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上位"

皇權在千百年的歷史上一直以一股分分合合之勢流動著,

有它凝聚的時刻,也有它分散的階段。在某一段歷史切片上,它也以分散和集中兩種狀態共存著,共同置放在一種時代背景之下。東晉的某一時期,皇權的強化成為帝王的訴求,在那個朝代快速更替的時代,皇權時常成為一種流動的狀態。

孝武帝在位時出現了‘威權己出"的現象意味著帝王訴求的短暫實現,但此番現象也暴露了皇權與當時盛行門閥政治的矛盾和衝突。這段皇權集中的歷史呈現了怎樣的過往,它牽動了何樣的朝代興衰?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孝武帝

一、“威權己出”原因何在,是世家大族權力的衰退嗎?

皇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處於漂浮的狀態之中,東晉政權的確立是由一股並非來自皇室的力量築就而成。當時的北方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西晉的政權在一片紛擾的政局中消散,北方開始由那些遊牧民族所佔領。原本留在北方的士家大族紛紛南遷,來到江南這片繁榮景象初盛的土地。

可是這片土地是由高門士族所共同治理的,若沒有國君將意味著朝代的沒落,此時南方需要擁立正統皇帝,所以由王、庾、桓、謝等世家大族推動,東晉的政權在南方確立。

南北朝對峙的局面開始展開,可是此時的東晉皇權更多的是由這些世家大族所賦予的,身為九五至尊的皇帝猶如傀儡般被操縱著。對於皇權集中的渴望深埋在東晉帝王的心中,到了孝武帝即位時,願望似乎已經開始萌芽了。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1.集中權力以鞏固皇權,孝武帝挑戰門閥的力量

孝武帝的“威權已出”置放在皇權沒落的時代背景之下顯得尤為突出,士家大族世世代代在南方紮下的影響力是不太容易被鬆動的,但是就在孝武帝“親攬萬機”下政勢開始悄然轉變。被人操縱的傀儡想要將後面的線頭扯下,他想成為那個可以將線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這也就意味著孝武帝對於皇權的迫切。

司馬皇權的振興讓有些朝中大臣看到了皇室復興的希望,《晉書》記載“晉自中興以來,號令威權多出強臣,中宗、肅祖斂袵於王敦,先皇受屈於桓氏。”可看出東晉歷代帝王在王氏,桓氏的壓制下僅僅只是一個年號的代稱,沒能手握實權的帝王們到了孝武帝這一代,終於試圖掌握政權。

2.高門士族執政力的衰弱鬆動了對皇權的制約

可是從那些世代掌握朝政軍政的高門士族手中奪取政權並非如此簡單,也不是孝武帝以一己之力能夠做到的事情。

元帝司馬睿在嘗試撼動這門閥貴族的力量後失敗了,孝武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門閥勢力雖氣盛,但也有衰落的時刻,就在抗擊苻秦淝水大戰後,士族的力量開始鬆動了,昔日有名望的王族人材日漸凋零,伴隨著一些掌握重要政權的士族辭世,高門士族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下執政力開始衰弱

此時孝武帝想要奪取士族權力集中皇權也就不用如此費力了。由士族的壓制轉向皇權勢力的興起,夾雜了一種分久比合合久必分的時代規律,更關鍵的則是皇權與門閥政治的矛盾被逐漸掀開,化為種種需要兩方去面對的衝突。該怎樣進一步正視這一衝突呢?孝武帝如何將手中不容易得來的權力牢牢掌握呢?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孝武帝

二、孝武帝如何做到政由己出,背後牽動了與門閥政治的矛盾

時代的變遷既有內在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去推動,門閥政治與皇權的矛盾被鑲嵌在內部因素中不容易偏移,孝武帝此時便是要成為撬動這股力量的外部因素。政由己出談何容易,但是權力可以從皇室開始蔓延下去,成為鞏固皇權的力量。

孝武帝明白這是必然的手段,他開始將一部分權力分散到他的同母弟會稽王司馬道子。司馬道子便成為鬆動士族勢力的力量,在士族開始呈衰弱之勢時他們兄弟二人更展現了歷代帝王未體現的果斷和決絕。他們是如何共同抑制這股長時間壓制著其地位的勢力呢?其中聯合執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司馬兄弟聯合執政共同抑制士族勢力

