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憑陳宮的智慧,他要投靠背信棄義的呂布呢?

紅紅火火講歷史


1,不可能再跟隨曹操,再從看不慣曹操的險惡,離他而去,曹操又殺了自己的許多好友,陳宮發誓要與曹操抗衡!呂布到當時正好具備他認為對等的軍事實力!呂布的部隊在當時已是一隻非常有競爭力的勢力!再加上呂布天下無敵的威名,陳宮認為他是絕對的潛力股!

2 呂布對他禮遇有加!而且呂布身邊沒我謀士,自己如果跟隨呂布,也可以擔任重要的絕色!甚至可能最後可以操控呂布達到一統大業的理想!而直接投奔當時勢力較大,又身邊人才濟濟的袁術,孫權,自己顯然不能得到重用,更別提什麼理想了!劉備到時勢力太小顯然又不能入他的法眼!


永新文史匯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陳宮在漢末年代,也算得上是一個風雲人物。最初效力於曹操,是曹操入駐兗州時陳宮功不可沒。但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呂布。

那麼當時陳宮為什麼不繼續輔佐曹操,而要投靠呂布呢?

其實歷史上陳宮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他效力於曹操時或許心中也藏著其他的想法,但他也明白曹操在精悍和智謀上是要超過很多人的,所以想輕易利用曹操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對陳宮來說,曹操是一個極不好控制的因素。

因此陳宮之所以投靠呂布,有兩個原因:

(1)當時的曹操,在其他幾方勢力中算是弱勢的一個,所以在曹操傾巢出動去攻打陶謙的時候,呂布來偷襲兗州,這讓當時在兗州鎮守的陳宮起了小心思。因為當時的呂布,可以說是一個不俗的兵力,如果加以利用,更有助於實現自己的野心。(2)從陳宮的角度來看,像呂布這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物,對他來說更好控制,假日時日甚至能夠取而代之。呂布與曹操最大的差距就是呂布沒有曹操聰明,而且也更好利用,所以陳宮才做出了選擇,讓呂布入駐了兗州,並投靠呂布。

身處亂世,不管是曹操還是袁術,都將計謀這兩個字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陳宮也是認為呂布是個可利用之人,所以才會投靠他。而當時的劉備,曹操,都可以說是大角色,論智謀他肯定要遜於曹操,而劉備身邊還有關張,更不好控制,所以當時投靠呂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一些影視資料中,陳宮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著呂布的。其實不然,陳宮更多的可能是看上了呂布強力的軍隊。所謂物以類聚,呂布雖然背信棄義,但陳宮也有背叛曹操之事,因此或許兩人心裡都打著小算盤。

而且要知道,陳宮其實是袁術的人。這點也非常重要,有很大可能,陳宮其實只是袁術安排在呂布身邊的旗子,所以陳宮對呂布忠心耿耿是更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陳宮之所以投靠呂布,一是覺得有勇無謀,毫無政治頭腦;二是因為呂布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正好可以用來對付曹操。

所以在機緣巧合下,正好碰到呂布,陳宮認為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契機,所以才會投靠了“背信棄義”的呂布。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陳宮在投靠呂布之前,就曾投靠過曹操。而當陳宮決定背叛曹操,並打算依附能夠對抗曹操的第二勢力,其實能夠留給陳宮的選擇並沒有多少了。

再看看劉備這邊,當時劉備還只是一個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無名小卒。並且劉備被呂布打敗趕出了徐州之後,劉備還去投靠了曹操,一度在曹操的帳下效力。

呂布則不同,雖然呂布曾一直被冠有“三姓家奴”的稱號,但是呂布做成了一件人人想做卻又做不成的事情——誅殺董卓。

於是在這件事之後,呂布的名聲威震八方,享譽各諸侯,在順應民心的同時也蓋住了“三姓家奴”的劣勢。

可能是因為呂布的這種大義滅親,讓陳宮看到了呂布與曹操、劉備的不同之處,所以陳宮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選擇,覺得投靠呂布是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一、陳宮曾力推的曹操為兗州牧,最後卻因處死兗州數名名士,使其成為陳宮背叛曹操的導火索

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而陳宮作為當時兗州當地的大族,通過各種外交手段,力推曹操成為兗州刺史,為曹操收取兗州。

我們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夠很順利的成為兗州刺史,這裡面最大的功勞非陳宮莫屬了,況且曹操也將陳宮視為自己的心腹。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曹操在擔任兗州刺史之後,兗州眾多的名士針對曹操本身宦官親緣出身的背景,引發了不少人的批評和議論,而這裡面就包含有兗州世家的代表之一(邊讓)。之後曹操便下令處死了這些名士,使得士族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陳宮素來就與兗州名士們交好,又看重君子之道。眼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還殺了讓他引以為傲的朋友。

甚至曹操在征伐徐州時,屠殺了徐州10多萬人,如此種種,已經讓陳宮認定曹操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明主,於是便開始有了反叛曹操的情緒。

二、陳宮背叛曹操之後,依附呂布第二勢力,順利取得徐州

194年,陳宮趁曹操領兵征伐徐州,夥同張邈等同謀叛亂,背曹迎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一時之間兗州數郡郡守紛紛響應起事。

曹操聽聞後方生變,便帶兵回救,最後曹軍還是巧妙的運用計謀與戰術,讓呂布被迫逃往徐州去投靠劉備了。

在這裡,陳宮為什麼會選擇呂布作為自己的第二勢力呢?

