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讚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有過失,但很多人在看待他人時,往往總是盯著他人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加以批評打擊,而看不到他人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的優點。他們不願鼓勵他人,不願讚揚他人,因而也得不到他人的鼓勵和讚揚。而一個明智的人會用讚揚來代替批評,讓過錯者感受到溫暖,從而更深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努力工作。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鼓勵、讚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所以,如果他們想要真正幫一個人改變他的缺點和毛病,他們就會給批評穿上讚揚的外衣。


鼓勵、讚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

理髮師在為顧客刮臉前,總會先在客人臉上塗上一層肥皂水,同樣的原理也可用在你自己身上。

我有一個朋友才二十多歲,就當上了一家外資企業中國分公司的總經理。他在公司裡位居要職,可以說是少年得志,又加上個人性格因素,他養成了喜歡罵人,吹毛求疵的壞習慣。可奇怪的是,儘管他在個性上缺陷很大,卻不惹人討厭。

有一次,我到他的公司裡去找他,當我走進他的辦公室時,看到他正對一位年輕的員工說:“昨天你交來的市場策劃方案,封面上文案那幾個字,設計得漂亮極了。”

一向雷厲風行的他平時難得說這麼幾句讚美的話,這次卻讚揚起來那麼幹脆,那位員工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接著說:“不要難為情,剛才說的只是你的字設計得很好看,但是從現在起,我要對策劃方案的內容,一項一項地提出缺點所在。”

他這樣做也許過於刻薄了些,然而所使用的心理學卻是很巧妙的——當人們聽到別人的讚美後再聽到別人批評的話,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鼓勵、讚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

用讚揚的方式開始,然後再批評,就好像牙醫用麻醉劑一樣,病人仍然要受鑽牙之苦,但卻能消除苦痛。

不過,很多人在運用“讚揚-批評”法則的時候,都習慣先真誠的讚美對方,然後一定接一句“但是”,再開始批評。

比如,要改變一個下屬工作不專心的態度,他可能會說:“小李,公司真的以你為榮,你這個季度的工作業績進步很快。但是,假如你在業務技能上再努力一點的話,就更好了。”

在這個例子裡,小李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可是馬上他就會懷疑這個讚揚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讚揚只是批評他之前一個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也許無法達到改變他工作態度的目的。

其實,這種做法完成可以加以改善。這裡只要換兩個字,就會產生和上面不同的效果。只要將“但是”改為“而且”,這個問題就輕易地解決了。“公司真的以你為榮,麥克,你這個季度的工作業績進步很快,而且,只要你在業務技能上用心一點,你的業績就會比別人高了。”

相信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會樂於接受這種帶有鼓勵性的讚許,因為沒有什麼失敗的推論在後面跟著。你的讚揚已經間接地讓他知道,你要他改變他的行為,他也會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達到公司和上司對他的期望。

鼓勵、讚揚永遠比打擊、批評有效

馬戲團在訓練小狗的時候,只要看到小狗在動作上有了小小的進步,他們就會撫摸它,誇獎它,還給它肉吃作為獎賞,結果奇蹟產生了,小狗慢慢地就完全按他們設想的動作進行表演了。

為什麼我們改變別人時不用這種方法呢?為什麼不能用獎勵代替皮鞭?為什麼不能用讚揚代替斥責呢?就算只是很小的進步,也值得我們讚揚,這樣能夠激勵別人不斷地取得進步。

讚揚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往往對人會產生深刻的積極影響,有的讚揚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