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宅在家裡讀詩詞,兩首謁金門,對比來讀

其一:

謁金門

五代 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春風驟然而起,一池春水被吹得泛起漣漪,美麗的女子手捻一朵紅杏,逗弄鴛鴦在芳草徑上追逐……

上片短短四句,看似明麗美妙,但是無邊的落寞已隱匿其中——鴛鴦成雙成對,而在這大好春光裡主人公卻形單影隻,望向一池春水,難以平靜的哪裡只有池水,心上人就是那撩人的春風,一池漣漪就是美人因相思而悸動不已的芳心。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下片,美麗的女子只能孤獨地倚靠在飾有鬥鴨花紋的欄杆上, 懶洋洋挽就的髮髻已鬆動,碧玉簪已經從青絲裡斜滑了出來,而我們的女主全然不顧,一心思念著久未謀面的心上人。忽然聽見枝頭喳喳喜鵲在叫,這真是一個好兆頭,難道明天就可以看到心上人了嗎?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馮延巳的確是詞中勝手,這首謁金門只有短短几句話,詞人的描寫可謂起起落落又一氣呵成, 從春風春水入手暗喻美人心境,寫"閒引鴛鴦"的嬌俏,寫"闌杆獨倚"的落寞,再到"舉頭聞鵲"時心中升起急切的盼望,一個閨中少婦的患得患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二:

謁金門

清 納蘭性德

風絲嫋,水浸碧天清曉。一鏡溼雲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裡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春風細柔,如梟梟青煙般若有還無,清晨的藍天經過春雨的洗禮變得更加美好,明鏡一般的水面上倒映著片片白雲,雲淡水青彷彿天中有水,水中有天……旖旎春光無人共享,我只能孤獨地與這美好的春光草草作別。夢中是誰為我輕掃蛾眉,獨睡起來,只有簾外飄落的細小紅花做伴,幽思綿綿,不盡的愁緒寄往何處才好?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納蘭上片寫春天的清晨,春光越美好越能反襯主人公的寂寥,僅用"草草"兩個字就完成了由景至人的承接和由旖旎至憂傷的情感轉折,而這轉折並不突兀,

"風絲梟"就已窺見端倪——春風如絲縷,悄悄來,倏忽去,彷彿淡淡春愁,如煙般繾綣。下片繼續造境,夢裡的美好與醒來後的空對落花又是一個對比 ,直至結尾"寄愁何處好"的幽幽嘆息。詞已絕,意不絕……

兩首“謁金門”,相似又有別,你喜歡哪一首


這兩首謁金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借春景寫閨愁,都由春風入筆,馮延巳更工於技巧,用句跳脫,詞風明麗。而納蘭則勝在意境的營造,春愁閒怨,只有"淡"才更能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