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侯寶林誰唱得好?

四維空間106770726


我個人認為侯寶林先生說的相聲好,令人捧腹大笑,郭德綱也是說相聲的?


貽生


侯寶林只是小時候學過一段時間京劇,在戲班裡面唱過戲,後面就改說相聲了。而郭德綱從小學京劇,有多年的舞臺經驗,又把京劇帶火,唱功一直在提升。他們二人相比,當然是郭德綱唱得好,關鍵郭德綱會得多。

侯寶林唱方面主要是唱京劇,其他方面並不出彩,沒有郭德綱會的多

侯寶林從小家境貧寒,文化程度不高,8歲時在北京讀過三個月的小學。9歲到11歲,由於養父失業,侯寶林被迫以拉水車、賣報紙、撿煤核、打粥要飯等方式,幫助家裡維持生計。


12歲,侯寶林開始學藝,先學的是京劇,後面改成了相聲。侯寶林起初學京劇,是為了街頭賣藝餬口,在天橋表演過一段時間的京劇。

16歲,侯寶林在西單商場馬紹箴的戲班唱京戲,旁邊緊挨著朱闊泉等人的相聲場子。沒事的時候,侯寶林經常去聽相聲,逐漸對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拜朱闊泉為師,正式學相聲,從此與相聲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學指的是學唱,而在侯寶林這裡,他的唱主要就是京劇,其它傳統藝術,他並沒有學過。

在侯寶林60多年的藝術生涯當中,他的相聲更多的是歌頌現代生活的段子,去除了舊社會的糟粕,可以登上大熒幕,唱的東西少了很多,主要是說學逗。侯寶林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但他會的東西沒有郭德綱多。

郭德綱7歲學藝,從小既學相聲又學京劇,還有河北梆子、京韻大鼓、太平歌詞、北京小曲等等。

早些年間,郭德綱在天津北京的周邊地區戲班子裡面,唱過一段時間的戲,有豐富的舞臺經驗,相當於專業演員水平,儘管他不是科班出身。

除了京劇之外,郭德綱對於其他的傳統藝術都很精通,張雲雷唱紅的《探清水河》,最早就是郭德綱學會,並且整理出來的。

郭德綱經常在相聲裡面加入唱的元素,讓相聲更加豐富多彩,也讓一些曲子傳開來,比如《照花臺》、《探清水河》等等。

雖然侯寶林和郭德綱不是同一時代的藝人,但從唱功上來說,他們兩個人的對比還是挺明顯的,侯寶林比不過郭德綱。

郭德綱唱的更符合現代人口味

侯寶林學京劇和唱京劇都是在舊社會,那時候的時代並不發達,文化水平也比較落後,唱的這些東西肯定沒有現在流行的動聽。

郭德綱唱的是符合現代人的口味的,才能讓京劇那麼火爆,專場也是一票難求。郭德綱把京劇都帶火了,專業京劇演員做不到的事,讓一個外行人給做到了。除了郭德綱,沒有其他人可以。

翻開侯寶林以前唱戲的視頻,一聽就是舊社會的味道,不足以吸引現在的年輕人。而且,侯寶林唱的時候比較溫柔,嗓子沒有郭德綱的嘹亮。郭德綱能把京劇唱出來非常精神的感覺,這是侯寶林做不到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侯寶林的工作後面轉向了出書,相聲教育,自身練的少了,而郭德綱一直都在練習。

尤其現在郭德綱與專業的京劇演員切磋京劇,更是讓唱功提升不少。侯寶林那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只是在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的相聲大師,但與當代的郭德綱相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R娛記


好比一個年代又一個年代?清朝末年有了相聲,也就出了侯寶林大師,他把相聲逐漸形成的藝術和學問及“手藝”的活技。舉例說明:我的父親母親那輩人,他們一起出國演出團隊的總稱:中國歌舞團!

至今我的父親母親這輩份兒的老人仍然說:侯寶林的相聲好聽和想念,而我這輩人和我的晚輩人心賞的角度起了變化,郭德綱屬於與時偕行的相聲演員,他喜歡傳統的藝術,但不能照搬,因為2000年以後的相聲藝術不可能與其50、60年代的水準一樣?

如果問誰唱的好?老輩人說侯大師好,而我和更年輕的同事喜歡郭德綱的唱。這個問題問的很不嚴謹,做為中人感覺都好,就看你喜歡的是誰?當下郭先生的德雲社以傳統的走向為主,結合了現代藝術文化,這是潮流的必備。

就像曾經始祖的9寸電視機一樣,而且是cat,而當下是液晶和高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侯寶林可能相聲形成不了文化,就不會有追著相聲跑的郭德綱。故然二人有其不同,侯大師讓我們留戀,郭德綱和他的弟子們讓我們喜愛。

沒有好與不好,任何的悟性都與時代緊密相連,在歷史長河之中他們都會有最精彩的一筆,關於唱各有不同,侯大師更悠然,郭德綱更瀝氣,風格各異都很贊。(個人觀點/權當杜撰)





蘭竹ZLZ


拿徒孫子和師爺爺比,這又是德雲社水軍的一大恬不知恥的創舉!

