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天才——詩鬼李賀的封神之路

公元790年(唐德宗貞元六年),李賀出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洛陽宜陽縣三鄉)一個破落貴族之家,他的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鄭王),屬於唐宗室的遠支,歷史上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

李賀是中唐後期詩人,歷史上他被後世稱為:詩鬼。是韓愈、孟郊開創的奇崛詩派成員之一。作為一位極富藝術個性的詩人,他獨特的詩風令他在奇崛詩派中獨樹異幟,傾倒後人。作為一位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詩中的浪漫主義風格也顯得風格獨標,別開生面。

李賀對自己有唐朝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在他的詩詞裡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為誰憐”、“為渴皇孫請曹植”。但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恐怕連鄭王的嫡脈也不是,家道也早就衰落了。

短命天才——詩鬼李賀的封神之路

元和五年(810年)好朋友韓愈寫信給李賀,勸他考進士。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獲得了考官欣賞,年底即赴長安考進士。可是“闔扇未開逢猰犬”,嫉妒他才能的人放出流言,拿李賀這次的詩作說事,說李賀父親的名字叫“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儘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可是無可奈何,最終李賀氣憤的離開了考試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歲的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當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

短命天才——詩鬼李賀的封神之路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歷史上他當年回到昌谷。大概因為是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的推薦,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從九品侍郎。

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但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河南府試,卻最終因避父諱(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最終不得登第只做了三年奉禮郎,後來他又辭官回鄉。終因體弱多病、仕途失意於二十七歲早逝。

李賀詩中多仙境鬼蜮,這大概是對他的詩作最直觀的感受。即使不極力描寫出這樣的畫面,他的詩中也會透露著一種蒼涼詭譎的氛圍,這與他坎坷的人生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

短命天才——詩鬼李賀的封神之路

他的很多詩句都表現了萬事萬物的變化發展,寫出了滄海桑田,時光易逝,生老病死,人生難料的感嘆如《天上謠》“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這固然是他對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認識,但更多的則是他自己生活困窘,迷茫苦悶的沉澱。

短命天才——詩鬼李賀的封神之路

李賀的詩以奇著稱。但他的詩不但是怪奇、奇麗,而且是詭奇以至怪誕,為浪漫主義又增加了新色彩。他的詩不僅構思奇特,想象奇特,且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歷史時空的侷限,充滿神秘色彩。並且意象奇特,選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陸離以至荒誕不經的意象。更加上他語言修辭奇特,經常選擇感情強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較特殊的修辭方法,如通感等,使詩歌充滿幽冷哀傷的色彩被後人稱為“長吉體” ,為後世所稱道。歷史上陸游把李賀的詩比作“百家錦袖,五色眩曜,光奪眼目”,但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不完整,情思脈絡不連貫。錢鍾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也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但是,不管怎樣,李賀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獨特的文風,獨創的“長吉體”,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瑰美奇詭的詩篇,也影響了一批詩人的創作。他的詩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也不斷被後人品賞、學習,成為不朽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