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一架燃著熊熊烈火的幾乎失去控制的戰機,即將降落在航母上,那麼航母上的人員會怎麼想?

鮑清


航母最為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一直飽受世界的關注,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也將於今年下水,但是航母下水一般需要一年之後才會有戰鬥力,這一年中主要是訓練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大家應該都聽過艦載機降落的難度很大,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艦載機降落的四大硬性要求。

油料必須恰好

艦載機的降落對於油料的要求非常高,降落過程油量不能太多,因為一旦發生事故那麼航母甲板上將是一片火海,當然也不能太少了,太少的話如果降落失敗需要重新返場,油料不足將會導致其墜毀,那麼假如說遇到上述情況怎麼辦?

油多好說,飛機在空中再玩會就可以了,那麼假如說燃油不足呢,當然在作戰中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只有派出加油機進行加油,如果還是不行飛行員就要請示是不是棄機,因為任何一個飛行員都不敢保證一次降落成功,一旦發生事故絕對比一架戰機損失的多。

著艦必須棄彈

因為航母降落有很大的風險,即使是對於一個老司機來說,這就意味著在艦載機降落之前必須棄彈,這並不是全部導彈都得扔,特指一些殺傷力大的導彈,因為一旦戰機降落出現問題,那麼這些航母就會像“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航母,全艦沉浸在火海中,嚴重的可能導致航母的沉沒。

著艦速度必須恰當

對於艦載機來說著艦速度必須很合適,這裡的合適也就是說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如果速度太快,攔阻索肯定受不了,飛機也有解體的可能,飛行員怕也是受不了,而且鉤住攔阻索的幾率跟速度的三次方成反比(這只是經驗總結,沒有科學依據),速度太慢也不行,速度太慢,翼面控制及升力都明顯下降,飛機極易失速,以致於失去控制,這點跟陸上沒有什麼區別。

在著艦導引區有著艦導引助降員,它直接與飛行員通話,如果他發現飛機飛的過快、過慢,下降角度過大、過小,左右偏差過多的話,那它就會及時通知飛行員進行調整,雖然航母上在光學助降鏡,美國航母上更有無線導引助降系統,但是最終能不能降落的權力還是著艦導引助降員手裡。如果他發現飛機在規定距離仍不能糾正,那他就會讓戰機直接拉起,飛機只好重飛一圈,再次降落了。

故障戰機最後降落

如果在陸地機場的話,故障戰機一般會有優先權,這主要是因為陸地機場跑道多,即使是戰機出事,也不會影響其他戰機的降落,但是在航母上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的戰機出現狀況,那麼你就自求多福吧,因為航母上故障戰機是最後一個降落的,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在空中再玩會,因為如果故障戰機一旦出事,那麼其他沒有降落的戰機就必須在空中等待幾個小時供工作人員清理跑道。

總結

通過以上的講述,大家是不是對於艦載機的降落有了一些瞭解,很多情況下艦載機承擔的風險往往是地面機場戰機的數倍,即使是美國每年也會發生幾次因降落而導致的戰機墜毀事故,如此這般都是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來鍛造國之重器。


鐵桿軍迷


通常情況下,這種飛機都是一個移動的火藥桶。

首先,航母上的工作人員會立刻離開甲板,並清理跑道(極少情況下)。但飛過來的是一架已經著火且幾乎失去控制的飛機。

如果失去控制,飛機往哪裡飛就全看運氣了,搞不好成功迫降到甲板上,但也不排除收到衝擊引爆飛機上的燃油,導致飛機爆炸——可能會波及到甲板上的飛機和人員——甚至使一艘航母因著陸區域受損而喪失作戰能力!相比起一艘寶貴的航母,一架作戰飛機並不算什麼。

一般情況下,飛機著火失去控制的飛機要著陸到航母上,大多數飛行員會避開航母,儘量通過滑翔迫降到海面上。如果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可能考慮迫降航母,但風險很大。成功了就虛驚一場,失敗了就損失慘重。

但飛行員比航母更寶貴!相比起迫降航母,在海面上成功率會較高——同時二戰期間的航母編隊有不少的驅逐艦,而驅逐艦可以搭救不幸落難的飛行員!


SCP短視頻


就是今天也可以,滅火就行了,


檢檢子


想什麼,先疏散人員,後清空甲板,損管待命,一降落就滅火 不管起不起火,你還想?想死啊你?


雲文玉601


這下完了。


芳草158286384


美,日聯合攝製電影,虎,虎,虎!有專門影像鏡頭。


手機用戶61959222822


可以!幾乎失控,但並沒有失控!


十字橡葉


先救飛行員滅火同時進行!


