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今天给大家讲讲跟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面,家长都是跟小孩讲“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对陌生人要警惕”。事实上,中国人对陌生人的警惕已经反映到了生理上。比如说,我们走在中国的街上,很少碰到有陌生人会朝我们微笑和打招呼,可能走在欧洲、美国或者日本的街上,我们会跟人微笑打招呼,说“Hello”。有人在跑步时,我们会说:“Good morning!”或“Good bye!”电梯里我们碰到个老外同样说:“How are you!”他们回:“Fine,how are you!”离开的时候又说:“Bye bye!”但是,让中国人与一个陌生人之间打招呼,人家都觉得你“好奇怪呀”“神经病啊”“我又不认识你”,这是深入到骨子里面的,但这是错的。

实际上,今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间,之所以能够有专业水平、发挥专业知识能量、能够有成就,都是因为陌生人。如果我们做生意只做熟人的生意,那我们只能做一个很小的生意,根本做不了像样的生意,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是做的陌生人的生意,可口可乐都不是卖给自家大爷喝的。我们卖一样东西,如果东西只是卖给姨妈、姑姑或者舅舅,那才能做多少生意呢。

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 社会知识课01

如果是一个官员,看到陌生人脸色就不好,只对自己家亲戚才好,办事的时候只帮家里人好好办,碰到其他人的时候就不行,这种观念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只有徇私舞弊,而没有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所以最糟糕的当官的,就是找人、办事、开后门,啥事都是要找人才能解决问题,那什么叫找人?不就找熟人嘛。所以,如果是个公务员,周围全是熟人,这位公务员就没法成为清官,没法成为秉公办事的人。这个世界上,只有能够面对陌生人、认识陌生人和陌生人合作,才能做成像样规模的商业和像样规模的公共管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认识陌生人和结交陌生人,才是我们做事情的关键。

你看现在我们很多小孩,被培养成稍微陌生一点都不敢说话,一说话脸就红,眼神就看到地板上去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大人跟小孩灌输了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陌生人好像就是坏人似的,陌生人是个潜在的犯罪分子似的,尤其是对女孩子灌输这种观念。这个观念只有中国人中间是这样的,就是我们把陌生人妖魔化。事实上,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被骗的时候,比如说被骗钱,很多时候是被熟人骗了;连到我们家宅沟里偷鱼的人都是我们的熟人;全世界的强奸,79%是熟人之间进行的;借钱不还的人也都是熟人。所以熟人并不代表有那么好,甚至连亲友也不一定就代表有那么好,我们若不能清楚认识陌生人的价值和陌生人的交往,其实就会落入到一个错误的逻辑里。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像我们家里很多小辈,大家有的才十来岁,有的二十来岁,有的可能快过三十岁,不仅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下一代对待陌生人的态度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 社会知识课01

第一,从正式的姿态来说,不管碰到哪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无论是到家里来访的,还是我们在学校、在单位碰到的,遇到陌生人都要给人家微笑以报,给人家一个简单问候,“欢迎”“很高兴”“早上好”“再见”,就是正常打招呼。

第二,学会平视。前两天在袁宏家里,我就跟婷婷说,不能老看地板,要平视。学会看人的时候,看我也好,看其他人也好,要学会平视,陌生人也是一样,要用眼睛平的目光看待对面的人,只有能够平视其他人,才会成为一个从容的人。比如两个人相看的时候,一个能够平视我们的人就能把他的观念灌输给我们,因为从催眠学上来说,一个能够看人家的人,就能把他的观念强制给你。如果连这点都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就一定没法主导场合,没法发挥自己的观点,没法使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被人们接受,“平视”是要能勇敢地看对面的人。我可以相信,如果你们在普通的学校里面,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无法对陌生人平视,一个能够平视陌生人的人非常强大。