首先在陳宮投靠呂布之前,呂布就因除掉自己的義父“董卓”名聲遠揚。接著呂布並沒有改朝換代的野心而是選擇繼續擁護漢獻帝,這也受到了很多官員的歡迎。

再加上呂布本身就驍勇善戰,所以陳宮覺得輔佐呂布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前期,呂布在陳宮的指點下投靠了劉備,並暫時在小沛駐紮,與徐州形成犄角之勢。而後,呂布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

呂布當時能夠順利取得徐州與陳宮的指點息息相關,只可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呂布的剛愎自用,使得最後在下邳城中,因不聽陳宮的兩面互補之計,最終導致失敗。

而呂布戰敗後,陳宮也隨呂布等人一同被曹操所擒,後來曹操雖有意放了陳宮,但是陳宮還是選擇追隨呂布慷慨赴死。

綜上,論陳宮的抱負、計謀、氣節著實令人敬佩,但陳宮的遭遇卻不免讓人感慨萬千。陳宮的悲哀,是文人謀士的悲哀,也是儒士的悲哀。

陳宮雖有滿腹計謀,無奈被時勢捆住了手腳。其實在輔佐呂布的時候,陳宮明知呂布魯莽無謀,沉迷酒色,卻始終沒有離開呂布再另尋明主,我想這一切大概都是源於陳宮自身的原則吧!


秋原歷史


首先,呂布殺掉了董卓,名聲大振,呂布的做法順應了當時的民意,殺掉了國賊,擁護漢獻帝,受到很多官員的歡迎。

除了這個以外,很多諸侯都非常看好呂布,在那樣的情況下成功覺得呂布可以成為非常厲害的諸侯,如果好好幫助的話,可能會更厲害的。

第二,呂布的武功非常的厲害,很少有人能夠和他對抗,是個絕對的績優股加潛力股。呂布有方天戟和赤兔馬,擁有非常厲害的西涼軍。勇猛的呂布可以幫助陳宮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三,呂布性格直爽,對陳宮也禮遇有加。陳宮也對呂布是很有感情的。雖然呂布有時候剛愎自用,但對陳宮還是很尊重的,所以陳宮始終不忍離去。

此外,呂布心思簡單,不像其他梟雄那麼奸詐,比較容易控制。陳宮一心想建功立業,呂布正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三維地圖說歷史


陳宮為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喜愛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初平三年(192),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當時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的陳宮通過外交手段去為曹操收取兗州。並且,他還爭取到了同樣作為名士的濟北相鮑信的支持。這樣一來,曹操得以擔任兗州刺史掃平盤踞兗州一帶的青州黃巾軍的功勞便算在了陳宮頭上,因而陳宮被曹操視為心腹。

然而,由於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中後期有名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因此曹操的宦官親緣出身背景引起了當時兗州眾多名士的批評和議論。曹操便下令處死邊讓等兗州數名名士,而陳宮素來與兗州名士們交好,甚至被曹操下令處死的名士中有幾位是陳宮的朋友。兩個人的隔閡便越來越深了。

興平元年(194),曹操領兵征伐陶謙時陳宮留守東郡守備,但他與當時的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背曹迎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

一時之間兗州數郡郡守紛紛響應起事。後來呂布一時曾數度擊敗曹操,但最終仍不敵曹軍巧妙運用計謀與戰術而被擊敗,被迫與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這原因之一便是陳宮自身原因,他的性格本來就很剛強、知恩圖報,這樣一來在劉備和呂布之間,他更傾向快意恩仇的呂布而不是整天仁義道德掛嘴邊的劉備。同時相比劉備,呂布為人單純是更加容易控制,能夠對他言聽計從。此外,呂布才大義滅親,除掉董卓,這很對陳宮的胃口。當時曹操討伐陶謙的時候,一路上殺害百姓無數,這樣的做法與董卓有何區別,在陳宮眼中曹操與董卓別無二致。

另外便是呂布和劉備之間的差別。劉備當時勢力是很小的,在早期他都是四處奔走十分的落魄。而呂布不一樣,他的武力值不消多說,單單是他有能跟曹操斡旋兩年之久,數度能打敗曹操的實力,這就是劉備所不及的。劉備當時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的,等到他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都是在得到了諸葛亮之後,取得益州之地才在亂世中有一定話語權的。



鯤是條大魚


大家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陳宮投靠呂布,是不準確的,以下我淺談一二!

