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頭老支書傅嘉良今日凌晨3時去世 享年97歲

中國寧波網記者佘蕙

記者剛剛獲悉,今天凌晨3時,奉化滕頭村老書記傅嘉良去世。

據家屬發佈的訃告稱:傅嘉良(滕頭村黨委原書記、終身榮譽顧問)於2020年3月11日3時10分在家中去世,享年97歲。按照家父遺願,喪事從簡。

1960年,傅嘉良擔任奉化滕頭村書記,1997年退休後擔任滕頭村顧問。

擔任村書記37年間,傅嘉良帶領全村人民,開拓進取,艱苦創業,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滕頭建設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如今遠近聞名的花園式農村,在30年前還有一個“有囡不嫁滕頭村”的落後村莊。

從1965年開始,傅嘉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領村民改土造田拔窮根。

這對一個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村莊來說,是一項相當宏大的工程。

滕头老支书傅嘉良今日凌晨3时去世 享年97岁

(資料圖)

整整15個春秋,傅嘉良壓斜了肩膀累彎了腰,帶領全村人投下43萬工,搬掉136個墳堆石礅,填平29個河槽池塘,新挖萬米地下渠道和整修河道,幹砌1400米石坎,鋪設8500米機耕路,終於把1200多丘雜碎田地改造成200多塊方正平展、大小劃一、排灌方便的噸糧田,還增加耕地52畝。

隨後,他們經過探索,又形成農作物間作或輪作、果糧間作、地面立體養殖、山林立體種植等6種立體農業模式,節約耕地47畝。

歷時15年,投入43萬工把1200多塊低窪零亂不齊的靠天田改造成200餘塊整齊劃一的旱澇保收新良田。上世紀70年代末他把村莊建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繞村莊,綠樹成蔭花果香的新農村。

滕頭人將貧瘠的“靠天田”變為肥沃的“高產田”,從此告別了貧困。

滕头老支书傅嘉良今日凌晨3时去世 享年97岁

造田工程結束了,傅嘉良又把目光盯上拆舊房建新房的工程。1979年10月滕頭村召開全體黨員會議,研究通過了拆除舊房重建新村的實施方案。但建房工程完成一半時,個別村民就當“釘子戶”向傅嘉良提條件,要求多分新房,否則就不拆舊房。全村幾百雙眼睛都盯在了傅嘉良身上。可沒多久,“釘子戶”們折服了:傅嘉良拆了自己的舊房,卻不要分新房,自己租房住。那些“釘子戶”終於拆了自己的舊房。

到1987年,滕頭村252戶人家全部遷入嶄新的“農家樓”。

村民的溫飽、住房問題相繼解決了,傅嘉良把村裡的又一個創業目標定位在發展村辦工業上。

奉化是紅幫裁縫的發源地,傅嘉良在1978年底辦起了村裡第一個上規模的企業——滕頭服裝廠。他們向銀行借了一萬元錢作為辦廠資金,廠房是村裡一個養雞棚,縫紉設備是村裡婦女的嫁妝。

滕頭服裝廠成了今天有名的寧波愛伊美製衣有限公司。服裝廠辦成後,滕頭村又相繼辦起了皮件廠、羽絨廠等。這些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傅嘉良隨後又提出了走科技興村之路,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型方向轉變。愛伊美製衣有限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革,成為全國最大羊絨服飾出口生產基地。

改革開放後,他先後搞土地專業承包的試點、畜牧場、蔬菜水果場,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上世紀90年代,村裡全面實施科技農業,與日本大和種子種苗公司合作,建起原種基地,種子收穫後全部返銷日本,初步形成精品、高效、生態的現代化農業格局。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傅嘉良也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他帶領滕頭人進行了深層次的農田基本建設,合理開發農業資源:河邊栽果,水中養魚,魚糞肥泥,河泥肥果,山頂造林,山腰種竹筍,山腳栽種水蜜桃,並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把家園建設成“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繞村莊,橘子渠、葡萄河、綠樹成蔭花果香”的美麗景觀和生態格局。

滕头老支书傅嘉良今日凌晨3时去世 享年97岁

(資料圖)

正是堅持集體道路,調整產業結構,走農業規模經營、創辦村級工業,發展第三產業,重視村生態環境建設,使滕頭村先後獲得“全球生態500佳”、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委會、全國環境保護教育基地等20餘項國家級殊榮。

傅嘉良也多次被省市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富民書記、奔小康帶頭人;1989年起先後獲得市勞模、省勞模和全國勞模稱號,1998年獲中華知名傑出人才稱號。

1997年12月,當73歲高齡的傅嘉良退居二線時,村民們特意製作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鞠躬盡瘁,勞苦功高”八個大字,送給老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