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14-15歲的孩子放到國外獨自留學對孩子的成長是好事嗎?

忽憶故人今總老


這個問題得看孩子自己。我兒子就是在15歲時自己獨自乘飛機去了美國加州一個高中去讀書的。說實話,兒子在國內時真的是自律性很差,對我的依賴性很強的孩子,學習上也是沒有自覺性,剛開始給他聯繫美國高中時,我的在美國定居的弟弟是反對的,他說一個在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本來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嬌生慣養的,你能指望他來了美國就能脫胎換骨麼!但是當時真的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中考成績不夠重點高中線,想辦借讀或者轉學都辦不了,兒子一度不想上學了,想去創業了。急的我快崩潰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不讀書怎麼辦,在親戚的啟發下我試著聯繫了美國的高中,兒子自己也同意,因為兒子從小學就英文成績非好,所以美高的視屏面試順利通過,很快就被錄取了,在15歲的那年秋天隻身一人飛美國直接入讀美高的11年級。(因為美高那邊有接機的老師,我們就沒有送到美國,而且之前我帶兒子去過一次美國探親旅遊,有些情況兒子是知道的)。都說開始的幾個月是孩子留學的最艱難的階段,我也是很擔心,孩子要適應各種環境,生活環境 語言環境,學校的環境,但是真的沒想到原來依賴性很強的孩子適應的非常快,也非常好!因為他入讀的十一年級就他一箇中國孩子,所以兒子都是和當地的美國學生交的朋友,住的是當地的白人的寄宿家庭,家裡的爸媽非常友善,對孩子照顧的很好 每天的上下學都是開車接送的,家裡有一個小我兒子兩歲的弟弟,和兒子成為了特別好的朋友,特別粘我兒子。這樣,兒子的英文交流突飛猛進,沒有任何問題。上課聽課也沒問題。只是剛開始時兒子說有兩科的老師講話有口音就是咱們說的方言而且語速極快,兒子就及時給老師要了郵箱地址,放學後和老師聯繫問一些不懂的問題,也很快適應了老師的講課,所以在學校的GPA成績一直是穩步提高的,連中介老師都告訴我說你兒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對留學美高的學生最難的美國曆史和美國文學兩門課都能進步很大,真的太難得了。現在兒子已經在美高學習快兩年了,馬上就高中畢業了,申請的大學目前已經收到了一個offer,雖然不太理想,兒子想再等等別的學校。我就感覺,當時送兒子出去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心裡很忐忑,所以這事吧我覺得得看各自孩子,有的孩子就特別的不適應,去了以後就哭著喊著要回國,半途而廢的孩子真的也不少。很多人認為自律性強的孩子會能適應和有好的發展,我兒子應該是個特例唄,以前就是自律性太差,但是我給他講的很清楚,美高是你自己選擇的,父母是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給你創造一個比較高的平臺,至於以後該怎樣走,走的怎麼樣是你自己的事了。應該說兒子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而且為了這個理想是可以付出努力的。他非常喜歡美國,第一次帶他去,回國的時候兒子就說老媽我不想回去了,我想留在美國,我當時就趁機鼓勵他既然喜歡美國拿回去後就好好學習上一個重點高中,然後大學來美國讀。本來我們的計劃就是讓兒子去美國讀大學的,從來沒想過讓他高中階段就去美國,但是有些事人算不如天算,到底是小小年紀就去了美國留學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給那些沒有信心的家長一個借鑑,孩子不一定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他們是有無限的可能的,也是有很大的潛力的,你總要讓他去試一試。我現在是很欣慰的,當初試探的走的一步是對的,應該再早兩年讓孩子出去,讓他整個高中階段都在美國上,應該效果還要好。兩年的時間我感覺兒子成長的很快,思想也成熟了很對多,看世界的角度和看法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自己能獨自面對和處理好很多事情,而且也比以前知道節省了,不亂花錢。總之,要何時送孩子出國留學是見仁見智的,各個孩子和各自的家庭條件不一樣,還是得慎重吧,畢竟是個大事。


真真5160


在考慮是否把孩子送出去之前,建議先考慮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經濟能力是否足夠學這麼多年。有這本錢,才去。

從15歲到大學畢業,要經歷高中大學,6-7年的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孩子去加拿大當交換生,母親陪讀,一年的費用雖然她沒明說,但是出國之前已經出手了一套房子,大約250w,並且除了那套之外,她名下還有3套。我的侄女今年去英國留學,一年算下來要30-40w的費用。對於普通家庭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二:語言能力不過關,不建議去。