第三,要能够面对陌生人之外,还可以帮助陌生人。比如一个不认识的人要问你路,陌生人问你一个问题,陌生人在网上对你的评论点赞,互动一下,这就是我们一个最起码的积极互动、正能量的姿态。因为只要我们内心没有想从人家那儿占便宜、吃豆腐、得好处的欲望,我们跟陌生人交往,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我们很多人都说,陌生人可以骗人,陌生人可以害我,这个前提在于你有欲望。你有欲望,别人才能用钓鱼的方法,从你那儿占便宜、得好处。我们对其他人如果只是正当、透明、自然的,表达善意、好感和友好的话,那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对陌生人采取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碰到陌生人以微笑打招呼的形式表达友好。

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 社会知识课01

陌生人为什么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呢?除了家长和周围大人吓唬我们,让我们从小对陌生人感到恐惧之外,实际上陌生人最让人害怕的原因在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我们所谓的熟人就是这是谁家的儿子,这是谁家的亲戚,然后我们大概知道一点根底,多一点信息,从而对另外一个人就不怎么害怕。同样的原理,我们如何来管理,对陌生人不怎么了解,没有建立正常合作关系,又不会蒙受认识陌生人这一行为可能会带给我们的一些危险呢?以下讲五点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大家在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现在普通小孩都有一个能力比我们老辈儿强,就是我们面对面的人,他或者是来自于某个单位,或者来自于某一个地方,你只要从网络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比如说,他说了某个公司,我们从天眼查上一查就知道,这个公司有多大的名堂,大概多少规模,注册资金是多少,有几个子公司,分布在什么样的地方,是不是有债务,会不会被很多人起诉说它是个骗子公司……你查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是某一个人,你在网上查一下,这个人在网上很多人说他是个坏人,是个渣男,是个渣女……很多东西我们都是可以查的。如果有人跟我吹牛说一件事,我网上一看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儿,东西根本不是他做的,也可能说某个东西是来自于某一个地方,一看这东西根本不在你说的那个地方,而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人熟悉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熟悉他的背景信息,而一个人对一个人陌生的原因,是不了解他的背景信息。所以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懂得收集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完全没有什么信息,完全搜不到什么背景信息,那么我们跟人家交往的时候,要多亲近人家说点什么,我们多问人家一点问题,原因是什么呢?要通过直接的接触,因为有人还没有成名。如果我们现在是个20岁的人,你碰到另外一个20岁的人,他还没有成为一个人物呢,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够有更多的消息呢?就是多聊聊、多听听、多提问。所以第一是掌握信息,掌握信息使我们能够认识他人,包括主动跟人谈事、跟人谈判,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思考应该跟他用什么样的策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信息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他说了很多的东西,我就可以验证他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我发现他说的很多东西是虚的,我就知道应该跟他交往谨慎;如果他说这些东西的时候,发现他在这个年龄的确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那么他也的确是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能力和展示的东西,这样我觉得挺棒的。像袁志鹏,在中学毕业的时候,自己就能在网上写那么多东西,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也能够写一堆东西,他把写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不简单;同样的,像徐越家的益楠,虽然个子看着并不高,但是她在黑苹果实习的时候,做一百页规划、调度的能力,其他人都觉得太棒了,虽然其他人来的时候跟她不认识,大家都是实习生,但其他实习生对她刮目相看,因为她是做出来给你看,而不是吹牛。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就能对一个陌生人采取“我是应该尊敬他”“我是应该向他学习”“跟他保持距离”,还是“应该躲得他远远的”,他如果是个坏人,“我是不是还应该举报他”,这样我们就有了策略。所以第一点,跟陌生人交往要有心掌握较多的信息,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有了互联网其实这也不是那么难,但是你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脑子掌握较多的信息。