想當年,被文化館開除,欺師滅祖的郭德綱,連房租都還不起,落魄之中是侯耀文救了他。

侯耀文走後,郭德綱便迫不及待地把侯寶林早就扔掉的舊社會的天橋地攤葷段子撿了起來,拿到小劇場賺錢。

看官,此為開卷也。

話說大槐樹下幾隻螞蟻說能把樹撼倒,小井口中的蛤蟆說天只有井口大,夜郎國中的德雲社的水軍說:郭德綱的唱功比侯寶林還強大。

閒言少敘,言歸正傳。

侯寶林者,一代宗師也,曾坐科京劇,尤擅長麒派,曾與同仁弟子彩唱相聲京劇《追韓信》。耀文上半場飾蕭何,侯先生下半場飾蕭何。臺下觀眾喝彩不斷,叫好連天是也。

麒麟童聞之曰:侯先生勝吾,遂多日不唱《追韓信》也。

侯先生在說學逗唱四門課中"唱"是最出彩的,京評大鼓,梆子越劇,彈詞小調,太平歌詞通通不在話下。

郭德綱與侯寶林比,侯寶林乃泰山,郭德綱為一土丘;侯寶林乃北斗,郭德綱為一蠟燭;侯寶林乃一巨石,郭德綱為一鵝毛;侯寶林是一輪明月,郭德綱是一個電燈泡。不可同日而語,不可以相提並論;天上人間是也!

堪笑德雲水軍小丑,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什麼是香,什麼是臭也。





風逐月影3


話說侯耀文先生駕鶴西去,第一站到了仙父侯寶林大師那裡,侯大師先是一驚:孩兒啊,你怎麼這麼早就來了?耀文說到:只因想念父親大人所以才會早些趕來。侯大師問到:現在相聲界怎麼樣了?侯耀文答到:我收了個徒弟郭德綱現在把相聲是搞火了。侯大師說到:。們用了畢生的精力把相聲從地攤拉上了大舞臺,去除了相聲中的糟粕使相聲走上了正軌,想不到你這個徒弟用了一夜的時間就把我的畢生心血給整沒了。


用戶2252852276315



郭德綱對侯寶林大師只會不吝讚譽之詞、和滿懷崇仰之意,自然不會拿自己唱功——無論京劇還是太平歌詞——和侯大師相提並論。

故此,看官就別拿兩個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進行無謂比較、進而達到抹殺某一方之目的了。即使拋開年代和輩分之別,文藝類的水準也是不好比較出誰好誰差。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好壞全憑每個觀眾喜好和感知。

有的觀眾就是喜歡侯寶林大師,無論他的相聲還是“戲柳”、“歌柳”都覺得“怎麼那麼好”;而有的觀眾就喜歡郭德綱、或者德雲社陶陽或張雲雷等的唱段。

除了個人喜好之外,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也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年長且聽過侯大師現場演出的觀眾,多數認定侯大師優於後起者郭德綱;而年輕觀眾能拿來和郭德綱作比較的也只能是侯大師的錄像或音頻。

那個年代保存下來的影像介質、由於技術問題如今聽起來顯然遜色許多,和現代技術錄製的郭德綱唱段相比,多少有些“關公戰秦瓊”了。單就相聲之“柳活”來說,近代相聲界老一輩相聲藝術中,侯寶林屬於佼佼者——不管是京劇還是其它傳統曲目。特點是嗓音甜潤、腔調地道,韻味悠長。

侯大師在改行說相聲之前,一直在園子裡學戲,但也並非坐科出身。郭德綱從小學相聲、評書及各種曲藝,京劇是下鄉賣藝時學的,相比而言屬於“野路子”——當然後來也正式拜師學京劇。

不管是唱太平歌詞、京劇、評戲、梆子等,郭德綱聲音洪亮、鏗鏘,風格和侯大師不同。兩者均屬於各自時代同行中的“全能型”相聲藝人。


岑詮


郭德綱還有臉皮嗎?表面斷章取義,製作了多少答記者問,表演了多少謙虛,和藹,無爭,親善,隨和,的虛假的宣傳!暗地裡如此卑鄙無恥!僱用水軍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名義,自問自答,自評自贊,自吹自擂。一天以這種形式炒作超越了馬三立。又一天炒作超越了侯寶林。再一天超越了馬季。唱了個四郎探母就超越了於魁智。說了段評書又超越了袁闊成。是否有點太離譜了!敬告水軍司令及水軍戰士們:無論什麼行業,也該有點職業道德吧?不知道郭德綱救了電影后,是不是超越了卓別林?西河大鼓準備超越誰?梆子準備超越哪位大師?評戲又要超越哪位前輩呢?孫悟空只橫空出世了一次。水軍郭司令一次又一次的橫空出世不累嗎?介紹一下自己即然已經橫空出世了,怎麼又回到那個地方再橫空出世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乎邏輯嗎?


用戶2088665336516451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不過侯大師和郭德綱都說過《戲劇與方言》,你可以自己搜來聽聽自己去比較。

另外可以聽一下郭德綱的《列寧在1918》《學小曲》《學西河》《九藝鬧公堂》體驗一下柳活。


雙六指笑面小鬼


在老夫認為京劇評劇侯大師不如郭大師。越劇郭大師不如侯大師。相聲侯大師也不如郭大師。愚人所見不喜勿噴!


快樂老人210707407


候寶林把相聲從地灘上拉到舞上,郭德綱把相聲從舞臺上送回到地灘上。此一時彼一時也!都是大師!候大師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郭大師是恢復傳統,與時俱進!各領風騷數拾年!

“八怪”的哥哥是“七怪”!不是“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