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西瓜兄弟”後人“疫”線演繹新故事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王偉宏 陳永團 通訊員 王偉 齊修眾

仲春時節,楊柳吐翠,桃夭花紅。3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淮陽區白樓鎮五穀臺行政村防疫卡點,一名老人正對過往車輛、人員認真核查。隨行的鄉鎮幹部告訴記者,這位正在忙碌的老人就是“西瓜兄弟”的後人。他叫李武瑩,是這個村的村幹部。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到疫情一線,一個多月來一直堅守崗位,和其他村幹部一起守護著群眾的健康安全。

周口“西瓜兄弟”後人“疫”線演繹新故事

西瓜兄弟”後人李武瑩在疫情防控卡點執勤

1947年10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新華社隨軍記者王匡路過淮陽李樓村時,曾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新聞故事《西瓜兄弟》。這個故事不但被奉為中國新聞史上的經典之作,還被收入小學生課本,影響了幾代人。

當年的“西瓜兄弟”老大叫李坤剛,老二叫李坤山,這對親兄弟家住李樓自然村,當年都是種西瓜的好手。兄弟二人早已作古,老大李坤剛的孫子李武瑩今年63歲了。疫情防控期間,在該區武裝部及鎮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當年的“西瓜兄弟”故事發生地,在一片片綠色的麥田裡尋找往昔的記憶。

站在當年爺爺種西瓜的地方,李武瑩很激動。他告訴記者,他很小的時候爺爺李坤剛就去世了,對於爺爺,他記憶中個頭不高,但長得很敦實。老人家經常誇劉鄧大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劉鄧大軍過後,西瓜兄弟就鐵了心跟著共產黨走,逢人就講共產黨愛人民的故事。淮海戰役時,西瓜兄弟還分別當上了村裡的生產隊長和民兵連長。老二李坤山後來還兼任幾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他們用親身經歷講革命傳統故事,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受到了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80多歲的該村老支書孫方軒,聽說記者採訪“西瓜兄弟”的故事,就騎著自行車趕到現場。老支書告訴記者:“你們看到沒有,麥地裡那幾棵大楊樹下就是老大李坤剛的西瓜地,當年沒有修公路時,那裡是一條南北大路,‘西瓜兄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因為和“西瓜兄弟”是鄰居,孫方軒小時候就經常去他們家玩。上世紀50年代初,孫方軒到了上學的年齡,他看到課本上講述的“西瓜兄弟”故事竟然發生在自己身邊,就跑到兄弟倆家中問當年的情況,兄弟二人曾明確表示,他們就是書中的“西瓜兄弟”,其中追著讓一名小戰士(司號員)吃西瓜的情節他們記憶深刻。

時過境遷,如今的李樓村歸屬五穀臺行政村,該行政村現有人口3443人,有5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769戶村民。李武瑩1994年入黨,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到疫情一線。在執勤卡點,他排查疫區返鄉人員,勸阻出入群眾和車輛,認真登記信息,嚴格進行消毒,築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疫情突發,他時時提醒自己是名共產黨員,有危險挺身而出,有困難迎難而上。小時候,爺爺、父親都教導他,長大後一定要鐵了心跟著共產黨走。

孫以星是五穀臺行政村黨支部書記,他告訴記者,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後,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村幹部,李武瑩毅然決然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第一時間到崗報到,並主動請戰,申請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卡點執勤。大年初一到現在,李武瑩一直堅守崗位。

為增強村民的警覺意識,消除麻痺心理,加強自我防護,李武瑩和村幹部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利用村大喇叭,實時發佈疫情防控消息和防護常識,讓群眾及時準確瞭解疫情最新動態,做好自我防護,少出門、不串門,少聚集、不扎堆,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但防控任務依然艱鉅。”李武瑩告訴記者,他和鎮村幹部一直緊繃疫情防控弦,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繼續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實。

白樓鎮一名幹部表示,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開來,在“西瓜兄弟”故事發生地,他們的後人也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的戰鬥中,用最樸實的方式延續著先輩們愛國愛黨的真摯感情。

“世世代代跟著共產黨走。”這句話是“西瓜兄弟”留給家人的“傳家寶”,他們的孫子李武瑩接過了這個“傳家寶”,忠實履行了一個基層共產黨員的職責使命。據瞭解,目前“西瓜兄弟”的後人還有多人都堅守在防控卡點,決心照著先輩們的步子走,不忘初心一路逆行、抗擊疫情勇當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