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能救你的只能是“水庫式”長期經營-再讀《華為的冬天》

疫情下,能救你的只能是“水庫式”長期經營-再讀《華為的冬天》

來自陳毅賢個人微信公眾號:靈魂經營(sinoroad_chenyixian)

本文字數:3780字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今天是3月第一天,3月1日。

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整整過去38天。


這次疫情,不是誰都能拯救大廈之將傾,而是長期主義才能力挽狂瀾

這次疫情,不亞於經歷一場金融危機,當疫情還在美國、法國、日韓等國蔓延之際,上週全球股市一瀉千里已經表達了投資人對資本市場的悲觀情緒。

這絕對是一場大考,


對於很多老闆來說,還不知道什麼時間、如何以及還能不能交上答卷。

平時不注意“危機”經營的企業來說,“兵來無將擋,水來無土掩”,各種“臨時抱佛腳”,聽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的建言獻策,甚至“病急亂投醫”,反而自己亂了方寸。


很多專家講的都是歷年的“真題”,如今你已經在考場上,面對的是“戰時”場景,專家們並不能與你感同身受,對你“裸考”的你多點“臨場發揮”的技巧。

不是誰都能拯救大廈之將傾,而是時間-長期主義才能力挽狂瀾。

暴風雨過後,能扛過去的自然就扛過去了,扛不過去的,深刻的長記性,從頭再來過。


正如非典,舉國之力很重要,遏制了不大規模人傳人,


但殺死病毒起決定作用的是時間-北方4-5月份氣溫回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彷彿又按下了重啟鍵,經濟復甦,到處又都一派草長鶯飛,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

只是,我們長記性了嗎?


並沒有!


我們依然對中國的“大市場”、“大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滿目樂觀,尤其在天晴的時候不修繕屋頂,不保持危機感和穩健經營的經營觀,不為將來做未雨綢繆。


沒有所謂的什麼“黑天鵝”,有的只是我們要習慣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確定-基於長期主義的經營手法。

為什麼那些能“未雨綢繆“,時刻保持”危機“壓力經營的”優等生“來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應對經營危機,不但能化危機為無形,反而還能從危中找到更多發展的契機,實現了飛躍式成長。如經歷過生死大考的華為,崇尚阿米巴穩健經營的日本京瓷以及推行”水庫式“經營的松下。

何為正確的經營?


疫情之下,我們再重讀《華為的冬天》,你要品,要領悟,要真正讀懂。



企業無論大小,保持時刻直面“恐懼”,才能強悍的活著

疫情下,能救你的只能是“水庫式”長期經營-再讀《華為的冬天》


《華為的冬天》是任正非的一篇演講稿,寫於華為形勢初入佳境的2000年,


當年華為財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這年華為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


就是在這時,任正非提出了“華為的冬天”,業界一片譁然。


有人認為任正非是在為IT業敲響的警鐘,


也有人說任正非是在“作秀”,


還有人猜測是華為在為人事改革造輿論。

但就是這樣一家處於高速發展期或者說是處在“春天”裡的企業,卻在研究“冬天”的問題,研究危機,研究失敗。

用任正非的話說,“十多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我們看到,從2000年開始,任正非幾乎每年都喊“狼來了”,“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我們的企業離倒閉不遠了” ……


但就在2019年,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貿易戰的華為,財報預測,收入高達8500億元,是2000年收入的38倍之多。

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但成功的企業始終堅持阿什法則,直面問題不沉浸在安逸之中,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更大的成長機會。

應對恐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恐懼,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強悍的華為!


保持長期經營主義:“深挖洞,廣積糧”

在危機意識的指引下,在經營上,我們看到華為一直秉承“深挖洞、廣積糧”的長期經營主義。

深挖洞:建立自己的壁壘;廣積糧:協同共生哲學。

華為從買賣交換機等通訊設備開始,每年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要投入研發,而且還要給研發部門下指標,必須花完當年預算的研發費用,到目前,每年投入大約150億-200億美金的研發費用。

在“貿工技”的經營模式爭論中,華為早就華麗轉身,變成了“技工貿”,有自己核心技術和產品,在通訊領域能和世界巨頭抗衡的看家本領,這就是壁壘。業務也從2B,2G,延伸到2C,手機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

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一直處於“備胎”狀態的“鴻蒙”終於可以轉正了,當我們知道這消息的一剎那,是為中華民族的自有技術和品牌而驕傲,如同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一樣,令人激動得幾乎熱淚盈眶。

在《華為的冬天》,任正非強調,我們不能短視,不能老想著自身短期利益,如何要和平共處,這就是一種長期主義的精神


疫情下,能救你的只能是“水庫式”長期經營-再讀《華為的冬天》


在2019年,任正非提出可以向美國公司提供5G專利、源代碼、技術藍圖,這就是一種協同共生的經營哲學,更是長期經營主義的經營哲學。

當然,廣積糧更多還體現在保持公司的正現金流,在《華為的冬天》裡,任正非強調:“我們的電子產品越買越多,但利潤越來越少,一定要提升貢獻率”。保證公司即使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也能挺一年以上,這些在華為的其他經營機制中也有體現的。