用戶4453091668774


淘金客說:幫主,都燒成這樣了,還要嗎?切了吧!飛機搞成這樣,最要緊的就是想辦法救回飛行員,還有要保住航母,都失去控制了,就不要在航母上降了。

當一架飛機起了大火,當然第一就是勸飛行員立刻跳傘。因為那時候飛機用的汽油,如果不能及時撲滅,極易爆炸!二戰中至少有兩艘大型艦隊航母因為高揮發性的航空汽油爆炸而損失!——美國的“列剋星敦”號(下圖)和日本的“大鳳”號。只要高度許可,飛行員受傷不重,都會立即跳傘並等待救援。一路大火燒著往回飛?飛機上沒多少東西能燒那麼久的……

即使火被撲滅,飛機還能勉強飛行,通常的做法是編隊會指派另一架飛機陪同,伴隨受傷飛機一起飛行,不斷向受傷飛機上的飛行員報告他看不到的機外的損傷情況,並協助操作。萬一撐不住跳傘了,也儘可能在墜海後的上空盤旋,必要時還會把自己的救生用品空投給墜海的飛行員。

如果飛回艦隊上空,伴飛的飛行員會參與評估受傷的飛機是否適合降落在航母上。起大火的飛機是肯定不讓降的,甲板上還有很多其它飛機呀。起落架受損也不行,注意,哪怕只是輪胎爆了胎都不行!因為往航母上降落的航線斜率比地面降落要陡得多——甲板面積小還有橫搖縱搖,降落必須乾淨利落。伴飛的飛機通常會繞受傷飛機一整圈,仔細觀察受傷部分。


不適合降落的,就直接找條護航艦附近迫降。一般在航母在放出飛機後,會指定1-2艘驅逐艦專門幹這事兒——救落水飛行員,直接到附近海面上降下去就好了。水面迫降的難度比陸地迫降小,甚至比航母上正常降落的風險還小!


即使評估結果可以往航母上降,航母上的消防、醫療、損管人員也都要嚴陣以待,嚴防降落過程中出事。降落以後首先救出飛行員,然後立刻評估飛機的傷勢,如果結構損壞嚴重修理很困難,甲板指揮官會做個優雅的切脖子手勢,其它地勤會一擁而上,一起喊:“1、2、3!”飛機“嘩啦”被推到水裡,連升降機都不讓上!趕緊騰空了甲板,後面還要別的任務呢!


史海淘金客


我只能把你這問題當一個假設來回答,因為(除了日本飛行員)基本沒有哪個國家的飛行員會這麼做。

就二戰時期的飛機本身而言,飛機的整個機身都是氣動佈局,有一點損傷都會影響它本身的空氣流動的改變與不穩定。從你的這個問題來看,首先就是飛機肯定漏油了,我們不管是它的機翼油箱還是機身油箱,再其次它“幾乎失去操控”還想在航母上降落,那我只能理解為:飛機的襟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以及它的減速板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液壓動力,這些物件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那問題就來了,因為它要在航母上降落,所以只能是航母艦載機,如果你說它在陸地降落我還真信,因為美國空軍的重型轟炸機有和它這種損傷基本上一樣的飛機成功迫降的例子。但你的這個假設是一架航母艦載機,這種損傷飛行員根本就不可能選擇強行降落航母,因為這對於這架飛機來說,無疑就和撞向地面是一樣的概念,飛行員不會這麼傻,他只能選擇海上迫降在己方護航艦邊,海水能先幫他滅火,不至於因降落失敗把他自己燒死。再者,飛機本身雖然是要沉下去,但是也不會馬上就沉,只要飛行員能保持落水前那僅剩的一點控制力把機頭揚起機尾先入水,那他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比起你的這個“強行降落航母”那真的是天壤之別。

如果,你的假設是美國飛行員,那麼這個飛行員就更會選擇水上迫降到任意一艘護航艦邊了。因為美國海軍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在落水後,把他救上來的那艘軍艦將獲得和這個飛行員體重一樣的冰激凌作為獎勵,當然,這是在回到港口之後兌現的,而且飛行員必須是活著的(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只有航母上才有冰激凌機)。有了這條規定,任何護航艦看見有飛機在他們身邊迫降,他們為了能讓飛行員活著被送回去,積極性比飛行員本身都高,飛行員幹嘛非要“強行降落航母”?

至於開頭我說:日本飛行員除外。那是因為他們的飛機如果中彈無法返航,那麼他們就會找一個最近的海上目標一頭撞上去,來個“自殺攻擊”,根本就不可能返航之後還在航母上“強行降落”。就算是在回航途中因為機械故障而引起的,那他們也不會在航母上降落,還是會選擇水上迫降,因為他們自己都知道,他們的航母飛行甲板是木製的,一架漏油失火的飛機在自家航母上降落這本身就是不會被允許的,再加上他們的個人榮譽感勝過一切,讓他們降落航母就等同於拋棄榮譽只為自己能活,真要遇上這種事情,他們是不會幹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馬里亞納海戰”中,旗艦“大鳳”號起飛的艦載機飛行員發現了直奔而來的魚雷,飛行員直接就選擇了駕機撞魚雷,這要是放在二戰任何一個其它有航母的國家飛行員身上,恐怕都是先無線電報警提示,之後就航母聽天由命了。

綜上所述,你的這個假設性問題基本上就不成立,也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