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教師招聘每日一練(2月17日)


疫情在家|教師招聘每日一練(2月17日)


1.問題解決是通過嘗試錯誤的方式來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過程,這一觀點的提出者是(B)。

A.杜威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加涅

解析:B。中公講師解析:桑代克提出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他的“餓貓開籠”實驗中,貓通過亂撞亂碰的嘗試後,打開了籠門,吃到了籠子外面的食物。題幹中提到“通過嘗試錯誤的方式來排除不成功的做法”,故選B。

2.根據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是(C)。

A.信號學習

B.規則學習

C.辨別學習

D.言語學習

解析:C。中公講師解析:加涅根據學生學習的學習任務情境和由低到高的學習水平,把學習分為八類: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結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或原理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比概念學習低一層次的學習是辨別學習。故選C。

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的第三階段是(D)。

A.認知階段

B.聯結階段

C.評價階段

D.自動化階段

解析:D。中公講師解析: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經過三個階段,即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自動化階段,故選D。

4.在操作技能形成過程中,視覺控制逐漸讓位於動覺控制的階段是(C)。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解析:C。中公講師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其中,操作整合階段的動作控制特點是視覺控制不起主導作用,逐漸讓位於動覺控制;而操作熟練階段的動覺控制增強,不再需要視覺的專門控制,而不是“逐漸讓位”。故選C。

5.問題情境是指個體面臨的(B)與已有知識結構所形成的差異。

A.刺激模式

B.目標狀態

C.記憶內容

D.認知策略

解析:B。中公講師解析:問題解決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心理活動階段,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活動過程。任何一個問題情境都包括三個基本成分:一是初始狀態,二是目標狀態,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換一種形式表達也就是目標狀態與已有的知識結構形成的差異,故選B。

6.科學家利用蝙蝠飛行的原理髮明瞭聲納和雷達,其中促進科學家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是(D)。

A.問題表徵

B.遷移

C.定勢

D.原型啟發

解析:D。中公講師解析:原型啟發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其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做原型。該題中蝙蝠飛行原理是原型,據此得到啟發。故選D。

7. 關於技能特點的陳述,正確的有(BD)。[多選題]

A.有些技能是本能行為

B.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

C.技能屬於認知經驗不屬於動作經驗

D.技能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解析:BD。中公講師解析:技能是按一定的方式反覆練習或者模仿而形成的熟練的動作,一定不是本能;學習知識是掌握技能的基礎,但技能不等同於知識,故技能是動作經驗;技能和習慣動作也不同,習慣動作沒有標準,技能則有規範和標準。故正確選項為BD。

8.態度與品德形成過程中,經歷三個階段,其中認同階段的行為具有一定的(ACD)。[多選題]

A.自覺性

B.情境性

C.穩定性

D.主動性

解析:ACD。中公講師解析: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它不受外界壓力的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故選ACD。

9.下列選項中,與問題解決有關的學說有(ABD)。[多選題]

A.瓦拉斯的“創造性思維四階段論”

B.杜威的五步模式

C.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D.苛勒的頓悟說

解析:ABD。中公講師解析:美國心理學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關於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理論模型,又稱為“創造性思維四階段論”;杜威五步教學法又稱為杜威的五步模式: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苛勒的頓悟說是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完形頓悟說。故ABD符合題意。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論最大的貢獻在於提出了程序教學法,不是關於問題解決的學說。

10.懲罰一般來說會有削弱學習動機的作用,但有時也可使一個人在失敗中重新振作起來。(A)

A.對

B.錯

解析:√。中公講師解析:一般來說,強化起著增進學習動機的作用,如適當的表揚與獎勵,取消討厭的頻繁的考試等都是強化的手段;懲罰則一般起著削弱學習動機的作用,但有時也可使一個人在失敗中重新振作起來,如考試不及格便是懲罰的手段,也可以讓一個人振作起來,好好學習,下次考好,故題幹表述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