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的民国江湖“连环套”

旧时市井不讲究理发,而是有剃头匠人走街窜村,为人剃头修面。冬季时候,都是喊到家里上门剃头,到了春夏,剃头匠都是在街头墙根下扎下摊子,招徕客人。剃头匠人一般都是一副扁担,一头担着板凳,一头担着炉灶,方便热水为客人打理。某次,摊子前来了客人,喊道:“来刮刮脸。”师傅让他坐好,脖子上围了毛巾,然后从担子上舀了一瓢热水倒入铜盆,招呼客人过来洗脸。客人起身,一旁又走来一人,冲着师傅摆摆手,示意别吭声;然后又指指客人刚离开的板凳,悄悄拿走退到旁边拐角。剃头匠还以为拿凳的人和刮脸的人是朋友,开玩笑将凳儿拿走,让刮脸的人往后一坐来个屁股堆儿。也不好说破,等客人脸洗完了,往后一坐,“扑通”一声,果然摔在地上。客人急了眼,爬起来冲剃头匠一瞪眼道:“你怎么摔我?”剃头匠说,“我没摔你。方才是你朋友把凳子给拿了走啦。”客人看看左右,说:“没人和我玩笑。你快追吧,他是把你凳子拿跑啦!”剃头匠才惊醒过来,往拐角一看,拿凳子的人连影儿都没了。剃头师傅这才着急了,没了凳子今天生意肯定不能开张了,估摸着那人走不了多远,撒腿就追。追出老远,也不见人影。急的他没办法,只好回去往回走吧。等到了摊子处一看,那刮脸的客人连前边带铜锅的担子也不见了。这时候才明白,原来那两个人是合伙儿骗人的,两个人各骗一头儿。一份剃头挑子,算是被人骗了走啦。

防不胜防的民国江湖“连环套”

这是一桩。还有呢,在旧时骡马市大街,两边尽是骡马店,当然也受不了鞍鞯铺。由口外販来的骡马,都放在店内寄卖。

一天,鞍鞯铺的伙计,见来了一个穿着阔绰的客人上门,来买马鞍。进店后左挑右选,挑选了一付上好的鞍鞯,说好了五两银子。客人叫店里伙计扛着鞍鞯,跟着他往马上试试,试好了就留下。随后叫伙计扛着鞍鞯,进了一家骡马店,这人叫店伙牵出一匹马来,向鞍鞯伙计吩咐道:“你把鞍鞯备上试试。”伙计将鞍鞯往马上备好。这人向他说道:“你在这里等着,我骑上试试就回来。”鞍鞯铺的伙计觉得光这匹马就能值个几百银子。骡马店都叫他骑了,一定是熟客人。于是点头道:“好吧。”那骡马店的伙计,还以为给他扛着鞍韆的人,是那骑马的家人。他虽然将马骑走,有他的仆人在这里等着,一定没有错儿,他们彼此误会之际,那骗子骑了马飞也似的去了。鞍鞯铺的伙计等着工夫大了,不见骑马的人回来,等急了,向骡马店伙计问道:“这位骑马的怎么还不回来?”骡马店的人说:“那不是你的主人吗?”鞍鞯铺的伙计说:“不是,那是买鞍鞯的客人,他还没给我们鞍鞯钱呢!”双方才知受骗,免不了一场纷争,方才完事。

这骗子“流星赶月”的方法,也是玩的老道。

还有一桩,可算是“黑吃黑”的案例。

清末京城里,有个叫赵老三的骗子,一天去大柵栏园子里看戏。他穿的衣服阔绰,被小偷盯上,以为他是阔少,跟着他进了戏园子,坐在一条凳上,并肩听戏。那场台上正演一出武戏。赵老三看着入神之际,小偷乘他不防,将他的二两一张银票顺走了。到了查票的时候,赵老三伸手掏他的银票。一张银票,不翼而飞,他料着必是教小偷偷了去,阴沟里翻船,窝了一肚子火气的赵老三赌气连戏不听了,回到家中,将这事说给他哥哥赵老二。那赵老二也是有名的骗子,听说他兄弟被小偷算计了,不甘心,就想帮助兄弟出口恶气,顺带着拿回损失。他收拾一番,手里拿个银包,故意到珠宝行一带,去各家银号兑换金条。有小偷在银号外看个端详,起了心思。等赵老二从银号出来,拿着银包,去大柵栏听戏,小偷也跟在身后随他进了戏园里,故意挨着他并肩而坐,打算金条的注意。赵老二偷偷打量小偷,也长得俊俏,头带海龙皮帽,身披狐皮斗篷,光那斗篷也值几十两银子。赵老二故意将金条放于桌上,假装看戏看得入神。那小偷见有机可乘,乘他“看戏入神”,把金条偷到手。赵老二暗地先把小偷的斗篷角儿坐在屁股底下,等小偷得手了想起身离开时候,见斗篷被人坐在屁股底下,小偷合计着所偷的金条,能值很多,一个斗篷算不了什么。他还想给失主丢一个“障眼法”,索兴把斗篷一甩,交给赵老二说:“我去小解,劳驾你给看会儿。”赵老二微一点头,小偷便匆匆离去。

等他拿了金条出了戏园子,想去核计金条的价值,到了一个银号,要兑换金条。银号的伙计看了看他的东西,说:“你这金子是假的。”小偷方才自知被骗,遇到了行里高手,叫人家使了抽梁换柱计,反把自家的斗篷骗了。等他找到戏园,赵老二早拿着皮斗篷走啦,小偷无法,自认倒霉而已。这是“狼吃狼,冷不防。”骗子的手段,防不胜防啊。

防不胜防的民国江湖“连环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