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要面臨一群陌生的人,完全不同的文化,還要學習。這本來壓力就不小了。如果語言再不通,不僅生活有困難,學習也是件麻煩事。都聽不懂,要怎麼學?也許你會說到了那個環境,自然就會了,現實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我有一個朋友,小孩在外國語學校學習,原本以為挺不錯的。可是到了加拿大之後才發現,還得專門報班學英語,達到規定的要求後,才能讓孩子正式入讀。北京,上海確實有一批牛娃,從小把英語當母語一樣培養,到了那兒確實是語言跟當地人一樣。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人。

第三:差學校,不建議去。

如果是好學校,確實是能鍍金,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可是如果是沒考上國內的高中,就想出去是不是好一點?可能真的未必。我記得我有一個同事,2009年的時候是澳大利亞回來的海歸。我本來以為她的英語頂呱呱,事實上,並沒有。她上的那個學校是悉尼的一個三流學校。他爸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花了重金,把她送出去的。本身英語就不好,還整天呆在華人圈子,最後英語也沒練出來。呆幾年回來,還是她爸找關係進的公司。因為招聘的時候,第一,學校不知名,沒人認可。第二,能力確實沒有多突出。這樣如果和國內同等能力的人相比較,反而會選擇後者。因為他會想,蜜罐子裡泡大的孩子,吃不了苦,何必招來自找麻煩呢?

第四:不是孩子努力考上的,不建議去。

孩子努力考上的,說明在此之前,她有很強的目的性。她是一個做事有主見,且能克服困難的人。

那麼對於接下來應對異國他鄉的挑戰,她有這個潛力和能力去應付。但如果只是父母花錢出去的,說實話,孩子本身沒有理解,這個機會有多麼的來之不易。他不見得珍惜,也未必能理解你的用心良苦。出去瞭如果不好學習,那不是白費錢嗎?

我那個侄女就是。每天在朋友圈裡發各種網紅照,髮圈,心思都沒用在學習上。如果是這樣,幹嘛要出去學。只會讓她更迷失自己。

第五:孩子的成長,父母一手包辦的不建議去。

因為國外吸毒的很多。孩子又從小是父母管著,自己從來不用想事的,去了那裡,誰來幫他分辨是非?

但是如果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這個孩子他會有自己的分析能力,離開父母。他不容易被騙,被蠱惑,走上歧途。

第六:國外的治安,這麼小的孩子,不建議去。

不知道您家孩子,要去留學的哪個國家?

優秀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發達國家。

經常出國的人都知道,去哪兒都沒國內安全。

歐美有種族歧視,並且自由持槍,巴黎街上更是經常有搶劫華人的事情出現。

所以一旦出點什麼事,後悔莫及。

所以,不論怎樣,建議再過幾年,再去留學。利用這幾年的時間,提高語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好好努力去考一個好大學。那個時候,讓孩子再出去也不遲啊。


雨燕520


我覺得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心理和智力都不是太成熟,過早的把他放到國外受教育,我覺得未必是好事,想想我們自身的成長,我記得自己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是在外地上,所以離家很遠,基本2-3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有時候只是打打電話,所以每次回家都有一種特別的心情,特別幸奮,但是我覺得已經對自身成長有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建議還是等孩子大一點,人格性格獨立之後,讓他自己選擇吧!


阿里鵬


這樣的選擇不一定算好事,也許是這家長沒有別的選擇。我想如果家長能一起出國陪伴孩子學習肯定是毫不猶豫的。

那麼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出去呢,是希望在國外得到更好的教育?!對現有的培養孩子方法環境不是太認可,又或許有其他的原因。

送孩子出國獨自學習就好比我們把孩子送出離家很遠另一個城市也沒什麼大區別,都是沒有辦法隨時見面,沒有辦法繼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矛盾與其樂融融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復返。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一種考驗。孩子你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或者出去後會更好。

心智還不完全的14 15歲孩子青春期的到來能安穩的在沒有家長l呵護下健康成長?如果有這樣的孩子那這位家長一定是從小就給了很多陪伴及正確引導教育。但大多數孩子可能還有些欠缺,需要成長過程中家人及社會的矯正。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一隻羊在羊群中還有牧羊犬和主人時刻關注,要是直接放到草原上倒也是自由自在了,無拘無束。放鬆一下還要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孩子們要記得這些,能做到嗎?

