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其實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會經常犯孫楊式的錯誤。


北京時間28日下午5時,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簡稱CAS)公佈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訴孫楊和國際泳聯一案的裁決結果,孫楊被禁賽8年,即日起生效。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體壇明星的孫楊自從被人們熟知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

從無證駕駛到與教練鬧翻,再從與巴西女運動員當眾起衝突到不按規定穿自己代言的運動服領獎,還有與藥檢人員起衝突並砸爛自己的血樣等等,這些事件,都是孫楊曾經做過的飽受爭議的事件 。

在之前的光州世錦賽游泳項目的比賽中,霍頓、斯科特等游泳選手,則拒絕與孫楊合影;而隨後的巴西選手盧卡,則是在孫楊主動伸出手欲與其握手的情況下,直接轉身離開,令人無奈又無語。

這些事,孰是孰非我就不評判了。相信明眼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今天我想討論的是,為什麼孫楊這位體壇天才,總是會惹來那麼多爭議?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針對孫楊?為什麼總是孫楊?為什麼...?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認為應該要從孫楊的處世思維模式上找答案。

那麼孫楊應對突發事件時,他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呢?

這點我們可以從之前孫楊的兩次對突發事件的回應中做分析。

就在孫楊被霍頓拒絕合影後,孫楊在公開場合回應了此事。孫楊的回應,是這樣的: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須尊重中國!

稍微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孫楊的這個回應,基本相當於給霍頓“判了死刑”。因為此話一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被激怒了,中國人那麼多,不出意外的話,霍頓肯定會被中國人的口水淹死。而從此霍頓肯定也會與孫楊成為死敵。

還有關於藥檢門事件,孫楊近日也給出了最新回應,回應是這樣的:我在維護所有人權益,我不應被侮辱和詆譭。

這就是孫楊的處世思維模式。這是一種什麼思維模式呢?

事實上,孫楊的這種處世思維模式,是一種“捆綁型”的反擊思維模式——“捆綁”中國人或“捆綁”運動員的權益——通過捆綁大眾,從而達到壓倒對手,實現自己利益訴求的目的。

此時的孫楊,28歲。

其實姚明也跟孫楊一樣,也曾經受到過羞辱和委屈。那麼姚明面對這種事時,他應對的思維模式又是怎樣的呢?

2002年,籃球運動員巴克利,曾在節目中放言:“姚明就是個菜鳥,只要他單場得到19分以上,我就當眾親驢屁股!”這種對姚明的不屑與侮辱的言論,通過電視擴散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姚明聽到這種羞辱後他並沒有憤怒,當記者問及此事時,姚明幽默地回應道:“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言外之意就是在為巴克利著想。此回應,引得現場一片笑聲。

而事後,姚明努力訓練,沒過多久,就輕鬆拿下了20+。而此時的巴克利,不得不兌現自己的諾言——當眾親吻驢屁股!

此時的姚明,22歲。

而巴克利親吻驢屁股後不久,姚明就再次被問及此事,此時姚明的回應是:“巴克利就是在開一個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歡巴克利的,他為了總冠軍那時候去了休斯頓火箭隊,只拿100萬美金的薪水,當然100萬也很多了,但相對於他的身價來說,他願意犧牲,做出犧牲來換取他的目標,這點是我非常喜歡的,我認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還有幾次,姚明則面臨著更嚴重的羞辱。刁難姚明的是記者,這位記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問姚明:“為何中國十幾億人裡,找不出5個能打好籃球的?”

面對這種惡意的挑釁式提問,姚明沒有憤怒,他面帶微笑的回道:“美國3億人,怎麼找不出一個打乒乓球好的運動員?”此時記者尷尬至極,而現場又是一片笑聲。

還有一次,一位記者則直接對姚明發起挑釁:“在中國球服賣的最火的居然是麥迪,而不是你,你怎麼看?”

