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有道是:周公畏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這個世界上最難當的職業恐怕就是輔相了。除了伊尹,周公這樣神話與正史交錯時期的輔相。後世輔相,要嘛下場很慘,要嘛篡權奪位,留下千古罵名。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然而再難做的事情也要有人做,明末清初時期,奧斯曼帝國也迎來了巨大挑戰。帝國主心骨太皇太后柯塞姆為禁軍所弒。太后新寡,蘇丹年幼。是真正的主少國疑。此時帝國急需有人力挽狂瀾。最終眾人將這個重擔甩給了年逾八十的科普魯律氏,穆罕默德。而穆相讓之再三,最終接受拜相請求。但是也提出了四款條件。將朝政權,總理內閣權,任免權,批奏權總攬。而最終帝后最終接受四款條件。拜相大典,帝后與宰相當著文武百官以安拉之名起誓。帝后絕不違約非法掣肘,罷黜乃至傷害宰相。而宰相也宣誓絕對效忠蘇丹,肝腦塗地在所不惜。若違此誓,神靈共殛。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穆相四約可以說是奧斯曼帝國最早的具有憲法性質的誓約。至此奧斯曼帝國進入了相權時期,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分離。然而原始立憲畢竟不能等同於近代的君主立憲。穆相四約的有效期僅限於穆相執政時期。而事實證明,穆相輔政五年,政績是有目共睹的。穆相用鐵腕,對內改革了吏治,使政府變得高效,禁軍也不敢隨便鬧事。對外也有戰功。然而穆相鐵腕執政,刑殺過重,最終折了自己福祿。加之年事已高,最終八十六歲時油盡燈枯。正當大家猜測誰會繼任為宰相時,穆罕默德舉賢不避親,推薦了自己年僅二十六歲的兒子艾哈邁德為相。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的作者,英國人貝爾福,對此只是輕描淡寫的寫道:【按照他的主人的要求,其大維其爾的職位傳給了二十六歲的兒子艾哈邁德】要按中國人的理解,父子相繼為相是件很危險的事情。這樣的父子相繼為相,搞不好就會像曹氏兩代篡漢,司馬氏三代篡魏一樣。搞不好就要改朝換代。再不濟東亞歷史也有幕府數代架空天皇,越南鄭主架空後黎朝君主。一樣皇權完全旁落的事情。所以父子相繼為相在整個東亞文化圈,只要皇室還有一點權力,就不會允許此事發生。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然而英國自身在四喬治時期,中國乾嘉時期也發生了老少皮特相繼為相的事情。距離順康時期的科普魯律家族相權相承不過一百多年的光景。而歷史上,英國在這一時期和奧斯曼帝國是蜜月期。尤其英國官方和科普魯律家族的宰相私交不錯。所以英國勳爵著史,難免會對這一權相家族很有好感。而一般人認為英國實現虛君是在光榮革命之後。事實上直到如今,英王在法律層面依然是有實權的。只是前朝君主一殺一摒已經夠能起到警示作用了。本朝君王自然不敢造次。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英國實現現在的虛君共和,有個過渡期。康熙至嘉靖年間。四喬治時期,英國實現了虛君實相。第一代喬治王本為北德漢諾威藩王,不諳英語。至此朝權與君權分離。英國出現了比以往宰相權利更大的首相。當然喬治一世之後,漢諾威王朝開始本土化。而相權與王權也處在此消彼長的時期。不能簡單的視為絕對相權時期。而老少皮特相繼為相。尤其小皮特二十五歲就封閣拜相。說明了這一時期英國還有士族政治的影子。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當然了老皮特小皮特中間還夾了數代宰相。而當時的英國雖然談不上虛君共和,更談不上普選。但是首相至少是由朝廷乃至士紳推舉產生了。而奧斯曼帝國的宰相父子相承,只需要蘇丹點頭同意便可。這也是英國將土耳其視為東方的原因。然而奧斯曼帝國與我東亞地區比較,又有很大不同。奧斯曼帝國因為有教士集團和騎士軍團的制衡。最終導致沒有一方勢力能夠絕對架空君主。最終土耳其比英國更早出現專權不篡權的宰相世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的作者,站在英國人的角度去分析奧斯曼帝國的問題。而事實上土耳其與英國也有許多共通性。英國人能接受土耳其後裔為首相,也實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英土比較觀 英國為什麼能接受土耳其裔首相 有歷史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