在孩子快要長大成人關鍵時刻,沒有家長的陪伴與見證,父母們會不會有些遺憾,就像你種棵樹馬上快成才了,忽然你任他自己成長,之前還會親手幫他修剪枝葉調整姿態,現在也只能旁觀,這樣真的是你們想要的嗎?

如果真要出去學習,我還是覺得可以短期參與遊學,家長陪伴,對國外的生活方式人文等做一個瞭解適應,和孩子一起商討未來獨自在外所需要可能遇到問題或待孩子成人心理生理都略成熟再去,學習什麼時候都不會晚。

在出國前也要對自己祖國的文化也要好好學習,自己出去不只是學習外國的知識,也要有責任感把自己國家的文化知識帶出去,那麼對於你國外同學來說,他們也一定想結識一個這樣的同學朋友。

總之每個決定都會有不同結果,衡量一下,選擇一個相對優選的方式,不要盲目為留學而留學。


袋鼠有愛


海外留學的“三化”

根據《中國教育新業態發展報告——基礎教育》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海外留學呈現“三化”趨勢,即低齡化、平民化和常態化,而題主所說的“把14-15歲的孩子放到國外獨自留學”是“低齡化”的具體表現。以我國在美國留學的中小學生為例,數量從2006年的1000人左右上升到2019年的3.9萬人,呈現明顯的指數級增長。而這一現象,也與出國留學人群的家庭收入穩定增長、社會經濟背景多元化等因素有關。

長期以來,“中考”是大多數人高中(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唯一道路。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子女在中學階段入讀公立學校國際班、私立國際校或低年級留學,出國的道路逐步下移。也就意味著低齡化留學相應成增長趨勢。

針對“留學原因”,中小學生留學更傾向於“培養國際視野”和“體驗異國生活文化”,而本科和研究生留學更傾向於“學成回國就業好”。無論哪個學段的留學生,都比較傾向於個人教育經歷中的重要體驗和過程性收穫。

留學低齡化的利與弊

(一)低齡留學之“利”

全世界最偉大的教育是“體驗”。這也是海外留學的重要的目標和收穫。

1. 語言學習和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之一

題主所說的14-15歲,對應國內8-9年級或9-10年級。0-12歲是母語學習的黃金時期(其中0-6歲是母語學習敏感期),而12-16歲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對於14-15歲的孩子來說,母語的知識構架和技能體系已基本形成,不會受到第二語言的過多幹擾。同時,還能以母語為基礎和對標,較深入地學習第二語言。兩種語言不僅不會“擰巴”,還可以在實際學習和應用中實現較為流暢的切換。

鑑於海外留學國家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環境的差異,學習者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應對和適應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文化休克),小學高年級直至初中和高中低年級正處於習慣(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灌漿期和塑形期,遭受文化衝擊的力度最小,也最容易適應和融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2. 創造力和自立能力的黃金時期之一

“後青少年”Post-teenager(19歲之後)是思維定勢形成的時期,思維定勢中既有“積極定勢”也有“消極定勢”,而後者對於學生開啟新的學習生活(包括留學海外也在包括國內的學段變化)產生相當大的阻礙和滯勢。低齡留學生,尤其是中學階段的留學生在思維還未完全定勢之前接觸到新的文化壞境和教學環境,有利於接受和養成新的思維方式,有利於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孩子在留學前在國內面對的是“重知識、重基礎”的教育環境,留學後面對的是“重創造、重技能”的教育環境,是非常好的互補互助的成長條件。

同時,孩子離開家長的庇護,近乎完全的獨立生活和學習,可以鍛鍊和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自理能力,以及語言能力、計劃能力和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

(二)低齡留學之“弊”

1.容易造成“文化認同”的缺失

低齡留學生處於“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既需要環境薰陶,更需要正確引導。在“文化衝擊”的大環境中,更需要積極的、正面的、系統的教育和引導。低齡留學生在“家國情懷”“傳統文化”“鄉土情結”等方面處於模糊、朦朧的階段,在接觸、適應和學習留學國家文化的同時,長時間留學海外容易造成本土文化的斷裂和文化認同的缺失。而這一斷裂和缺失對於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是直接的,也是長期的,這一點需要留學生家長提前考慮和正面應對。

