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閒置校舍怎麼辦?

王家田莊主


農民學校校舍閒置換問題 ,農民人口流失比較大,都出去打工,都向城鎮 縣,市聚集,導致生源急劇下降,學校效益下降,調整佈局等原因。

1處理方法

因為生源流失比較嚴重 ,已撤併停辦的所有校園校舍,一些校園設施。

2處理原則

產權歸屬有爭議的閒置校園校舍,應在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前提下,積極協調、妥善協商、達成共識。在處置利用過程中,要切實維護權益,依照嚴格的程序執行,對於產權非常清晰,手續齊全,先行處置利用,手續不齊全,歷史遺留問題,再有校方協調解決,後續在處理,

農村振興

閒置的校舍可以根據程序申批,現在中國老齡化嚴重,可以利用校舍辦理農村老人服務區,解決一些老年人問題。



揚揚生活日記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農村村小學校舍閒置如何處理的這個問題,我把我的想法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說的肯定不成熟,也有可能不切實際,大家一起討論吧!

1、如果產權沒有問題,你又有這個經濟實力,我的建議是買下來!一般小學校的建址,都在村委會的附近,是農村比較繁華集中的地方,將來有可能要招商引資、辦廠之類的,那你這個校舍就值錢了。我身邊就有這個例子,荒置很多年的校舍,當時很便宜的就被人買了,後來,村裡扣大棚的人家多了以後,要建一個西紅柿交易中心,校舍加上操場,是很大的一塊地方,不需要再徵地改造,買校舍的這個人就按三年七萬的價格租了出去,後來又聽說,要把集市也遷到這裡,總之,他是賺了。

2、如果不出售,可以租過來,搞養殖業,養雞、鴨、鵝,牛,都可以,房子不用蓋,還有活動場地,飼料和肥料都有地方儲存,不用做太大的改動。

3、可以辦幼兒園或者駕校,現在是中小學校撤鄉並鎮,幼兒園還在本地,可以改造成一個條件稍微好一些的幼兒園,有很大的競爭空間。

還可以做駕校的練車場,省去村民去城裡駕校練車的費用,報名、考試去城裡,平時練車在村裡,大家都方便。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請大家指正!


靜雲的小院生活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農村的出生人口越來越少,自然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少。我上學的時候,那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們一個百十戶的小村,一個年級的入學人數就在二十名左右,五個年級,共有學生近百名,那個時候雖然貧窮,但集體對教育還是十分重視的,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村裡蓋起了兩棟寬敞明亮,南北通透的大校舍,共二十間,三間房一個教室,剩餘作為辦公室和老師宿舍。

可是後來,學生逐步減小,公派老師也調走了,先是和鄰村合併,後來幾個村加在一起也不足以組成一個學校了,為了便於管理,乾脆全鎮都集中鄉鎮駐地的中心小學了,這樣,各村前期建設的校舍都閒置起來了,有些長久無人居住,無人管理,已經破敗不堪了。

但是,有些村是沒有費棄的,有的公開叫行,招標處理了,有的出租給個體搞養殖或者作為廠房使用了,還有的作為了村民的福利設施,就是紅白喜事坐客的地方,農村的習俗是紅事白事都要招待親朋好友,過去都是鄰里之間互相幫助,這家兩桌,那家三桌,很不方便,現在有了這麼寬大的教室,成為村民待客的理想之地,所以大多數村都是這樣,利用它們為民服務了。


若飛305


在農村,以前每個村都有學校。在我們縣城有100多個村,在90年代以前有100多個小學,現在農村小學的數量大幅減少。這些農村小學現在都怎麼樣了?