“水庫式”經營原則: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

想到任正非的“深挖洞,廣積糧”,我想到了日本的兩個經營之聖: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我分享的”水庫式“經營,是稻盛和夫先生受松下幸之助“水庫式”經營啟發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稻盛和夫第一次有幸聆聽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講。當時松下先生並沒有像後來那樣被神化,稻盛也不過是一個無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

松下先生在演講中講到有名的“水庫式經營”。


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庫的河流就會發大水、產生洪澇災害;而持續日曬,河流就會幹。

所以,建水庫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氣和環境的左右並始終保持一定的數量。

經營方面也一樣,景氣時更要為不景氣時做好儲備,應該保留一定的後備力量。

疫情下,能救你的只能是“水庫式”長期經營-再讀《華為的冬天》

聽了這樣一番話以後,聚集著數百名中小企業家的會場裡,不滿意的聲音像波浪一樣傳播開來,但坐在後方席位上的稻盛聽明白了。

“說些什麼呢?不正因為沒有儲備,大家才每天揮汗如雨、惡戰苦鬥的嗎?如果有儲備,那麼,誰都不用這樣辛苦。我們想知道的是如何去建造這個水庫,而你再三強調水庫的重要性,又起什麼作用呢?”

會場裡到處都聽到這樣的牢騷或交頭接耳的聲音。演講終於結束,到了答疑時間,有個男士站起來不滿地提出質問:“如果能夠進行水庫式經營當然好,但是,現實上不能。若不能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進行水庫式經營的辦法,那還值得說嗎?”

  

對此質問,松下先生溫和的表情中露出一絲苦笑, 沉默了一會兒。


然後解釋道:“那種辦法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有不建水庫誓不罷休的決心。”此時,全場啞然失笑。幾乎所有的人都好像對松下先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稻盛和夫既沒有啞然失笑也沒有失望。相反,他受到似乎像電流擊穿身體似的大沖擊,既茫然若失又驚歎不已。因為松下先生的話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真理。


其一,要有“水庫式”經營的意念。你在經營過程中,才能“深挖洞,廣積糧”的動作,華為從“貿工技“向”技工貿“的轉換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二,做事情要有把事情做到必然性、100%把握的思維和氣勢,付出不亞於任何人。華為銷售的狼性以及研發人員“地鋪”精神就是很好印證。


其三,尊重客觀規律和強調主觀意志其實是一個相互促進的正循環體,越是尊重客觀規律就越能有底氣和激情,而意志越強大就越能找到更深刻、可靠的客觀規律做支撐。


其四,持續進步要不斷反省,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


在《華為的冬天》裡,任正非苦口婆心讓大家必須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


為什麼那麼多人沒聽懂松下幸之助的話而偏偏只是稻盛?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夠“聽懂”松下幸之助的話,是因為他深刻認知並相信天人合一,境由心生,命由心造、“我是一切的根源”等說法的人,他們往往能夠由內向外建立起對事情的掌控感,以此為基點,他們才能真正識別和相信心境的微小差異,能帶來的現實結果的巨大差別。



機制設計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不斷高歌猛進,從通信基礎設施到移動網絡標準,從硬件到軟件、再到移動終端設備,不斷獲得新的增長點,塑造了無數個商業傳奇,也成就了中國一家偉大的公司。華為顧問吳春波說:


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機制才是。

在《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任正非說我們必須改善管理,提升效率。


要建立“對事情負責而不是對人負責”的流程體系;

建立“任職資格及虛擬利潤法“是推進公司合理評價幹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這個時候,任正非就引進了獨立核算、虛擬利潤的類阿米巴經營機制,建立多勞多得的內部評價機制。

同時,任正非說:“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質、技能創新的優良工具”。

從思想認知到機制設計上,《華為的冬天》很多思想都體現在了《華為基本法》及華為的各種激勵機制中:始終以奮鬥者為本!

一個好的機制不但能夠不斷造就人才,使優秀的人脫穎而出,產生高績效,而且也能夠讓自己的組織保持速度和靈活性,重新組合,保持精益,以應對市場變化。


變革是公司的常態,就是要不斷折騰

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說的很清楚:面對變革要有一顆平常心,要有承受變革的心理素質。


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變革。


什麼是變革?


變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經營者,首先是變革發起者,引領者,任何一次新的突破或嘗試都是一次變革。


想要推動變革,尤其是快速變革,企業需要影響的是內部的每一個人,才能儘快地推動變革落地,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就這一點而言,《華為的冬天》在企業界影響力經久不衰,任正非是變革的高手!


考你的不是“臨場發揮”,而是“未雨綢繆”!


最後,引用《華為的冬天》裡引用的一句詩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