第二,选择好场合。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你是个男生,在深更半夜的路上,拦住一个女生说:“我跟你交个朋友吧。”大家是什么反应呢?大家觉得肯定是碰到坏人了。同样一个原理,如果今天在一个公益的场合,大家都是在一个公益组织里面,大家都在做公益的志愿者,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个破冰的环节,这个场合本来就需要大家互相认识,大家又用共同一致的方式互相介绍:“我跟你认识一下,我是袁岳,我是来自于什么地方,我学的是什么,我的长项是什么,我最近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最近还看到什么样的书,这就是我,我想知道一下你。”你觉得你是个流氓吗?不觉得。为什么?因为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一个公益的组织,一个大家共同接受互相认识的方式,觉得很正常吧。场合决定了同样一个人,半夜你拦住人家问话,和你今天在一个公益场合问话,人家对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判断,有的人就一概而论,觉得都是陌生人。说实话,在以下场合陌生人是不可怕的:我去听一个讲座,觉得今天的讲员讲得不错,想认识他一下;我去参加一个公益活动,要认识一下其他的公益志愿者;我去参加一个歌友会,大家都是某某的粉丝,我们在一个歌友和歌迷的组织里互相认识;或者,今天我们去参加一个模拟联合国辩论赛,只得了第三名,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发现,得第一名团队的小哥哥小姐姐挺棒的,就说互相认识一下,作为姐妹组织,以后我们多互动,向你们多学习,大家觉得这样的场合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所以这是第二点,我们要多利用这些场合,成为勇敢认识陌生人的人。如果你是一个高三的学生,我们大丰的新辞酒店,一个月大概会有两三个各种各样的论坛,你去做志愿者或者旁听者,听完以后,如果有一个环节说,“某某讲员发言完了,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你就勇敢举手说,“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以前在北京的中国大酒店里面参加了好几次,发现有一个大学生总是在举手提问,而且每次提问的都挺不错,他是华北电力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他的方法就是经常在酒店里听大的论坛,听完论坛以后就举手提问,而且提问提的都挺不错,你回答完问题以后他就过来跟你换名片,你就会觉得,这个大学生不错,提问题挺有水平。

第一是敢提问,第二提的也还可以,第三是还懂得互动,你就会对他有欣赏。

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 社会知识课01

所以这也到了我今天说的第三,就是要建立一种连接的载体。我们今天连接的载体,最低限度是可以互换微信,另一个方法,你可以自己准备一张名片。你说我是个中学生,准备什么名片?对,一半的中学生都这么想。但是如果有一个专家,或者一个企业家,他碰到一个中学生,居然给他一张名片,他就会觉得很好奇、很新奇、很有意思: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中学生给我名片。至于你说名片上没有什么大的名头,这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碰到一个中学生居然有名片这件事,“太好了,我愿意认识你一下,我觉得你这个中学生很有特点。”一个正常的公开场合是讲究礼尚往来的,你给人家名片,如果他不给你名片,他应该说:“对不起,我名片用完了。”或者“对不起,现在我不带名片。”你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换微信。”因为你给了他名片,就可以要求他跟你换微信。如果他不想跟你换微信,他通常会找个理由说:“对不起,我微信满了。”当然,人家如果不想加你也没关系,大概是什么情况呢?你每发出去4张名片,会有一个人给你名片,你平均对四个人提出要求,会有一个人答应你的要求。如果现在参加一场200人的活动,你发出去20张名片,就可能收回来5张,你问这5个人要微信,又可以拿回5个微信,你就认识了5个陌生人。如果在一个房地产的场合,你就认识了5个房地产界的人;如果这是一个时尚的场合,就认识了5个时尚界的人;如果这是一个关于自动汽车驾驶的场合,就认识了5个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人;如果今天是一个关于环保的论坛,你就认识了5个环保相关的人。我们每去参加一个专业场合,你就会认识一种领域的人。