司馬道子在皇權的授予下執掌宰輔大權,這相當於將世家大族多年掌握的執政權力大部分被分割了出來,劃為司馬道子的專斷下

,是皇權進一步加強的結果。皇室的權力覆蓋於朝局之下,士族勢力被這股崛起的力量所壓制。

可是這並非兄弟二人專政的終點,司馬道子對於當時“功名盛極”的謝安和他代表的世家大族將進一步地遏制,利用了其他高門士族的勢力來打壓這些處於享有較多權貴的門閥勢力。司馬道子最終迫使謝安離開當時的權力中心廣陵,意味著他即將接任其享有的軍事權力,將他昔日的兵將納入麾下。

司馬兄弟這權力蔓延速度之迅猛是當時處於朝堂之上的群臣所沒有意料到的,他們既驚歎於司馬勢力的崛起,也感慨昔日那些聲名鵲起的世家大族今日的沒落。不由得擔憂自己的權位是否能夠在這動盪的格局之下維持下去。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元帝司馬睿

2.皇室以不信任高門士族為由壓制士族其地位

皇權的進一步加強更加助長了孝武帝的氣焰,開始對於威脅自身權位的士族防範起來,甚至有些過於敏感,正如《世說新語》所言:“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復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正如真長 (劉惔) 、子敬 (王獻之) 比,最佳。

珣舉謝混。“對於士族對於朝代的影響孝武帝是明白的,可是他不想再次回到由士族權臣專橫的局勢之中,只能夠將集中皇權之事一做到底。當士大夫諫言寒人想要涉入朝政時,他故意不予以回應,其實他是希望寒人能夠佞幸預政,這樣士族的勢力將會被進一步被打壓

同樣的事情在其弟司馬道子的執政下也體現了相同的理念。對於士族的逐漸不信任,在孝武帝在位期間,士族地位一度低下。這種內在矛盾也由孝武帝代表的皇權集中後展現出來,由曾經皇權對於士族的依附到如今對於士族的抑制。兩者之間還將持續拉扯,矛盾不會簡單地將就此化解。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元帝司馬睿

三、皇權與門閥的衝突是高門士族遭受抑制的原因

皇室與門閥的衝突致使士族地位的低下,司馬道子掌握士族曾享有的權力後對其壓制未曾停止,擴充軍隊也是司馬道子增強皇權所採取的手段。

逐步喪失軍事權力的士族便失去了其威懾力,更失去了話語權。可是隨著司馬道子權力的不斷攀升,孝武帝受到的威脅便不只是來自高門士族了,而是來自當時賦予其相權的司馬道子。

1.主相之爭與權貴勢力的攀附

於是權力相爭的對象開始轉移,由皇權與士族的拉扯轉向主相之間權力的爭奪。來自皇室之間的權力爭奪可就不單隻有朝堂前這一個戰場了,宗親之間的權力攀附便成為另一個重點,戰場便轉向後宮之中。於是孝武帝便得依附於權貴士族聯姻帶來的影響力來鞏固權力

曾經想要排擠的勢力不由得再次聚集起來,既想排除來自高門士族的勢力,又得攀附其權貴來鞏固自身的統治。此時的孝武帝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於是藉助外戚太原王氏的社會影響力來為皇權所用成為司馬兄弟共同意識到的關鍵。這時東晉呈現的是不同於門閥政治的格局,而是伴隨著主相之爭而展現的對於士族勢力的攀附。

門閥掌權下,東晉孝武帝如何做到“威權己出”?踩著士族

謝安

2.皇權的強化是否意味著局勢的明朗

說到底皇權的強化僅僅只是門閥勢力當道下曇花一現的現象,它並不意味著從此當權者能夠匡扶江山,只是時代規律的流轉下孝武帝成為那個”威權己出“的人。只能由孝武帝來強化皇權嗎?歷史記載告訴我們並非如此,孝武帝並不具備整頓綱紀的能力,實際上他也沉溺於聲色,夜夜笙歌是他的常態。

可見孝武帝”威權己出“並不意味著局勢的明朗,只是他充當了在士族整體衰落背景下翹起的槓桿而已。皇權對於門閥政治的依附還將持續下去,其中的矛盾與衝突將順應著局勢變化呈現不一樣的狀態。

門閥政治格局深厚的社會根基還未能夠完全傾覆,即使司馬兄弟二人曾掀起一陣波瀾,可是止於兩人無能為政而漸漸平復。

四、結語

東晉孝武帝在門閥政治滲入皇權的魏晉時期

能夠暫時地抽離開來感受不受高門士族擺佈的局面,可是卻無法擺脫皇權與門閥政治的內在矛盾與衝突,最終皇權還是得依附於士族勢力而存在。

既賴於孝武帝沒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也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讓我們感到了時代規律總是不以帝王的意志為轉移,但是還是能夠使得我們更為深刻地感受那段深刻的歷史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