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演的《少林寺》票價1毛票房1.6億,換成現在能排在全球影史什麼位置?

亂舞墨色


1,這個不在一條時間軌道上,那時候一毛錢當做一毛錢花,現在一塊錢當做一毛錢花,那時候電影剛起步,很新鮮,現在是滿大街都是

2,那時候電影靠的是演員的演技,現在的電影很多靠的是替身,特效


羅飛222812090


很難計算,也很難比較,背景不同,但這部電影的影響力絕對超過極大部分電影。

那時候電影普及度不高,而且大部分還是彩色電影,李連杰的《少林寺》不止是彩色電影,這部電影背後更是香港的精英團隊。此外,這部電影中的武打併沒有護具,全部都是拳拳到肉。製作精良,打戲逼真。一部如此優秀的電影,帶給人們的震撼不亞於看到兩彈一星。

不過當時的上映時間並沒有硬性規定,因為電影的拷貝不全,所以實行三階梯放映(城,鎮,鄉),這為後來的統計數據收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特別是很多人並沒有買票就能夠看電影,但能夠以一毛錢的票價創下1.615億的票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看了電影。

北京當時的人口應該是800多萬,也就是差不多人均一次,而廣東達到了2756萬人次,這個數字也真是難以想象。這些數據還是統計不全的結果。可考慮到當時特別的背景,現在也許已經沒有電影能夠達到這種影響力了。

圈內人,圈內事,我是“青竹樂娛”,關注我,這裡有娛樂圈最全資訊!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比心


許青竹觀娛


我記得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村長安排凡是共青團員都不用買票去看,步行去的,從家裡到鎮電影院來回18公里(,當時我爸媽都買票看過了,我媽文化只有小學三年級,但是我媽說電影非常好看),進了鎮電影院,只見人山人海,不但座無虛席,而且走道和後面都擠的水洩不通,我是站著看完的。有的人都看了好幾遍。只有路遠的老年人沒看。按照當時的物價和現在的40元一張的電影票比,票房應該是400億以上。如果現在的鄉鎮也有電影院(原來80年代建的早就拆了),票價能低些(20元左右),我估計流浪地球的票房還要高很多。現在農村絕大部分人都沒看,不辦事情沒人專去城裡看電影。


以誠待人4983


1元是一毛的十倍。所以一張票價40元也就等於400個一毛。這是單位換算。

然後八九十年代一毛的購買力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九十年代出一毛錢可以賣兩根菸,現在一根普通的煙至少也要五毛。通貨膨脹按10倍計算,當初一毛錢的電影票產生的票房,大學時如今40元票價產生票房的4000倍。

1.6億除以0.1元,然後乘以40再乘以4000。這個結果大概是可以參考一下的,我就不去計算了,數學不好,也沒有實際意義。

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背景,符號和特點。總是回憶過去,那時無法再進一步的離退休老幹部們做的事。年輕人最重要的還是活在當下,把握現在。


衛仁閔


李連杰的《少林寺》是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一個,如果按年代來劃分的話那麼李連杰的《少林寺》將會是永遠的電影票房冠軍,因為他的《少林寺》是1982年上映的,1982年我國國民還處在飢一頓飽一頓的狀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裡還能拿到1.6億元的電影票房,真不愧是中國電影票房的總冠軍啊。



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電影票價為一毛錢一張電影票,一毛錢在現在社會里已經算是一張廢紙了,但是在1982年的那個年代裡一毛錢可以當現在的十元花了,即使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裡也難抵人們對電影的熱愛。李連杰的《少林寺》放在今天全球電影排名的話,應該也是在前十名以內吧。

1982年裡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對《少林寺》的票房提出質疑,認為那時的人民根本不可能拿出僅僅的一毛錢來看電影,其實當年的《少林寺》真實電影票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今天來說它卻是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電影票房神話事蹟。


小年華日記


這個很好計算,我來給你算一下

當時的票價是一毛,票房是1,615億

1.615億÷0.1元=16.15億人

所以當時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次是16.15億人

少林寺是2d電影,按照現在電影院2d電影最低票價30元來算就是:

16.15億×30=484.5億元

所以總票房為484.5億元

截止目前為止,單個電影票房最高為《戰狼二》,票房為56.79億,系列電影票房最高為《哈利波特》,累計八部電影累計為77億多美元,摺合人民幣為515.9億

因為當時好多人都還是在鄉下用放映機看的,所以如果所有看過的人都進電影院看,票房會更多

以上僅供娛樂,不可當真,不可較真,笑笑就好


孔雀1開屏


光拿李連杰來說吧,光在在影視界的成就和聲望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還記得看李連杰演的那部《少林寺》還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李連杰這號人物,那個時候好多小朋友圍著一起看,那種感覺真好,至於那個時候的《少林寺》在現在能排在影視界什麼位置而言,我個人覺得這個是無法言語的!


