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3月10日,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對貧困地區的影響不是特別大,整體上看,疫情沒有造成大量的因病致貧、因疫返貧情況。

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但是,剛脫貧的人口和收入在國家標準附近的邊緣人口,經濟地位非常脆弱,可能因為這些偶然的因素收入驟減、支出驟增,重新回到貧困。

因此,國家正在研究建立防止返貧的機制,建立比較穩定的幫扶機制,確保他們在比較快的時間內重新擺脫貧困。

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因病致貧,就是因為身患疾病,影響家庭可支配收入而導致家庭陷入貧困,相信沒有什麼比一個病就傾家蕩產、讓幾十年積累化為烏有更可怕的事了。

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確實有些人無奈因病致貧、返貧,那麼,目前我國因病致貧的到底是些什麼人?他們為什麼會因病致貧呢?

因病致貧的主要疾病

通過對因病致貧人口的患病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致貧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目前全國已確診的慢性病患者約3億,且呈增長趨勢,佔全國各類疾病總經濟負擔的70%。

因病致貧人口患病率前10位的疾病依次為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重性精神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關節病(髖、膝)、類風溼關節炎、重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老年性白內障,基本都是慢性病。

因病致貧的主要群體

老年人是因病致貧的主體群體,老年因病致貧人口的患病率超過5成,且近6成核實患病的因病致貧人口為老年人,在上述因病致貧的10種疾病中,有9種在老年人口中患病率都很高。隨著人口老齡化,一方面由於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健康水平下降,功能性和器質性疾病的患病率和醫療費用上升。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生活保障水平低,更容易因病致貧。

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中青年致貧的主要疾病

重性精神疾病治癒率低、致殘率和複發率高,患者社會功能明顯減退,男性患病率高於女性。有調查顯示,因病致貧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高達4.14%,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佔核實患病的因病致貧人口的10.00%,中青年人口因患病導致勞動力喪失,是患者個人及其家庭貧困的關鍵因素。

18歲以下的主要致貧疾病

白血病是15歲以下兒童中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佔所有兒童惡性腫瘤的30%。18歲以下因病致貧人口患病率最高的疾病就是白血病,患病人數佔該年齡段因病致貧人口的18.34%。

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因病致貧人群普遍存在的錯誤觀念

調研發現,健康意識淡薄與因病致貧有很大關係。例如腦血管病,近年來發病率飆升,治療週期長、醫療費用高,是致貧、返貧的主要病種,實際上,這種病完全可以通過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降低對健康的危害,還可以有效控制治療成本。但不少人自身防病意識淡薄,無法認識體檢和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存在“一體檢就有病,不體檢就沒病”的錯誤觀念,最終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導致貧困。

因病致貧人群的家庭情況

在需要救治貧困人口中,三分之一以上患有慢性病,患者勞動能力喪失或降低,且醫治週期長,需要家人常年陪護,造成家庭收入大幅減少或失去經濟來源。特別是當患者就是家庭主要勞動力時,整個家庭會失去生活支柱,一人患病拖垮整個家庭。更嚴重的問題是,有一戶多病的,有自身患病子女還在上學的,還有父母年邁需要贍養的,多個因素疊加導致這些人最難脫貧,也極易返貧。

另外,因病致貧家庭中,絕大部分是有家庭成員罹患絕症、重特大疾病,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額醫藥費用的。特別是農村低保、農村特殊困難戶,重大疾病造成的經濟負擔更加難以承受,又不願意輕易放棄治療,因此陷入貧困。

新冠疫情沒有造成因病致貧,那現在什麼人容易因病致貧?

導致因病致貧的其他問題

除了疾病本身、患者及其家庭的問題外,社會機制的不完善,有時也是加重貧窮的原因,例如治療費用高,扶貧政策不配套,醫療救助標準低,各地區之間未實現信息共享,患者無法享受優惠政策,扶貧對象信息統計不及時、不準確,醫療救助服務不到位,地方財力薄弱等,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未來國家大力對健康投入的方針下,我們的健康保障肯定會越來越高,因病致貧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少,這次新冠疫情就是一個好例子。

相信祖國,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好,我們未來一定更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