記得我就讀的小學,離我家只有800米,那時小學三年級就寄宿在學校,讀一二年級時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學,放學也是自己回家。很多農村小孩進入大城市或者城鎮上學,生源大幅減少。以前我們的小學有一到五年級(90年代當地農村沒有學前班和六年級),由於生源大幅減少,村小合併了。我們的小學由原來的一到五年級精簡到一到三年級,四年級必須去鎮裡的中心小學就讀。去年那所小學停運了,不再招生,學校的房子也出租了。

以前我們村的小學,總佔地面積達到1000多平米,雖然不是很大,但在農村的村小中算是較大規模了。現在學校總佔地面積只有400多平米,只有兩棟翻建幾年的教學樓,教學樓只有兩層。其他的土地或者出租,或者流轉了,或者村委收回了土地使用權。在2005年的時候,學校操場的土地使用權歸還給村委,村委把土地使用權歸還給當地農民,操場上建起了農村自建房。學校的教學樓地理位置較好,現在已經出租給診所、農村電商、農村扶貧車間。還有一棟教學樓未出租,現在是閒置的。

現在農村的村小,由於農村生源大幅減少,很多村小都合併了。學校的土地,一般是村委收回土地使用權,土地流轉,租用等。


昕瑞生態


不知其他地區是什麼情況,像我的家鄉,在以前為了方便村裡的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基本上每個村裡都建有小學,作為80後的我,小學階段就是在村辦小學完成的,到了中學才轉到鎮上。

上完中學又到縣裡讀高中,直至到另外一個鎮參加工作,由於工作的關係,駐某個村指導工作。這個村有兩所校舍,我來駐村時已閒置多年,聽與我差不多年紀的村幹部講,他們的小學教育就在這兩所學校內完成的,後來村裡的人出去的越來越多,導致生源不足,就停辦了,所以校舍就閒置在那裡多年。

閒置多年的校舍,無人管理,無人維修,破敗程序可想而知,雖沒倒塌,但已成危房。其中一所校舍離村委會較遠,位置偏僻,有一年有一個小老闆找到村委會說想租過去改造成養殖場,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同意之後,就租了出去,籤的是25年的租賃合同,後來鄉鎮說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房屋租賃不能籤超過20年的租期,然後村委會又找那個小老闆把租期改成20年的,至今還在租期內。

另一所閒置的學校,到我駐村時,之前的村幹部已經私下作主賣給了鎮上一上班的人,群眾知道後不同意,一直要求村裡把校舍給要回來,買校舍的人聽到風聲之後,又找村幹部商量,把校舍買賣合同私下的改成了租賃合同,想矇混過去,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後反映到紀檢部門,找到當事人之後才把合同解除,校舍交還給了村委會,之後村委會又給租出去了,當然是經過了村民的同意。

通過以上說明,農村閒置校舍,雖然閒置著,但它們基本上都屬於村集體資產,村集體資產閒置著也是浪費,如何盤活利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說,可以租賃出去,有條件的可以興辦村級企業,也可以用途倉庫等等。

但是不管如何利用,在處置村集體資產時,個人或村委會都無權私自決定,必須要召開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後才能實施,同時還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說,租賃合同,租賃的期限要符合《合同法》的規定,不得超過20年。


農村一山貨


農村閒置校舍怎麼辦?

看了這個問題,真的說出來都是淚啊!因為想到了我那已經消失了的小學校園!

像如今的農村,在一些社會公共資源逐步像城鎮聚攏的過程中,人們都有些被動的向城市遷徙。留下了很多閒置的房屋和土地。

是的,如今的農村有好多的房屋和土地資源需要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除去當做村裡的宅基地利用,作為對村裡人開放公共文娛場所,這是在逐漸人去村空的境況裡的一個最佳的利用。

像我當時上小學的校園,80後那代人還能充分的利用起來。

記得上世紀末的時候,當時的平房教室因為破舊,重新蓋了一幢兩層的教學樓,然後原來平房的教室就作為村裡的宅基地賣了出去。

因為當前的農村生活群體多為老年人,不妨有村委牽頭搞些影音娛樂,棋牌遊戲類的。給這些老人聊以自慰的打發時光的便利!

像這種問題,應該是村委會考慮的,村民似乎沒有決定的權利!

記得小時候那會兒,在村裡還有八十年代的生產隊模式建造的打麥場,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那是樂園!

後來因為村裡種麥子甚至種地的越來越少,打麥場也被村委會賣了!閒置土地被村委會賣掉,這是一大解決閒置的方式!