2. 孩子成長中“跑偏”和“失控”的風險

獨自一人長時間在國外留學,難免會面臨監管不到位、新鮮事物(尤其是消極的)的誘惑、學業上的鬆懈等諸多挑戰,需要孩子較強的自律性、計劃性和抵禦能力。而缺乏自律的孩子很容易走出“監管區”“舒適區”,進入“放鬆區”乃至“誘惑區”,這也是低齡留學生家長關注好擔心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催生“陪讀媽媽”的直接因素之一。

3. 人身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

近幾年,隨著留學生人數的激增、留學地區的拓展以及網絡信息的通暢,留學生在海外遭受財產損失、身陷險境甚至遇難的案例越來越多,引發了社會關注尤其是留學生(包括潛在留學生)以及家長的擔憂。而低齡留學生的安全意識、自保意識和防範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在國內的相應學段正好是安全教育的重點對象,防溺水、防觸電、防詐騙、防校園欺凌以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災害等是校園日常安全教育的重點內容,而低齡留學生還要面臨陌生環境下的社交安全、財物安全、人身安全等多種防範內容。因此,不管留學地點的治安環境如何,學生的個人安全依然是一個值得尤為關注的重點話題。

如何積極應對“低齡留學”?

低齡留學畢竟屬於“過早放手”,無論對家長還是孩子都需要在“成長”與”留學”之間的需找一個最佳平衡點。因此,“有備無患”,做好前期、期中和後期準備,是開發低齡留學之“利”、避免低齡留學之“弊”的積極應對之舉。

1.多瞭解、多演練,多進行“親子”適應性訓練

海外留學不僅是對於家長和孩子的考驗,也是親子共同應對、共同成長的過程。為了儘快適應留學生活,通過預見性的判斷,提前考慮到在生活習慣上、學術的差異化上、社交網絡的不同等方面的困難。家長也可以對留學國家進行提前考察、提前適應,帶孩子體驗國外生活,讓孩子儘早獨自適應,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自主意識,幫助學生儘快順利度過難關,適應和融入當地環境。

2.幫助孩子瞭解法律知識、風俗人情,樹立“規矩”意識

中國和許多留學國家的法律法規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成年留學生也需要專門的時間和學習才能瞭解當地的法律法規,何況是是非觀念和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的低齡留學生。發生過多起不了解法律、不敬畏法律,甚至藐視法律,被起訴、處罰甚至遣返的案例,也發生過留學生的父母不懂法律,向法官表示“意思”而一同被處罰的案例。許多在國內看似“微不足道”的,或限於道德層面的行為,如校園欺凌、虛假材料、考試作弊、學術不端、不當言論等,在留學國家或地區可能是重點整治和處罰的對象。學習法律知識的目的不僅能保障孩子避開雷區,保證“不犯錯”,更重要的是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外,留學國家或地區的本地文化、風俗禁忌等也應該在“應知應會”的範圍之內。

3. 教育孩子科學理財,引導孩子合理消費

科學理財和合理消費與是否“不差錢”沒有直接關係,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家長都會滿足孩子必要的學習、生活費用的。同時,基於“窮家富路”的觀念,許多家庭會為孩子的生活學習費用留足提前量和備用金,因此也導致了部分留學生缺乏管理財務的能力,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出現過度消費以及亂消費甚至走邪路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低齡化留學生中尤為突出。因此,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好理財規劃。

同時,“財商”(又稱“金融智商”,FQ,Financial Quotient)是繼智商(IQ)、情商(EQ)、逆商(AQ)等之後的另一成長成功因素,而“金錢觀”也成為“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之外的另一重要成長觀念,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和金錢觀是青少年的成長的必備條件。

4. 學會“情緒管理”,平穩度過叛逆期和文化衝擊期

14-15歲正是青春期、叛逆期的敏感和高發階段,在父母面前、在國內大集體環境中都有可能出現“爆發”或“衝撞”,何況是孤身一人在海外,在學業壓力、監管缺失、孤立無援等多重壓力下,很可能出現比較極端的狀況。多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緩解和解決這個特殊時期的最根本途徑。因此,建議家長與子女能夠保持定期的聯繫和溝通,密切關注學習、生活、思想、心態和情緒上的變化,給予孩子正確的、積極的疏導、引導和指導,幫助孩子做好調整、適應和過渡,培育正向的、文明的、陽光的心態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事的方式等。

另外,幫助孩子挑選理想的留學國家、地區、學校和專業,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克服生活和學習的語言障礙,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期籌備的重點工作和中心工作。