面對這個極具挑釁意味的問題,姚明又打趣地回道:“這很正常,因為中國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衣了。”一個幽默機智的回應,又讓氣氛輕鬆活躍了起來。

看到這裡,孫楊和姚明遇事時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相信你應該發現了。

其實最大的區別就是,遇到一些衝突事件時,姚明的用的是一種“發散型”的思維模式——他不但不會用國家或集體捆綁自己壓死對方,而且還會機智幽默地在語言上給對方臺階下。

關於國家這個問題,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姚明:你認可別人說你是中國的代表嗎?

姚明回答:中國這兩個字不是任何一個個體可以代表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應該發掘更多的閃光點去完成中國這個詞,而不僅靠某一個或者是某幾人個去說這就是中國,這太蒼白了。

姚明從不用集體捆綁自己。這又是姚明與孫楊的一個不同的地方。

面對巴克利的羞辱,姚明如果回應“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須尊重外籍球員!”如果姚明這麼回答,大家想想,會有什麼後果?

面對記者的挑釁,如果姚明回答“你這是在侮辱中國籃球!”此時你覺得情況又會變成怎麼樣?

大概率就會變成兩國媒體的相互敵視,以及雙方粉絲的大量口水混戰。

在面對對手的敵視舉動時,姚明的行動思維模式與孫楊的行動思維模式的確有著天壤之別。

例如在面對不與自己合影的對手時,孫楊則選擇在臺上向對手揮拳怒吼,且在臺下向對手說:“you loser,i am win!”

但姚明面對這種問題時,都選擇以幽默化解火藥味。

2018年的亞運會上,韓國籃協主席方烈離場時對姚明說:“你們運氣真好。” 這種話,在我看來是一種不認可對方實力的不友好的話。

但面對這種話,姚明則是有禮貌地伸出了手對這位韓國人說:“謝謝方教授,運氣一般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這就是姚明思維模式與孫楊思維模式的本質區別。

姚明的思維模式,是在行動上證明自己,同時在語言上充分給予對方臺階下,最後把對手變成朋友;而孫楊則是不僅要在行動上證明自己,也要在語言上壓死對方,最後把對手變成死敵。

姚明的思維模式,是用自己的冷靜把對方的“火”撲滅;而孫楊的思維模式,則是用更大的“火”去衝擊對方的“火”,至於這把“火”會波及到誰,孫楊可能並沒想過。

這可能就是孫楊最大的問題。

姚明和孫楊,都是國家的優秀運動員,他們倆其實就像是一個班級裡的兩個學霸。

而這兩個學霸中,一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為班級爭榮譽;而一個雖然有能力,但個性十足,時不時會給班主任惹事。

一般的班主任,肯定都會更喜歡像前者這樣的學霸。因為這種人踏實肯幹,不僅不惹事,而且還能幫班主任解決問題,這種人即便畢業了,大概率也會被學校留下來在學校工作。

而像後者這樣的學霸,班主任大概率只有一個願望——好好學習,好好考試,順利畢業就好,別再給我惹事了。

這就是姚明為什麼能一直從運動員,到進入NBA名人堂,再到擔任CBA公司副董事長,再到擔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再到現任亞洲籃球聯合會主席,路越走越寬,而孫楊的路卻越走越出現爭議的根本原因。

如果當初不與藥檢人員發生衝突,理性表達訴求,會有後面這麼多破事麼?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孫楊就是孫楊,孫楊有孫楊的好,為什麼非要孫楊成為姚明呢?

的確如此。孫楊就是孫楊,孫楊有自己的個性,他的確沒有必要一定要像姚明一樣思考問題。

但是要知道的是,如果孫楊一定要堅持按自己喜歡的那種方式處世,那他就一定會承擔被受爭議的結局。

個性是能給一個人帶來好處,但也會給一個人帶來風險。你堅持什麼個性,就要承擔什麼風險,你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你的粉絲就會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你有什麼樣的個性,你就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話題。這就是事實。

【結語】:

這篇文章雖然寫的是姚明與孫楊,但其實也是在提醒讀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如果你想活成孫楊,有能力,有個性,也願意承擔個性帶來的風險的話,那你就按孫楊的方式活;如果你想活成姚明那樣,處處得到對手尊敬,而且事業道路還能越走越寬的話,那姚明的處世方式,會是你一個不錯的借鑑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