回憶留給那個夏天


那時各大廠礦都有工會票。比如廠子有一千人,電影院能坐八百人。就包兩場。多餘的票送人情。我有個鄰居能人愛看電影,少林寺看了十幾遍。我家附近有個電影院放了將近一個月,這個鄰居門路多,每場都能搞到不少票。領著各種朋友親戚去看。


一壹他爹


萬人空巷看少林,這是1982年電影《少林寺》公映時的盛況,據統計,當年《少林寺》放映時票價是1毛錢1張,最終內地票房收入是161,578,014元,即1.61億元。

保守估計一下,現在電影院2D電影票價每張最低20元,是1毛錢票價的200倍,也就是說,折算成票房總收入應該是1.61億元X200=322億元,非常巨大的一個數字,目前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沒有一部電影能與之匹敵。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在世界電影票房收入最高的是2009年發行的《阿凡達》,最終票房收入是2,717,521,330美元,即27.17億美元,按當下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27.17X6.87=186.66億元人民幣,與322億元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

從內地電影來看,目前最高的是《戰狼2》,最終票房收入是56.79億元人民幣,與《少林寺》相差巨大。

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少林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咂舌的高票房,其實與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民娛樂生活極其簡單,除了看電影、聽評書、搭臺唱戲,幾乎再沒什麼其他項目。

1982年,電視機都是奢侈品,農村可以說幾乎沒有,就是城市裡也以黑白的居多,進電影院是人們娛樂的主要形式,何況,1毛錢的票價在當時來說真的極其低廉,儘管大多人家都不富裕,但這樣的票價人人都消費得起。

以北京為例,據《中國電影編年紀事》一書記載,全市累計映出8845場,觀影人次870.99萬,票房收入88.19萬元。

而權威數據顯示,198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約為935萬,這也就意味著,除去耄耋老人和年幼兒童,幾乎每個北京人都去看了電影《少林寺》,這至少說明三個問題:一是電影確實受歡迎;二是說明人們確實找不到其他更大眾化的娛樂方式;三是1毛錢票價確實人人消費得起。

但放到現在,時過境遷,情況肯定不同了。

一是娛樂方式多樣化。

電影院不再是唯一選擇,一部片子即使剛公映時再熱,用不了多久,視頻網站就會推出,何況還有各種盜版,人們完全可以選擇通過其他方式看到該片。

二是電影數量成倍增加。

不同於以前電影一年只推出幾十部的節奏,現在每年能在電影院公映的片子達到幾百部,數據顯示,2018年,僅國產電影公映或通過其他方式播出的就達到400部,類型也多樣化,尤其是好萊塢大片衝擊力度巨大。

三是觀影群體變得單一。

2019年1-5月觀影人數為6.89億人次,據此推算,全年觀影人數約在16.53億人次,雖然數量龐大,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年輕人中,同1982年全民觀影盛況不能相比。

基於以上原因,可想而知,《少林寺》假如放在今天公映,遠遠達不到當年觀影盛況,不論是題材熱度還是演員陣容熱度,都不具備唯一性,可以大膽預言,其票房收入不會超過《戰狼2》。


紅楓文史娛


平常人肯定這樣想:以前票價1毛,現在40起步,就按40元一張票來算,那就是400倍,1.6億的400倍,那就是400多個億!如果換成現在絕對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不能這麼算,那個年代娛樂項目非常少,電視都不是非常普及,更別說手機網吧KTV了,在如此情況下,除了看電影,真沒別的什麼娛樂項目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錢不多,娛樂少,電影可選擇影片也非常少,這樣的環境下,高票房並不能代表影片就是成功的!

《少林寺》這部電影之所以會成為經典之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內首部走上大熒幕的功夫電影!(當時文化市場相對封閉,境外影片進來的不多)之前,老百姓對中國武術並不是很熟悉,只聽說過沒有見過,一看到有這樣一部功夫電影自然非常想去看!這就好像前些年好萊塢大片剛剛進入內地市場時掀起的那股大片熱潮一樣!好奇新鮮趨勢人們走進電影院!這也是票房高的原因!因為沒見過,所以都去看!同期上映的香港電視劇《上海灘》《射鵰英雄傳》《霍元甲》也說明了這一點。

而今天,時代不同了,中國人早就被外來大片薰陶的見怪不怪了,現在要想讓大家走進影院可沒那麼容易了,環境不同了,人不同了,思想不同了!但我們發現愛國的心還是一樣的,從前年的《戰狼2》的火爆到今天《流浪地球》的受捧,我們還是對國民的愛國心欣喜的!我們也看膩了國外大片,更希望國產的大片多一點!物質已經滿足不了現代人了,精神上的追求開始體現出來!

我們期待中國電影市場可以湧現出更多的好導演好演員,給我們奉獻更多的能滿足我們需求的好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