縱觀呂布一生,其真正發跡當是遇著陳宮開始。在未遇陳宮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籬下,從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和根據地。遇陳宮後,他就如虎添翼,迅速佔據了幾乎整個兗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獨立地盤,儘管不久兗州易手,被曹操奪回,但在陳宮等人的協助下,又迅速奪取了徐州,成為了虎距一州的漢末一方強勢諸侯。










陳宮一開始是輔佐曹操的,並且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曹操做了一件事情,促使兩人最終分道揚鑣。也即因為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所以陳宮和曹操反目了。

曹操東征徐州,兗州空虛,本州名士陳宮和陳留太守陰謀造反,反叛曹操。可是苦於沒有一個既有名望又有武勇的人,主持這場兵變。恰在此時,混跡山東的呂布出現在陳宮等人眼前,要知道當時呂布剛誅滅董卓,威名著於漢世,名望一時無倆,而且呂布武勇過人,手下還有一支幷州精銳部隊,正是主持兵變的一個極佳人選。於是陳宮馬上游說張邈,成功的說服了他,張邈權且答應了。可是這裡那個“權”字就很值得玩味,“權”字就是“暫時”、“姑且”的意思。這就說明在名士陳宮等人在心裡是根本看不起呂布這等出身“輕俠”的武人的,更不用說呂布身上還有反覆無常的劣跡。他奉呂布為主,也只不過是利用他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不過有疑問的是,兩人迎呂布之後,呂布成為了兗州牧,是兗州的最高官員,這樣一來,陳宮和張邈就成了呂布的下級。但是呂布的兗州牧只是一個臨時的職位,而且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所以這時候雖然呂布成了名義的上司,但雙方的實際關係恐怕並不是這樣。張邈會那麼甘心地讓出自己的位置嗎?但遺憾的是,兩人合作的時間非常短,呂布被曹操擊敗,投奔劉備,張邈則在去求袁術救援的路上被殺死。張邈既然死了,陳宮才正式確立了呂布上下級的關係。

因此說,陳宮一開始就投奔呂布,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真實的原因是張邈戰死,陳宮不得已,投奔呂布。

陳宮雖然背叛曹操,但是陳宮和曹操兩人是惺惺相惜的一種感覺。最後呂布失敗,曹操還有意饒恕陳宮,而陳宮英勇就義時對曹操說的一番話,也是對曹操的信任。


明月西西


演義原文: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其實陳宮也是想讓呂布當槍使,可是呂布聽不進去意見!



最愛煙火人間


陳宮和曹操關係好的時候,有人評論“曹氏待公臺如赤子”,可見曹操當時對陳宮是極為寵信,至於陳宮為什麼要背叛曹操,正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大部分人的推測是陳宮反對曹操東征陶謙,而且曹操在東征陶謙的時候“所過多所殘戮”這一政策更是令陳宮十分反感。於是他就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呂布。


鼠疫世界史


呂布在殺死了董卓之後,面對董卓舊部李催、郭汜等人的攻擊下,被迫立刻關中去投奔關東的地方勢力。由於呂布有多次背叛舊主的前科,袁術沒有選擇接納呂布,而袁紹在利用完呂布後也決定秘密的除掉他。但是幸虧呂布事先得知了消息,連夜帶兵離開了袁紹,轉而和老鄉河內太守張楊混在了一起。

本來呂布算是暫時找到了一塊安身之地,但是很快就又被人給盯上了,但是這次不是要攻打呂布,而是要與之結盟。當時的陳留太守張邈其與曹操的矛盾越來越激化,而張邈的兄弟張超也正在與陳宮等人謀劃反叛曹操,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決定趁曹操東征徐州的機會,要把曹操的老家兗州佔為己有。為了完成這個計劃,策劃者陳宮建議把有一定實力的呂布也一起拉進來,在接到消息後呂布欣然答應,就這樣呂布和陳宮有了交集。

在一番謀劃之後,張邈、呂布、陳宮等人聯手迅速的控制住了兗州,曹操間後院失火立刻回師兗州,在經過了一系列艱難的戰鬥後,曹操最終擊敗了他們。其中張超在被曹操所殺,呂布、張邈和陳宮在戰鬥失利後決定投奔徐州的劉備,途中張邈被部下所殺。在張邈死後,陳宮就成為了呂布的手下了。
瞭解上述情況後,陳宮和呂布在一起就十分明瞭了,並不是陳宮主動投奔呂布到呂布手下的,實際上是因為一系列事件後,陳宮只能跟呂布混了,沒的選擇。