一般人把普通人分熟人和陌生人,实际上,真正的人是按专业来分:这个人是做公益的,那个人是环保领域的……从数据领域来说,这个专家是做环保领域的数据,是按这样来分。我们完全有机会接触认识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家都还在学知识的时候,我们现在学的东西知道的太少了,知识不仅仅从书本上可以知道,还可以从朋友中得到。如果你在一个领域中认识了几个人,他作为一个陌生人跟你换了名片,这是你们的第一次交往;换完名片以后,你可以跟他发一个微信,或者是给他发个短信,“非常高兴认识你,我是哪一天参加那个活动,所以给你发消息的那个学生,非常感谢您那天发言,我觉得印象很深刻。我想跟你请教一个问题,我是不太懂,也许对您来说是个基本常识,我想请教您一下。”不是所有人都会回答你,每四个人中间有一个人会回答,前面说你给20个人发名片拿到5张名片,给5个人发了一个问题,可能有一个或者两个人会给你回应,一个如果给你回过音的人,他就会视为自己跟你是认识的,这就实现了从陌生人到熟人的转化。再想想看,一个月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最后转变成一到两个熟人,一年12个月就增加了15个左右的熟人,这些都不是你原来生活里面的人。如果用5年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有六七十、七八十个熟人,想想多厉害!这七八十个熟人,按照10%成为你的好朋友,你就有七八个非常棒的专业的好朋友,想想多厉害!当我们有了一个载体之后,就便于跟人家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第四,没事就登三宝殿。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以某种原因跟人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像刚才我说,经过发名片,人家给你名片,给人家打了招呼,人家也给你回音了,可能很多时候没有什么求人家的事,我们只是问人家一个问题,本来交情没有那么深,如果等到有事儿需要别人帮忙,你在平时应该做些什么呢?像现在的小辈里面,比如说八戒,有事没事跟我打个招呼,我跟她就会比较亲近一点;还有其他几个在南京的小辈,因为你们要去实习的原因,我们就打点交道,所以我们也会亲近一点;我们还有一些小辈,可能我们之间没啥事,因为你没啥求我,我也没啥求你的。在外面有时候也想不到跟大家一定要打个招呼,所以在没有啥事儿的时候,你要跟朋友之间有一点来往,叫无事就登三宝殿。假定说你又听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看了一本觉得特别有趣的书,最近打的游戏觉得很有意思,你就说,“小哥哥,我跟你说,有一个游戏不知道你打没打过,反正是我们现在00后特别喜欢打的,给你推荐和介绍一下,如果你知道当然就很好,你不知道就算给你增加点新知识。”我觉得很好啊,如果有谁给我这么个交往,对你的认识就很特别,包括有些认识的中学生、小学生就告诉我,“我们现在玩的游戏,不会跟一些05后、00年的大叔一样,他们玩的东西我们不玩的,我们都玩新东西了”,我说那你们玩什么东西,他就告诉我新鲜的东西。什么意思呢?就是

你要找一些合适的理由、在一些节假日、一个特别有趣的场合跟人家建立一种联系。有些小朋友专门给我送票,“最近有ChinaJoy二次元和游戏的展览,袁老师您有空去参加吗?我让我妈多要了一张票送给你。”他就是用这种东西跟你建立了一种联系,我们应该在自己不求人家什么事的时候,先给点什么东西给人家,好处是什么呢?将来某一天,你说“我想读这个学校,我注意到您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可不可以请您写个推荐信呢?”你如果一直没联系过人家,却突然提这个要求,人家会说“我推荐你啥呢,我都不知道你,你到底有什么特点?我们只是好像哪次活动见过一面。”但是如果你们中间有三四次来往,他对你也有一点认识和好感的时候,他觉得至少你经常有些新鲜的玩意介绍给我,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创新思想,是一个很前沿的人物,给你写推荐信也有话可说。所以要在不求于人的时候more less,多多少少给一点东西给人家。

第五,人一辈子就是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画了圈圈,后来是老师给我们画了圈圈,这是我们的知识范围。但是到后来,我们自己的知识和人脉才决定了我们的圈圈,当知识和人脉超越了父母,超越了老师,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人才