Hello翻譯官


這種問題,不好回答好與不好,父母之愛孩,為計之甚遠,所以從父母的出發點來說,肯定是為孩子好,出國讀初高中,肯定是明智的選擇,主要也是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美國的文化教育,到了大學更能如魚得水。

但是家長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判斷,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出國,獨立生活自理能力,是不知道願意學習,如果根本就是願意學習的孩子,就不需要考慮送孩子出國讀書,一來浪費錢,二來浪費錢,放家裡混日子,在父母身邊,至少學壞的可能性更小。

我在決定做專業的教育寄宿家庭之前,親眼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小孩,因為年齡小,在美國讀書,缺乏自制能力,不主動學習,到最後是想學習而沒辦法學習,因為掉的太多太多了,跟不上了,即使孩子後來玩醒了,想學習也為時已晚,知識是螺旋性上升的趨勢,由於前期的知識欠缺,到了最後的一兩個學期,其實是跟不上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法律規定,孩子在18歲以前一定要有一個法定監護人,一般的孩子還是願意學習的,在他們懈怠的時候,逼一逼,推一推,其實還是可以的,問題是沒有人願意做得罪人的事情。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很少有人願意做。


教育寄宿家庭媽媽


最近隨著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和嚴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這個群體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一些網友發出“那麼小就送到國外讀書,家長們當時是怎麼想的?”這樣的提問。不可否認的是留學生人數大量增加了也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好了,老百姓比較有錢了,才會有“把孩子送出國讀書”這樣的想法。下面我編造兩個家庭的對話來告訴大家孩子送出國讀書時家長的考慮。。。.。。。

以下是我編造的兩個家庭A家和B家在考慮孩子出國讀書時的對話。

A爸: 小A他媽,這幾年咱家收入不錯,過上了小康的生活。這些都是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得來的。我們怎麼回報中國?回報整個中國社會?將來我們的小A一定要對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才對得起前輩們的努力啊!

A媽: 小A爸,是啊!我也這麼想。但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戰爭,沒有硝煙。人們都是靠自己的知識和頭腦建設國家的。我多麼希望我們的小A能成為錢學森式的人物啊!A爸,別逗了,咱家小A成不了錢學森!

A媽,怎麼沒可能呢?你不要小看小A。沒準他以後真的能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成果(注:每個家長都對孩子有說希望)。

A爸,嗯~ ,沒準小A真的可以。以前咱家沒錢,想把小A培養成錢學森之類的人也辦不到。現在有錢了,我們應該回饋社會。好吧,明天我去中介那看看能辦到嗎?

A媽,但我還是不放心。如果小A出去了,我就很長時間見不到他了。多想孩子啊!

A爸,就去幾年時間,咱們就算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付出了。忍幾年就行了!要看到局。反正過幾年小A一回來咱們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了。

A媽,。。。。好吧!

B媽,小B八,這幾年咱家收入不錯,過上了小康的生活。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再為上大學拼命讀書,這太苦了。而且即使大學畢業也不一定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國內的競爭太激烈了。

B爸,是啊,你看看清華北大都是些怎樣的學霸才能考進得去的。咱們小B根本沒戲。

B媽,別說清華北大了,我看一般得大學都困難。要不就別考慮上大學得事情了?

B爸,那這麼行啊?我作為公司的董事長,我的孩子怎麼能不上大學呢?以後就當個工人,每天流汗辛苦的工作?太給我丟人了。我們不能這樣對孩子,既然生了小B就應該給他最好的。

B媽,那就只有出國讀書這一條路了。聽說國外的大學比較容易進也相對比較好學一點。但我擔心小B以後不回來這麼辦啊?

B爸,不要緊,我聽過說在國外只要住到一定的時間就可以拿到外國人的綠卡了。到時候咱家小B畢業了已經是拿到綠卡了,也有了工作。咱們可以去小B那兒和他一起過。還可以幫他照顧他的孩子。這樣不是很好嗎?這些我都想好了,只是沒和你說!

B媽,那就好,但是要在國外住幾年才能達到要求啊?

