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深度探讨」东方与西方,哪里中庸?哪里激进?

(煎饼卷财经深度闲聊)

下图这些词,你觉得该如何组合?

「欢迎深度探讨」东方与西方,哪里中庸?哪里激进?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近两年前写下的,今天稍作修改,分享出来,希望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问题很宽很深,我也只是做了很浅的描述,仅作抛砖引玉吧。

原文如下(记录于2018年5月):

今天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之前多次思索的一个事:关于中庸和激进、言行和思想、以及它们在中外之区别。这个问题我认为很深奥,也很难讲全面。但又一直觉得很重要,所以还是记录一下。

在我三十几岁的年纪,不敢讲多深的人生阅历,仅凭现有的认知水平闲谈几句。“中庸”这个词,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人历来多喜欢中庸的人和事,少喜欢激进的人和事,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中庸”呢?当下的中庸该是什么?以及它在“言行和思想”上存在的不同?

言行中庸,思想激进;或是言行激进,思想中庸。我们该如何看待?很多国人讲老外太激进,很多老外也说中国人太虚伪。

我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我认为“中庸”代表客观理性的、包容的;“激进”代表不太理性、略走极端吧。在此基础上,把它们与“思想”、“言行”两个词分别搭配。

我们可能会发现:“思想上的中庸”当下多见于老外身上,“言行上的中庸”才多见于国人身上。我们可以联想很多当下现实:嘴上互相说着好好好,思想上却形同水火;内心倾向非黑即白,一好可捧上天,一坏可踏入地;一个人做过一百件好事,只因不小心的一件坏事,就会被否定到泥土里。这些现象,国人有多少?老外有多少?

言行上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但思想上早已想吃人血馒头的人。国人有多少?老外有多少?

反过来,言行上敢于严厉批判、针锋相对,思想上却能包容万象、海纳百川的。国人有多少?老外又有多少?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凡事无绝对。

我们国人是否应该以更大的自信、更大的胸怀,吸收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更“海纳百川”,而不再仅“中规中矩”。若真能做到言行和思想都为新的中庸,那一定是真正的牛人。但如果只能一个是中庸,另一个是激进的话。那我建议还是思想上中庸,言行上激进较为好。言行中庸,思想极端,已经坏了太多人和事。

这应该也是中西文化的核心差别之一。

无丝毫崇洋媚外之意,只是个人思考,也作自勉。

最后,再次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各抒己见,互为学习。


(煎饼卷财经,做独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