那些用二進制算法研究《周易》的出來走兩步,二進制算法是0~9一共十個數字,哪有10???有本事你給我解釋一下!


結論:這個觀點錯到漏洞百出,有誰跟你怎麼說,你可以噴他了,記得噴狠一點。


觀點二:


周易中一個2000年的未解之謎


雙數之和,天一:一單,地二:一雙,天三:一單一雙,地四:二雙,天五:一單二雙,地六:三雙,天七:一單三雙,地八:四雙,天九:一單四雙,地十:五雙。天數一、三、五、七、九共有五單十雙,合二十有五。地數二、四、六、八、十共有十五雙,合三十。天數之中藏十雙與地數十五雙合二十五雙。既"大衍之數五十"也。


漏洞1:天和地怎麼變成還有1、2、3了?解釋一下?歷史上無人解釋,看來是瞎jb亂說的。

漏洞2:和觀點一一樣,也整出來結果是55,不是50,解釋一下。有人說是古人都取整數,55取整數就是50。算卦占卜問天問未來這種大事真隨意啊,你咋不整個四捨五入呢?


結論:這個觀點閒的牽強附會,含糊不清,赤裸裸的瞎編。


觀點三:

太極,也稱"太一"(1)

兩儀:陽一(1) 陰二(2)

四象:太陽一(1),少陰二(2),少陽三(3),太陰四(4)

八卦:乾一(1)、兌二(2)、離三(3)、震四(4)、巽五(5)、坎六(6)、艮七(7)、坤八(8)

再把括號裡的數字相加,正好等於50,對上了!


結論:按照排除法,只有這種觀點找不到漏洞,既然是逆向推演,找不到漏洞,又正好等於50,就能被認為是正確的。


童鞋們,就上面這個大衍之數為五十就爭論2000年了,這麼簡單的判斷,還有那麼多書呆子樂此不疲的考證爭論2000年,真乃是千古奇觀,其實就是一個10分鐘就能搞懂的問題而已。


就這個爭論2000年的未解之謎就是看你懂不懂《周易》的關鍵,下回遇到同行,你先考考他,一考就知道他是不是半吊子水平。保證管用!童叟無欺!


好了,準備好50根蓍草,減去一根,這根蓍草叫做太一(意思是萬物的起點,既然是萬物的起點和原點,那就不會變化,不變就不用了,所以去掉)。


接下來就用49根蓍草開始算卦了。


下回講講算卦後面的方法,先嘮叨到這兒。有問題的歡迎舉手,下面留言就行了。

另外,歡迎來辯!

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