B爸,這不用擔心,現在小B還在讀小學,如果現在去了。到大學畢業時間應該足夠條件了。我再去中介那兒詳細問問。

B媽,好,咱家不差錢。只要花錢能辦到的事情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都願意出。

於是我們在國外的某個學校裡看到了同班的小A和小B同學。在疫情爆發之時也看到了小A和小B。

以上兩段對話充分反應出家長在送孩子出國讀書前的想法。供大家思考。


人在獅城2019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因此造就了不同孩子之間的性格、習慣、行為等等的差異,14-15歲正處於孩子的青春發育期和叛逆期,如果孩子在這起見肚子出國留學有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

第一:學無所成,記得之前看過天津衛視的一個職場招聘的綜藝節目,一個女孩也是15歲左右獨自去了美國留學,在面試的現場,面試官用英文和她對話,她居然完全聽不懂。原來她在美國留學的這小10年的時間裡,完全混跡在華人圈子裡,且沒有父母的管束,自己的自控能力又差,最後連畢業證都沒拿到。

第二;鍛煉出孩子超強的自主能力,有的孩子有超強的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當他們獨自在國內留學的時候,迫於生活和學習壓力,他們會把自己管理的緊緊有條,不僅學業有成,更是學會了生活的各種技能,我們也經常會看到留學回來的孩子不光是語言能力很強,他們也學會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歷史文化以及生活技能等等,而這些東西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因此針對14-15歲的孩子出國留學,還是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需要適當的管束,有的時候他能夠自我控制。作為家長更是要明白自己孩子的性格。切勿因為父母自己的教育方法問題,而毀了孩子的將來。



小麥媽媽


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大趨勢,14-15歲的孩子獨自出去留學有利有弊,我幫您分析下,您可以結合孩子自身情況分析。

弊:

1、出國太早,孩子的人格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生存能力還欠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到身邊的環境和朋友影響,您要考慮學校,環境及同學、朋友等諸多因素。

2、國內的基礎教育學校的文化課基礎是紮實的,這一點和西方國家學校相比有優勢。

3、由於長期分離,父母難以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情感發展,缺少了陪伴,親子關係會有所疏遠。

利:

1、孩子小對學習新知識和適應新環境方面有優勢。在思維方面還沒有太多禁錮,能更快地適應環境,提高語言,為今後國外求學和生活打下很好的基礎。

2、十幾歲就走出國門,去看看不同的世界,這對一生都意義重大。清晰人生目標,瞭解不同文化,拓寬思維,眼界有多大,就能走多遠。

3、相比申請大學,一些國家例如美國中學入學資格標準較寬鬆,選擇餘地比較大。

4、在國外就讀完中學,有更大機會就讀比國內能申請到的更好的大學。

凡事有兩面,以上幾點供樓主借鑑。



遊學天地走世界


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簡單地說成是好事,或是壞事。

先看有利的一面。

1.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想通過出國留學,然後申請綠卡,在國外就業,不再回到國內,應該早點出去,讀初中,除了接受國外的基礎教育外,還早點接受國外文化的薰陶,這樣更容易融入國外的文化中,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否則,大學畢業之後再去國外,語言交流困難,文化隔閡太大,很難融入當地人的圈子中,接觸的大多都是華人。

2.如果不願孩子承受國內中學教育的殘酷競爭,特別是高考的競爭,到國外讀書,競爭相對小些,課程沒有我們的中學課程這麼難,學生壓力輕鬆得多。另外,在國外讀中學,對下一步報考國外的名牌大學,相較國內,也容易得多。

3.越早出國,越容易過語言關,對後面大學的學習,打下語言基礎。

不利的一面。

1.小孩小,如果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生存就存在問題,更談不上讀書學習。沒有家長陪讀,這樣的小孩最好不要獨自出國讀書。

2.自覺性差的學生,不能管控自己,一旦離開了家長的管理,完全靠自己約束自己,如果自己放縱自己,不但學不到知識,還可能讓小孩學壞,家長會人財兩空。我在英國的劍橋鎮,看到很多中國小孩在那裡讀預科,過語言關。很多小孩成天泡在網吧;在康河的遊船上,很多小女孩與外國人打鬧嬉戲。當時,我就感嘆,這些小孩的家長指望他們學出人樣來,沒想到他們這樣虛度光陰,家長知道了會怎麼想?

總之,對出國留學,我覺得最好還是等小孩大學畢業,到國外讀研,考入國外名校,受到國外一流大學的教育,這時的學生,基本上已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自控能力比較強,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這是最好的留學模式。如果外國有親戚,或者父母本身就在國外工作,或者父母有條件陪讀,14-15歲,也可出國留學。如果沒有條件,我主張這個年齡不宜獨自出國留學。即使想出國,家長有條件,可先到想去的國家實地考察一下,看看那裡這個段的留學小孩在怎樣讀書,自己的孩子能否適應再作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