。后面说的新知识和新人脉,这个人脉本身就是由陌生人来构成的。有时候我们要去认识一个专家,前面跟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交往,我可以通过网络查到最近有个专家专门研究什么东西。如果有人将来要做传染病毒领域的病毒学家,现在新冠肺炎发生,有的人就对病毒特别感兴趣,我就认识一个小孩对微生物、细胞、细菌特别感兴趣,他3、4岁开始就对一个小玩意儿很感兴趣。现在这就是个好机会,你知道钟南山,但你跟钟南山不认识啊,你去研究他,也可以补个时间去拜访一下钟南山,这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陌生人——打破传统社交的壁垒 | 社会知识课01

我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结束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课。英国一个学校叫伊顿公学,有个历史作业是这样的,对着十四五岁的学生,历史课讲的是二次大战,要求大家的期中考试作业是,找到一位二次大战时候的人物,或者是二次大战相关的人物,你们要对他有亲自的采访。有一个小孩选择的二次大战的人物是宋美龄,她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的夫人,那个时候她已经100岁,居住在纽约。这位15岁的男中学生,他通过上网查知道了宋美龄居住在美国纽约长岛,他给她打电话,电话是秘书接的,他就说他要去访问她,那时候宋美龄的身体已经没那么好,“对不起,谢谢!现在宋女士的身体不允许接待客人,而且她很久不接待客人了,所以对不起。”这个小孩子就说我一定要访问成功,他就研究怎么能够认识宋美龄,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场合。台湾有个非常著名的中学叫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宋美龄是这个学校的创立者,这个学校毕业的女生在全世界都有校友会,最大的就是美国的校友会——北一女中校友会,这个校友会的年会,即使到了宋美龄晚年,每年也都会去参加。这个学生他研究了宋美龄所有的场合,他发现这个场合她一定会去的,所以他就报名要做北一女中校友活动的志愿者。那一天,他成为志愿者来到现场,宋美龄也去了,坐在轮椅上,他就问“宋美龄女士进来时我可不可以帮忙推呢?”华人都挺喜欢外国小孩的,长得也可爱,所以宋美龄很开心:“你来,你来!没问题,你推吧!”推了一小段之后,宋美龄就问他:“你一个英国小孩怎么跑到这儿来做志愿者呢?”他说:“我其实是为了采访你,我的历史作业就是要采访你。”然后宋美龄就说:“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很有缘分啊!你采访吧,你先拍个照片,你说你想了解什么,一会儿等我见完客人讲完话,我给你15分钟,你可以做一个采访。”这个孩子用了3到4个月的时间,最后完成了目标,这也是他们校长来到上海参加我节目的时候给我举的例子。

我自己的人生中也有很多老师,包括龚祥瑞教授,他是北大的教授,也是李克强总理的老师。我不是他的学生,但他是在家里面开课的,我是西南政法学院的研究生,就主动要求听他的课,龚教授也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就同意了。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提了好几个问题,然后龚教授就说:“这个同学你从西南来,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啊,比我们北大同学提的问题水平高。”那次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就收到龚教授的一封信:“袁岳弟,在京一别,匆匆数语,印象深刻。”他落款写的是“兄祥瑞”,那个时候,龚先生78岁,我22岁。陌生人但是成为了好朋友,一直到龚先生去世,是我送行他的。后来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经常利用周末给龚先生做一个菜,因为他是浙江人,我是江苏人。

我想用这些故事作为一个结尾,让大家知道我们跟陌生人其实没有那么远,好朋友可以在陌生人里面,熟人不见得跟我们有那么近,王八蛋也可以在熟人里面。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很多两个人本来是陌生人,后来经过相亲或者某个原因,他们是认识并成家了,而且还生下你。所以陌生人真的没有那么远,熟人不见得真有那么近,两口子还有离婚成了陌生人的。重点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信息、友情、关系、知识的,我们作为一个有主见、有立场、懂方法、有知识的人被人尊敬,我们就是在陌生人中间也会有地位;你是一个无知、胆小胆怯、懦弱、利己自私、不考虑他人、没有担当的人,你就是在熟人里面,大家也不怎么欣赏你。

所以鼓励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在陌生人中间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而不只是成为,在熟人里面可以混下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