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年底了,公司發送了一條群郵件。大概內容是,由於2019年整體效益不好,

公司只得將年終獎減半,而且,能得到年終獎的員工比例也下調到30%

郵件一出,辦公區四處想起了窸窸窣窣的討論聲。坐在我旁邊的小劉很生氣,他是去年才入職公司的,當初公司的HR告訴他年底有年終獎,盼望了幾個月後落空,確實也不免讓人失望。

然而,經濟環境如此,公司出此下策實在也是不難理解。小劉明白這點,他也就氣了3分鐘,隨之而來的情緒就是無奈和感慨:

“哎,要是有規定讓公司必須有年終獎就好啦,哈哈。欸,不對,最好是把北京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一萬五、兩萬,那就很爽了。這算不算白日夢?”

聽罷小劉的這番話,我心裡暗搓搓地說:這可不是白日夢,真要是像你說的那樣,可就是噩夢了。

看似蜜糖,實則砒霜的最低保障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在巴菲特與芒格共同出席的伯克希爾50週年股東大會上,芒格公開表示: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十分愚蠢,只會損害窮人利益

這明顯和我們的理解相反,難道不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之後,窮人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嗎?芒格為什麼會這樣說?不急,來看幾組數據。

在美國,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會優先公佈失業率數字。失業率數字是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同時,它又是每個月最先被公佈的數字。所以失業率指標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

由此,失業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發達國家的失業率一般保持在4%-8%,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失業率數字維持在4%-6%是正常數字。

2003年,《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則報道指出:“瑞士的失業率在2月份接近5年來的最高水平,達到3.5%。”

瑞士的失業率最高值近20年,最高也控制在4%以內。

新加坡的失業率常年保持在2.1%的水平。近些年一度達到了2%以內。

1991年的中國香港,失業率低於2%。

它們中很大的共同點就是——沒有最低工資法。


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書中寫道,在加拿大有大約85%的經濟學家認為最低工資法增加了低技能工人的失業率,而在美國,有90%的經濟學家也這樣認為。

不止最低工資法,弔詭的是,好像只要在勞動市場上投注“保障性福利”,獲得的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2000年,51.5%的德國失業者的待業時間都長達一年,甚至更長;而在美國,僅有6%的失業者是長期失業。然而,隨著美國國會延長了支付失業補償金的期限,失業一年及以上的美國人在2011年上升至31.3%,而德國當年是48%。

雖然經濟學很難做出絕對的判斷,但從各國的數據中看,最低工資的保障的確不像是蜜糖,反而確實像查理芒格所說,是荼毒窮人的砒霜。

沒有人能夠對價值做出保障

國家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邊界的。

最低工資能夠被硬性規定,但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無法被強行提高

——慢下來,仔細思考一下前面這句話。

經濟學中認為,最低工資法對於窮人的“迫害”源於以下3點。

1、已就業人員有可能因此丟掉工作。

假設這樣一個場景,A城市的居民原本沒有最低工資法,社會上存在著一部分最底層勞動人民,他們的月薪只有1200-1800 A幣。

這時候,最低工資法出臺了,規定A城市的最低工資為2000 A幣。

假如你恰好是那些底層勞動人民的老闆,你會怎麼做?

不要想當然地以為這是一個道德問題,這是實實在在的數學問題。如果真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工人集體提升工資,可能公司會直接倒閉,到時候就不是某幾個工人失去工作的問題,而是在你這裡幹活的所有底層勞動人民全部失去工作。

所以,這是一個讓部分人失業還是讓全部人失業的問題。

也不用怎麼思考,作為老闆,你會開除部分員工,然後把剩餘員工的工資提升到最低工資標準。

像你一樣的老闆有很多,和你們企業有共同遭遇的企業也有很多。這麼一來,A城市的失業率自然就會上升。

2、未來勞動力進入職場的門檻被提高了。

還接著上面的例子。

即便你真的是一個有勇有謀又善良的老闆,集體提升工資,企業正常運行。那未來呢?

之前招人的時候你還可以收納那些價值在1000多A幣的人,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2000 A幣之後,你的企業必然只要價值高於2000 A幣的人。

全A城市的用人標準在同一時間提高,導致的結果仍然是輸出價值低的底層勞動人民得不到工作。

失業率依然會上升。


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3、最低工資標準導致通貨膨脹。

可能有人會說,憑什麼企業增加的成本非得施加到勞動者身上。我們提高產品售價不可以嗎?

可以,來看看會有什麼後果。

原本只值5 A幣的東西集體漲價到了8 A幣,而產品本身的價值還是那樣,價格高於價值,通貨膨脹就來了。

而通貨膨脹最損害的是誰的利益?仍然是窮人。

富人的收入結構更多元,有錢也不會只存在銀行,他們會去拿錢投資。而窮人就算有點閒錢也只能存到銀行,他們幾乎唯一能做的只是眼睜睜看著通貨膨脹的數字一點點逼近銀行利息。

更不要說那些連儲蓄都沒有的窮人了。

不是經濟學,而是小型職場啟示錄

一句職場閒談,引發這整篇文章的思考。

那麼,迴歸到職場人自身,這些經濟學的知識能夠給我們什麼啟示。

1、不要線性的“想當然”。

還記得開篇的小劉嗎,我們常常會有和小劉類似的想法。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遇見問題,很容易會想:如果管事的機構或個人能夠如何如何就好了。似乎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只是來自於負責這件事的人的不作為。

然而事實可能真不是這樣。

就像前面論述的“最低工資”問題一樣,世事永遠是錯綜複雜的,善意的初衷也有可能導致負面的效果


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討厭公司開會的大有人在,但如果真的取消開會制度,可能又會導致上傳下達的低效率,跨部門間的合作困難等一系列的問題。

沒有人是真正的笨蛋,線性思考的方式才會讓我們變成某件事上的笨蛋。

2、不要指望被保障。

我們很多人也幻想過和小劉一樣的事情。

要是我們的生活能夠一直處於“被保障”的狀態就好了,是不是工作就不再會那麼辛苦,生活會變得更快樂。

事實上,人類到現在都還不確認是否找到了解決貧窮的正確方式,更不要說真的打造出一個理想化的烏托邦了。

最低工資法被寄予幫助窮人的希望,然而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Netflix推出的3集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中,比爾蓋茨表示自己是“致力於消除不平等現象的樂天行動派”,他將自己的大多數精力和時間都放在瞭解決貧困問題上,然而,即使強如蓋茨,也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事情不是“把富人的錢放到窮人手裡”這麼簡單。

我們每個人都有惰性心理,誰也都會幻想可以活在不需勞心勞神的世界中,然而,全人類連讓貧困的人吃飽飯的問題都無法完全解決,我們又怎麼可能寄期望於吃得飽穿得暖的自己“被保障”呢。

3、提升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是唯一的路。

最低工資法之所以無法保障到窮人,其核心問題,就是最底層的人創造的價值不會因為政策而提高。

終究,還是要依靠自己。這不是雞湯,這是經濟學的答案。

想要過得更舒服,除了訓練自己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外別無他法。


查理芒格:窮人的生活,不會因為“最低保障”而變好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止10種方法提升自己,我們並不是沒有提升自己的認知辦法,而是還沒有把想法付諸於行動,而已。

大道至簡,願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