浮沉的歷史


陳宮跟著呂布這個莽夫,並不是簡單的智慧問題,不是贏者就能讓所有人都信服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貪圖面包和牛奶,還有人有著理想,哪怕是不切實際的理想。陳宮就是這樣。

陳宮緣何救曹操

東漢末年,何進引狼入室,董卓擅自廢立,飛揚跋扈,濫殺無辜。曹操欲逃往故里,聚眾討伐董卓。可是在逃亡的路上,卻發生了意外。


《三國志·魏書》記載: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釋之 。”

這兩段可見,曹操過中牟時被懷疑是逃亡的,但是也不知道他是曹操,便將其押到縣城去了。正巧縣城功曹認出了曹操,有感於曹操的大名冒死釋放了他。

在《三國演義》、《捉放曹》等民間小說戲曲中倒是點出了陳宮的姓名。遺憾的是,在史書中不見這位功曹的姓名,說實話也沒人知道這個功曹是不是陳宮。

如果真是陳宮救了曹操,那他是出於什麼目的救得呢,還不惜捨身家性命?

在當時一個無名小卒,出身也不好,雖然家裡有些家產,但很顯然這樣的人在漢朝一抓一大把,陳宮捨棄身家性命去救,肯定是有感於曹操的品行。曹操在任洛陽北部尉的不畏權勢、秉持正義,再加上這次逃離洛陽舉大旗反董卓,都給了一個有高遠志向的文人陳宮極大的吸引力。

陳宮再次相助曹操

陳宮不止救過曹操的命,在曹操發展前期,陳宮為其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曹操集團的核心人物。初平三年(192),青州百萬黃巾軍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被殺,陳宮不失時機地把曹操推上了兗州刺史的位置上。

同時,陳宮還給當地權貴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勸說他們迎曹操入兗州。可以說如果沒有陳宮拉攏士紳,曹操作為外來戶根本擺不定這些人,在之後發生的一切就證明了這一點。

陳宮緣何叛曹

關於陳宮叛曹,民間藝術比如《捉放曹》、《三國演義》更多的體現在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上,陳宮釋放曹操後,兩人一起逃離中牟縣,去投奔呂伯奢。結果把呂伯奢一家殺豬待客誤會為要殺他們領賞,曹操驚疑之下就一口氣把一家人都殺了。陳宮看到曹操這麼牛掰,還說出更牛掰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便一怒之下棄之而去。

不過這顯然是小說家黑曹操呢,呂伯奢家在成皋縣的話,曹操要從洛陽逃回安徽老家,應該先過成皋縣再過中牟縣,而不是過了中牟再去投奔呂伯奢。就算呂伯奢家被曹操殺了,陳宮也肯定不在場,曹操也不可能腦子短路跟其他人說這種事,所以很顯然這不是陳宮背棄曹操而去的理由。

相比之下,曹操父親曹嵩等一家人被徐州牧陶謙部將殺害,導致曹操惱羞成怒,還為此屠了城,這讓陳宮看不過去倒是很有可能。

在《後漢書·陶謙傳》中記載說: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琊,時謙別將收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陳宮便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和兗州官員許汜、王楷等發動“叛曹迎呂”運動,致使兗州除三縣外全部淪陷。

陳宮叛曹,其實和當年救曹迎曹是一件事,為的就是光復漢室,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不料想救得卻是一個殺戮天下名士百姓的屠夫,所以他痛下決心,誓與曹操不共戴天。很可能陳宮當時後悔極了,如果不是他救曹迎曹,那數十萬的無辜百姓就不用死了。

陳宮緣何迎呂布

以後世人的看法,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可在亂世中有多少人能始終如一,這樣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太幸運遇上大老闆了。呂布唯一的問題就是叛主還非得殺主,這就讓人很看不上了。但是呂布因為親手殺了董卓,在當時可是天下公認的大英雄,董卓是不是壞?那呂布殺了他是不是天下英雄?甭管處於何種目的,反正董卓是他親手殺的。

還有一點是呂布是真的猛,別看他謀略不行,但武力值絕對是天下第一,要不是他不仗義,武聖能輪得上關羽嗎?所以陳宮自信以他的智慧加上呂布的武力值,解放……那是沒得問題的。

當陳宮被俘被綁上白門樓押送到曹操面前時,《後漢書·呂布傳》記載:

“操謂宮曰:‘奈老母何?’宮曰:‘老母在公,不在宮也。夫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操復曰:‘奈卿妻子何?’宮曰:‘宮聞霸王之主,不絕人之祀。’固請就刑,隨出不顧,操為之泣涕。”

再對比呂布舔著臉求饒命,不得不說陳宮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要和曹操拼到底,不管曹操問他老母還是妻兒,陳宮都是一句話你要願背罵名那就魚死網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