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當中有舍意

我們來看看戒的部分,為什麼跟你講戒這個東西?從我們祖師來講,虛雲老和尚,從各位來講,叫你們的世祖,他是夢參的四個師父之一,他到120歲,有記者問他說,你那麼厲害,最重要的一點是哪一點?他就講一個字“戒”,但這個戒你並不能瞭解,你很難了解。

  首先我告訴你,十度當中,舍在戒之前,舍在修行中的定義是很重要的,先佈施生死、佈施煩惱、佈施痛苦、佈施意見。你前面三個還比較容易,做不到的話,你不可能佈施意見,而佈施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唯能佈施意見,行者在這個moksha的解脫道當中,才有可能臣服於上師,也唯有了解這個東西,才有可能在戒中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不只是外相上的身語意業,重要的是我執、我見的無形暗潮。真能“管好自己”即是能圓滿“佈施意見”,若不透視此義,則於“持戒”中,若非壓抑,也必經常破、穿、漏、犯各種根本戒,而無法完成轉凡夫種性成如來種性。

  所以戒當中有舍意,假如你不知道舍,你持戒永遠不會成就,而且會很痛苦,你就變成戒在管你。早知道就不受八關齋戒,一直想吃,對不對?你不受八關齋戒,還不知道你那麼貪吃。那很簡單,我也不犯戒,我就佈施就好了嘛,貪吃,不吃不就得了,把吃給佈施,現在問題就在你自己沒辦法做到,跟戒沒有關係,所以你凡是持戒有疑義、有問題的話,你記得用佈施的方法,你一定圓滿戒,根本不用壓抑。

  攝心為戒,由戒生定,因定發慧,依慧解脫。告訴你,因為持戒而舍妄想,因為你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妄想。因定而舍欲界,因慧而舍三界,所以依慧而能出三界。這戒定慧,你妄想不除的話,下面都別修了。你在修定也是意識定,就是妄想定,因為你妄想為主,必須先除妄想。

  修行的基礎,你想修行,戒律有兩類,一種在家戒,又稱波羅提木叉,別別解脫戒,它有五戒,是為人的根本原則;有八戒,是生活中的克勤克儉,生活中要自我約束。優婆塞優婆夷戒,是紅塵中圓融生活的準則。梵網菩薩戒,是奠定人生圓融的大綱。留意到,我想我在講的戒,跟你在講的戒是完全不一樣。你一定是八戒要怎麼樣持,梵網戒能不能炒菜當中加肉絲,所以我覺得那種戒都很好笑。持戒的目的你不要,就是在那邊持戒,搞得自己煩惱煩得要死。

  二是行者的根本戒,如來種性戒,即發菩提心戒,這個確立堅定不移的菩提心,這個就見信根。活命淨戒,即棄三界戒,又稱攝律儀戒,舍十四根,這是建立信根,確立信根。法身慧命戒,即立法界戒,又叫立法界戒,立八根,前面舍十四根,這立八根。依止上師戒,這修法的起步,必依準則行之,又稱成就法身戒,這不是偶像崇拜,也不是一廂情願,而是真正的唯一精神,靈性導師。

  戒律的注意事項:戒為命戒,為佛所制,乃為人立命,或為行者立命而設;律為生活戒,為道場制,包括國法、道德、倫理乃至儀軌等,皆為和諧人生,群居而設。留意到,戒是為人立命而設,律是為一種生活準則群居而設。

  菩薩戒跟普賢戒,菩薩戒是身份的確認,是入法界的分水嶺,故“誦戒”在提醒自己,不要忘失我的身份。普賢戒是菩薩行的本質,重在實踐中融入生命因素,以成如來種性的基因,所以它有活命淨戒、如來種性戒、法身慧命戒、上師依止戒,這是具格行者的基本條件,源自普賢行者的本體,而非相上的作用。所以普賢行者特重實踐之實,而非相上的期勉,若無法行上去,徒有相,也不成其為普賢行者之實。

  戒律之制乃為管理個人福慧,或為行者上菩提道而設,或者是以律法等,為人聚群居之和諧而設,故有時空、文化、民族之不同,而應各有開遮持犯的紀檢制度。

  所以你依止哪個道場就依止哪個道場,怎麼說怎麼做,因為它各有它的紀檢制度。別的道場有別的方法,比如說持八關齋戒,過午不食到底能不能吃?有的說可以吃,有限制,不要吃粥可以,吃水果、餅乾可以,有的通通不能吃,只能喝水,還有的可以吃,但要報告,然後在法師的面前吃,不然你去偷吃,不行。所以各個道場有它的紀檢制度,有它的標準。你在哪個道場學,你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當然要在那裡。你要都沒有,那就馬馬虎虎,反正你什麼都沒有,修一點得一點,修兩點得兩點,每一個人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戒是管自己,律是管人際跟自然界的關係和順。談到戒是管自己,所以它是命戒。這個律是管人際關係的,所以它是一種禮儀,一種倫理。

  持戒者須知,持戒必然圓滿,此中有兩個要領,持戒一定要圓滿的,也會圓滿,你不圓滿就是你有問題。向前,戒跟舍是二合一的,所以戒向前有舍,若持戒有疑義,就用舍根就可以了。向後,戒跟律是二合一的,持戒就是持戒與律,而律較戒更重圓滿。尤其是律更重和敬,理和敬跟事和敬,希望行者善珍惜之。

  它有這些關係存在,不要弄錯。修行的部分就不講,那很微細的,就有關戒的部分提醒給各位。所以持戒的問題在和諧,管自己,自己要和諧,老是跟自己過不去,像小孩子一樣,經常氣這個氣那個,人家問你氣什麼,“我怎麼又犯錯了”,你去死啦,犯錯了有必要這樣嗎,犯錯,你就改正好了,就不犯錯就好了。你知道犯錯就趕快改,管自己。所以外面只有律師,沒有戒師,戒是管理自己,所以你自己有什麼問題,自己跟你的師父單獨談,這是戒的問題。律也有一定的紀檢制度,它在看的。因為你跟別人相處、跟道場相處,跟自然相處關係,所以那是律,它一定有一個主客體,戒沒有主客體,就是自己。

  好吧,我們大概就簡單的跟各位講到這裡,你要激發正能量,一定從這個地方來。我想很簡單的六個小時,透過地藏菩薩的因緣,來跟各位談這些有關修行的部分,大概跟你所想的,讀經的知識裡,內容是完全不一樣。我相信這些對你一定有絕對的幫助,希望各位善自為之。

擷自《解碼地藏經行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