遙遠的邀兔崖


我是80後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讀書的人是最多的,我出生再一個小山村裡面,每個年級都有倆個班,當然那個時候也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後來難滿滿的學生就越來越少,有當時計劃生育,導致人口減少,也有我們國家的城鎮化,很多學生隨在城裡務工得父母進了城,也有父母思想觀念的轉變,因為農村教育資源和城市得差距,父母希望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而進城讀書,最終導致農村校舍閒置,我們應該把村裡校舍改造成老年人活動中心,村集體活動中心,村休閒廣場,甚至可以改造成危房村民安置點,甚至說養老院,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塊閒置地。



老羅下鄉記


以前每個村子都有小學,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少,很多小學都合併了,逐漸從小村合併到大村,從大村合併到鎮上。而這也留下了很多小學校舍,這些小學校舍怎麼處理,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有很多地方對小學置之不理,不過幾年光景,小學的校舍就荒廢了。處理好小學校舍很有必要,常見的處理方式也有幾種:

第一種:租借給別的公司。

對於一些功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將小學校舍出租出去,給別的企業或者私人作為辦公樓,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樣不僅僅可以使校舍不會很快荒蕪,也可以創造財富。

第二種:出賣、拆毀。

很多小學的位置比較好,可以將學校的土地出賣,成為村子裡面的一筆財富,然後將這些錢用來修路、建橋。但是這種必定是少數,大多數農村併發達,學習賣不出好價錢。

第三種:建成公共設施。

農村小學,只要是建築質量好的學習,完全可以改建成為農村公共設施,可以作為村委會的辦公場所,減少一些村委會蓋樓的費用。也可以改建成為農村養老院,做好相應的一些養老設施,給村裡一些老人養老用。

現實中很多農村的小學,由於農村不發達,沒有租借、也沒有買賣,而是任由荒廢。其中村委會的是否有作為是決定這些的重要原因,但是可惜這些並麼有被村委會重視。


天下農為本


  • 農村村小是由於早些年農村交通不變,而且學齡人群多,為了方便這些孩子們方便上學,村集體就和鄉鎮中心小學聯合辦理了這種學校。而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農村的學齡人群逐漸減少,且現在交通又方便。所以大多都閒置了,那閒置的校舍該如何處理呢?
  • 農村小學校舍,不同於其他的學校(他們都有明確的土地使用證明)。一般都是由村集體修建的,它的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權都是村集體的。當它閒置時(應向中心小學協調決定,或根據土地法規定的閒置二年以上,村集體收回土地使用權之規定),村集體就有權進行處置了。且收益歸村集體。
  • 第一,作為村民文化娛樂場所。現在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除了生產生活外,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漸增加。象圖書館,展覽室,棋牌室等都要房屋來經營,而村校舍多寬大非常適合這些用途。只要稍做修整即可使用。
  • 第二,出租使用權。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別人用去辦廠,養殖,開民宿等,只要不違法就行,完善相關手續後。集體就只管收租就行了。
  • 第三,出賣其使用權。這點需要注意賣的只是使用權(校舍屬集體出資修建,大多無產權證,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小產權房)。當然同村的人符合宅基地申請的人買,可能會好點,有的地方可能還能辦到不動產證。
  • 第四,復耕用作地票交易。根據我國土地法規定:佔用耕地與復墾耕地的數量應保持平衡。如佔地者沒條件復墾的應繳納開墾費,用於開墾土地。據此,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專門的土地交易所,專門負責這種交易。所以村集體可以根據當地政府的計劃安排,把村小校舍納入此項目。

總之,閒置農村村小學即浪費資源,也不符合國家的土地政策,只有把它盤活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天數茫茫A


這個話題挺現實,由於我國城鎮化的推進,隨著人口大量流出,農村生源急劇下降,許多地方學校幾乎停辦,校舍空值,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先政府引導,儘量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做成地方政府辦公地,合理利用,減輕各種浪費.

第二: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可以適當放開用作創業園區,有當地政府引導改建。

第三:可以做成農村養老院,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養老是個問題,應該加快整合推進。

以上是個人想法,切實不浪費的原則下,合理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